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到过深圳经济特区的人,无不为它的工资制度所吸引。  相似文献   

2.
作者作为中国出版代表团成员出访日本,归来写下了《见闻·感触·思索》一文,记叙了感性的印象,也阐发了理性的思考,“书与花之日”、“德间军团”、“岩波的良心”……其间既有欢快的进行曲,也有忧伤的咏叹调,日本出版业的发展及现状,当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3.
北京,西交民巷50号,人民大会堂南侧,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所在地。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新闻中心就设在这里。10月24日,十三大开幕的前一天,新闻中心车水马龙,门庭若市。陆续从世界各地赶来报到的上百名外国记者和港澳记者,聚集在大厅里,有的在办手续,有的在翻阅各种资料,有的在“搜索”着新华社电讯稿,发现了“宝贝”马上拿去复印;不少记者在新闻图片架前选购背景照片。一位日本记者挥着手,用生硬的汉语高喊:“统统要,统统要。”还未拿到记者证的人急切地伸出了一双双手,使工作人员应接不暇。不少国家驻华大使馆的新闻官也出动了,  相似文献   

4.
分秒必争一切从快深圳特区报创刊于1982年5月24日,是我国几个经济特区中创办的第一家“特区报”。当时,他们一无编采人员,二无排字、印刷工人和设备,三无办公地点。现在的总编辑张洪斌,从外单位借来几名“外行”,几张桌子,只经过三四个月的筹备和试刊,就正式出刊了。从那时到  相似文献   

5.
盛夏酷暑。8月5日,13时27分,深圳分外静谧。蘑菇云冲天而起,惨祸降临人间  相似文献   

6.
昨天·今天·明天———记深圳美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亚宁鹏城十月,伴着徐徐的海风,笔者来到了坐落在深圳龙岗平湖印刷城的深圳美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光从创立到现在已近13个春秋,它的成长和发展犹如商品的经济生命周期曲线一样,有过波峰时的辉煌,也有过波谷...  相似文献   

7.
《深圳商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和商报的同志们交谈,我感受到一种朝气蓬勃的活力,他们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精业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深圳商报》创刊于1989年3月8日,开始是民办公助,周一刊,对开4版。同年10月,停刊整顿。1991年1月2日复刊,复刊后的《深圳商报》成为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机关报,也是我国第一家市级政府机关报。创业是艰辛的。1990年9月,总编辑高兴烈从北京到深圳走马上任。那时商报一无自己的编辑部大楼,二无自己的印刷厂,只有原商报的38人和两辆汽车。高思一看,对市领导说:“条件很差啊!”市领导则说:“…  相似文献   

8.
见闻     
《中国新闻周刊》2001,(45):52-52
  相似文献   

9.
深圳移动自认为,在争夺大运会通讯领域官方赞助商这一战略要地时,被同行捷足先登,失势已成定局。如何将损失降至最少,是接下来的战略布局关键所在。深圳移动选择了以假乱真的战略方针。制定这一方针的依据是什么?在此没必要分析。我们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震惊中外的深圳“8·5”特大爆炸事故已过去好些日子,但爆炸现场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和勇士们冲锋陷阵战火魔的感人事迹至今历历在目,也体味到记者只有反应快才能赢“第一采访时间”。8月5日午饭后,正在深圳特区报社实习的我感觉有点困,就扑在桌子上睡着了。1时25分,“轰!”的一声巨响把我从酣睡中震醒。瞬间,我感到报社大楼在前后抖动,犹如发生了三四级的地震。奔向阳台,只见报社东北方约4公里地方的上空升起了一团黑色蘑菇云。这时我预感到出大事了! 1时34分,我拿起电话,大胆拨通了119火警电话,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对方回话:“在清水河仓储区一危险品仓库发生大爆炸,具体情况不明……”  相似文献   

11.
访美见闻     
友好的美国人民波音——747飞机穿过万里蓝天向美国飞去,凭窗眺望,云层在夕阳的余晖中变幻着各种赏心悦目的景色,透过云朵,隐约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西洋的茫茫波涛。眼望大西洋的云光波影,心中思量着即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开始紧张的工作,一阵阵的兴奋伴着一阵阵的不安,心潮激荡。  相似文献   

12.
西沙见闻     
在西沙群岛这块神奇的蓝色国土上,无论是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渔民,还是驻守海岛的边防军人、地方干部,都自豪地说自己是西沙人,都把西沙当成可爱的家。记者在西沙采访,除了感受南海的辽阔和西沙的美丽外,更为长期生活、驻守在这里的“西沙人”忠于祖国的大海般胸怀和高尚情操所深深感动。“来这里主要不是为了赚钱,是要守住我们的家”七连屿是由首尾相接构成半月型的7个小岛组成的“翡翠项链”,距西沙最大的岛屿———永兴岛约十海里。七连屿的周围全是珊瑚礁盘,海水清澈见底,非常美丽。广阔的水面上,随着光线的变化,呈现着不…  相似文献   

13.
美国见闻     
刘跃 《新闻天地》2011,(4):75-77
看见美国之一:遥远的跨越 我算不得是徐霞客的徒弟,只是一双脚好动。但一次性从地球的一面飞越到另一面去还从来没有过。我留学美国的妹妹在那定居后帮我办了一个亲属移民排队,十几年弹指一挥间,  相似文献   

14.
9月10日,由新华社中经社控股集团独资注册的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试营业。该所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为全球金融信息交易领域首创的公司制交易所。日前,记者闻讯参观了金融信息交易所。尽管此前已经查看了各种关于交易所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见闻     
市场竞争到了一定的阶段,靠低价策略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只有打品质牌,服务牌,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6.
回乡见闻     
春节期间,我回了一趟桑植老家。桑植,位于湖南西北边陲,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从我现在居住的小区到老家屋门口,刚好整整500公里。如果路上不超速、不堵车、不停留的话,自驾回家需要8个半小时。这次回去。  相似文献   

17.
巨大的干劲七月中旬我们来到山西日报编辑部,耳闻目见,首先是人们那种巨大的革命干劲和无数动人的事情:我们听说经济部的副主任张春旬害过伤寒病后,不等身体复原就坚决要上班.大家看他上楼梯太吃力,就百般劝阻.最后他答应只上半天班,实际上他不仅一亲就是全天,而且还跟着上起夜班来了.经济部的编辑陈墨章(编委)写社谕肯下苦功,这半年来他写的"保守思想面面观"、"和秋后算贩派提前算贩"等社谕,很受社内外的好评.他在部里管农业报道,又是党支部书记,白天事情非常忙,都是熬夜写稿和钻研文件.开头人们还以为他一般地熬夜,后来人们几次发现他搞了通宵,早晨八点仍按时上班.大家劝他,他不听,部里的同志们正准备给他贴大字报哩!编辑刘汉明右手指  相似文献   

18.
我在日本留学期间,曾陪中国新闻代表团先后5次参观访问朝日新闻社。编辑、记者的座右铭走进位于东京都中央区筑地的朝日新闻社主楼会客厅,你可以看到日文书写的朝日新闻社纲领。这一纲领是在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沉痛反思、在日本战败之后国内自由、民主、进步思潮的发展、在对朝日新闻社内意见综合吸纳的基础之上形成制定的。那之后,它一直是指导朝日新闻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见闻     
《西安档案》2003,(3):44-46
  相似文献   

20.
嘉义见闻     
『嘉义是个小地方』.当知道我们上阿里山往返途经嘉义市时,台湾朋友自谦地介绍.越是这样说就越勾起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