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峰奎 《语文知识》2001,(10):51-52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选黄宗羲《柳敬亭传》一文,这篇传记中提到“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这种说法尽管是沿袭了吴伟业《柳敬亭传》中对柳氏的籍贯说法:“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盖姓曹。”但是这种错误的说法在当时乃至以后都造成一定的影响。柳敬亭是南通人,在明代属扬州府通州余西场人。关于柳敬亭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柳敬亭传》,是明末遗老、清代学术的开山祖师黄宗羲的优秀传记散文。文中的柳敬亭,是明末负有盛名的说书人,是一位爱国艺人。这篇传记是写柳敬亭的艺术生涯。写他卓越的说书技艺和取得高超技艺的原因,赞扬他为提高技艺而专心至志、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爱国热情。文章在吸收传统传记写人技巧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有名的说书艺人,他技艺卓绝,胸襟过人,曾为明末名将左良玉所赏识,历尽兴亡,晚年流落东南,为当时名士所推重。文人亦多为其作传、赠诗。在这类作品中,柳敬亭是作为"沧桑的见证者"出现的。这种传统的优伶身份可以上溯至唐朝,而柳敬亭处于明清易代的独特历史时期,集名优、幕客、豪侠于一身的他,带有明亡的公共记忆,故文人在为他作传赠诗时,往往借以抒写国变的伤痕,亦寄寓重振士风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柳敬亭传》的主旨,既非颂扬柳敬亭的说书技艺,更不是表彰柳敬亭的“民族气节”或“爱国情操”;黄传的深层意蕴,在于通过柳敬亭的一生遭迹,写出自己作为亡明遗民的怀念与怅恨。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的《柳敬亭传》(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有节录)中所记述的柳敬亭,是明末一个有气节的著名的说书艺人。除黄宗羲外,在明末清初的作家中,吴伟业也写过一篇《柳敬亭传》,对柳敬亭作了更多的表扬;又有一篇《楚两生行》,所写的“两生”就是苏崑生和柳敬亭。还有钱谦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要写好人物传记,首先要做到的是精选材料。人物的事迹往往很多,可写的也许不少,何取何舍,其标准就是写前要有一个中心,即这篇传记要介绍或说明该人物的哪一方面内容。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负有盛名的说书艺术家,其人其事,记载流传颇多,为他写传的先后就有四人。黄宗羲的《柳敬亭传》是要写柳敬亭怎样成为一个卓有成就的说书艺术家的,所以,作者就此为中心进行了材料的精选。从读写结合的教学要求说,这应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最近重读了张岱的《柳敬亭说书》一文,感悟颇深. 《柳敬亭说书》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作者为张岱.这篇《柳敬亭说书》忆写了明亡前他在南京亲自见闻的柳敬亭说书的情况,写得生动传种,从外貌、动作、语态、神情等多方面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说书艺人的形象,对柳敬亭的说书艺术作出了精当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一柳敬亭(1587—约1670)是明末清初颇负盛名的说书艺人。当时,有二十几位著名文学家写过有关他的诗文。现在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传记就有吴伟业、黄宗羲、周容三家。尽管黄宗羲的《柳敬亭传》第三段中有一些描写透露了作者的轻蔑嘲讽之意,但切不可由此产生误解,认为柳敬亭是一个靠说书而受左宁南赏识抬举的得势却无德无才的艺人。实际上,柳敬亭是一位才艺兼备、为人正直、具有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并富有传奇色彩的说书家。柳敬亭,本姓曹,名逢春,当时人称“柳麻子”。明末张岱《陶庵梦忆》中有《柳敬亭说书》一文,其中说:“…  相似文献   

9.
《柳敬亭传》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着重记述了明末著名的说书艺人柳敬亭的高超技艺及其取得的原因。从教学角度说,课文有如下特点给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听读说写等语文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 四段文章,开头一段是写作缘起,后三段是柳氏生涯,其中二、四两段直接传述柳敬亭的说书技艺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这是教学的重点,应当精读、熟读,余则可以略读,浏览;(二) 柳氏生涯,基本上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写学艺过程及成就,中期写幕府生活,  相似文献   

10.
[题解]《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是讲“修身”的途径和目的。“经文”大概是孔子的言论,由他的门生曾参(公元前505——426年 字子舆,又称曾子)口述;“传文”则是曾参的见解,由他的学生记录下来。朱熹认为:“大学者,大人之学者”,是“初学入德之门”。  相似文献   

11.
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吴伟业、黄宗羲二人所作《柳敬亭传》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考察其形象塑造和行文笔法以及文章体式等方面的同异,从而探讨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的区别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一篇传文。要读懂读透这篇传文的思想内容,真正了解陶渊明的为人品行,就必须在这篇传文的“不”字上下功夫。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不’字为一篇眼目。”(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细读课文发现文中共运用了九个“不”字,从思想品行、兴趣爱好和生活状况等方面突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活动于南京、扬州、苏杭等地的说书艺术家柳敬亭,极负盛名,是宋以后最有成就者之一。当时江南许多文人诗家与他有着深厚的交往,其中许多人是主持正议、反对阉党阮大鍼的复社成员。他们或为诗或为文,写其事迹、记其形状,叙其说书,赞其技艺。在那没有艺人地位的封建社会里、一般文人视艺人与妓女同等低下,柳敬亭居然赢得了众多文人诗家的称赞,这不仅又恰恰说明他有着非凡的艺术成就吗?  相似文献   

14.
高中五册课本《柳敬亭传》中的“国变,宁南死”一句,人教社《教参》译为“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课本⑩注“国变”为“明朝覆灭”,此译注皆悖于史。传载,柳敬亭“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课本④注“这是北京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崇祯皇帝死后...  相似文献   

15.
1、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去世已经三百七十年了。正象与他同时代的同行本·琼生所预言的那样:“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三百多年来,这位戏剧大师以其深邃的思索和精湛的技艺,倾倒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观众,成为人们说不尽的题目。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喜爱莎士比亚,热情称赞他是任何时代“最伟大的戏剧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在其《柳敬亭传》文末另附一段文字,说明其写作本传的意图:偶见梅村集中张南垣、柳敬亭二传。张,言其艺而合于道;柳,言其参宁南军事,比之鲁仲连之排难解纷。此等处,皆失轻重……皆是倒却文章家架子。余因改二传,其人本琐琐不足道,使后生知文?..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历来被认为是一篇名作。古今不少评论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宋代谢枋得誉之“笔力简而健”(《文章轨范》),清代沈德潜评论这篇文章说:“语语转,字字紧,千秋绝调”(《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三十),今人吴小林认为“这篇史评翻新出奇,议论精辟,观点卓绝,富有反潮流、反传统的精神,表现出一种哲理的深度”(《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但是,笔者认为,这篇翻案文章也有缺乏事实根据、推论不合逻辑的毛病。  相似文献   

18.
《毛颖传》是韩愈另类于其载道文的一篇奇文,后世仿作颇多,其中很多“元素”也影响深远。历代对《毛颖传》的评价,低至“文章之甚纰缪者”,高至“千古奇文”,价值增减高下,因时因人而异。《毛颖传》文体特色、结构意蕴是学者关注重心所在,归《毛颖传》于“传”之“变体”。储欣评曰“以史为戏,巧夺天工”,简约而深刻地揭示了《毛颖传》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据我所知,不少同学经常会嘟囔着“作文难、作文难”的问题,可是你看看人家这篇《一位不相识的老人》,难吗?我看作文一点儿也不难。先说“取材难”。所谓“作文难”,首先难在没什么可写的,也就是“取材难”。但是你看这篇作文,写的不就是无意中见到的一位老人吗?而且双方一句话都没说过,像这种情况,我们一天到晚不知道要碰到多少次呢!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在于作者见到这位老人时确实感到心头一动。婚礼的热闹场面与老人的孤独形成了一种对比。正是这种对比,使老人独自一人默默地弹奏,触动了作者的心:他是干什么的?他来自何方?这么大年纪了,为什…  相似文献   

20.
“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考察林语堂的他传文创作,有着强烈的“述志”倾向。概言之,这种“述志”倾向,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就他传理论而言,林语堂极为强调“个人笔调”。同时,他还倡导他传文创作应多采用“轶事”,使用“描写”手法,且应入“幽默”进“他传”。其二,就他传之创作缘起而言,林语堂的他传文创作主要是基于一种喜爱,又或者说是一种自娱自乐。其三,就他传传主之形象塑造而言,林语堂笔下的他传传主们大都符合他对“理想个人”的设想——“充满性灵有趣的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