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业工业化势必引起农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又将加速农业工化;老区经济走农村城市化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以吉安地区为例,探索了老区农村城市化的模式、目标、方针,并就吸引农民投资建设城镇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运用循环经济理态,使城市化与社会、经济、文化自然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国外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运用循环经济理态,使城市化与社会、经济、文化自然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国外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城市化以农村城市化为主要内容,农业发展是农村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提出我国农村城市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不同国家由于历史背景、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所选择的城市化道路也不一样。基于大量文献研究,从城市化的主导力量,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适应关系视角,探讨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模式,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道路大致上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城市化,另一种是行政城市化。两种模式各有所长,前者的优点往往是后者的弱点,而前者的弱点又往往是后者的优点,二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我国的城市化是在市场力与行政力的交织和制衡中逐步推进的,是一个受到高度行政干预的过程。本文提出混合型城市发展模式,以实现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度转型的起点模式是传统农业社会,目标模式是现代工业社会,城市化的实现同时也意味着转型的完成.就长期、动态、持续的经济发展来讲,制度变迁理论比资源配置理论更有利于解释我国城市化质量相对不高的根源.而以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为突破口,引导我国广大农业地区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由传统农耕文化向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进行转变,可以有效地构建出一条非正式制度变迁驱动下的城市化路径,顺利推进我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传统研究对象,也是现实经济中的重大问题。在早期的城市化理论中,涌现出诸多对城市化的不同观点。但总括起来,这些早期的理论一般都把城市化界定在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上。但是当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后,这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逐渐捉襟见肘。本综述了早期的城市化理论,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作以简单回顾,指出早期的城市化理论在指导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要从功能意义上来推进城市化这一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的偏态发展与城市化模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的偏态发展表明城市化模式正面临着重大的整体性变革,变革的方向就是“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化模式与“离乡不离土”的城市化模式的对接与融合。这种变革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对于正处在体制创新的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鹤 《华章》2010,(29)
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初见规模.但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过度的关注城市利益的扩大,忽视了农村利益的保护而造成了城乡矛盾日益加剧.形成了包括了失地农民返贫,农民工、农二代、留守儿童,价值观的迷失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可以统筹发展的原因及二者良性互动的方式,提出了在城市化建设中进行新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构成了农民工行为分析的主要逻辑。但是,我国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解释范式之上,而对农民工自身的文化逻辑分析相对不足。通过对既有小农行动逻辑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遵照"安全第一"与理性选择原则,建构起了一种生存层面安全、经济技术层面安全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层面安全三者统一的安全经济学。这为地方政府制度建构与制度过密化防范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开发走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之路是改变传统发展之路的最佳方式,是由现代化规律所决定的,对农业整体上减人增效,改造小农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拉动自治区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内蒙古开发走与城镇化相结合之路,应成为我区发展经济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运动过程。当前,城市的发展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故明晰城市发展内涵、理清城市化与郊区化概念、追溯城市发展渊源与梳理城市发展理论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化与郊区化的发展,城市理论也逐渐丰富,从最初的欧洲社会学家对城市的解读,到美国芝加哥学派学者对城市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再到很多学者对城市化和郊区化的学科界定与进一步阐释,城市理论不断深化发展,出现了很多跨学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人的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本质。在中国的城市化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度期间,必须把人的城市化作为发展方向,才能真正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环节。创新文化旅游业态,从城市转向以农村为中心、依托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特有的集群效应。从而推进农村城镇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外城市化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即区位理论、城乡结构转换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城市化道路演进经历了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同步推进的阶段、城市化问题突出的阶段和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阶段三个阶段,并形成市场主导模式、自由放任模式和被动发展模式三种城镇化模式。我国的城镇化道路问题,经过长期研究、争论,基本上取得了共识,继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之后,又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探索。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其次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再次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为民"是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目的在于服务于人民的安居乐业。概括说新型城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工业化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社会经济现象。城市化的动力有三:一是经济动力;二是政治动力;三是文化动力,城市化的根本动因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连未来发展,扩大城市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势在必行,但建设“大大连”不能以牺牲农业、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而冒进推行,不能靠行政手段拔苗助长,应遵循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因此,必须强化产业立城兴市意识,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充分调动经济活力,振兴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样态,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与主要受益者。城镇化过程可视为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变的过程,因此农民的传统文化意识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推进。本文以现代性思想为基础,通过对农民文化意识的思考,提出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文化意识的转化方向和基于传统文化的农民文化意识转化策略,即传统文化中未来意识的发掘,传统文化中生态意识的传承,传统文化中群体意识的存续,传统经济伦理与道德意识的承接。  相似文献   

19.
刘斌 《培训与研究》2009,26(5):45-46,63
本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为语料,从语用学的顺应论和模因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从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种情况来分析该语码转换;第二部分分析该语码转化中存在的文化模因、语言模因和信息模因。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文章首先对城镇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体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