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洛生  权新宇 《考试周刊》2008,(53):141-142
十九世纪末期,奥斯曼帝国面临严峻的内外困境。一方面,英、俄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激烈争夺迫使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渐次退出在巴尔干地区的角逐。另一方面,地区分离运动的展开和欧洲民族主义的勃兴瓦解着帝国的统治。外约旦地区特殊的战略和经济价值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对十九世纪末期奥斯曼政府统治强化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政策内容的分析,来说明这一政策为外约旦地区的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东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所“必争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中东地区属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范围,而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之一,也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德国、和沙皇俄国,为瓜分奥斯曼帝国作为自己的殖民地的斗争。第一次大战告终,英法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重新进行分赃,黎巴嫩和叙利亚由国际联盟“委任”法国统治,英国则不但获得了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地位,而且它还控制了伊朗、阿富汗、沙特阿拉伯等国。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以来,由于外部战争的失利和内部经济发展的困窘,奥斯曼帝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统治危机,帝国内非土耳其民族不断掀起反抗和分离运动。为了阻止帝国的崩溃,在西欧民族主义思想运动的影响下,奥斯曼的统治精英们相继提出了奥斯曼主义、伊斯兰主义和土耳其主义作为巩固帝国团结的国策,然而三种方案的实施未能挽帝国于既倒,反而在此基础上促进了土耳其民族主义的勃兴,并在一战后的土耳其诞生了现代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依托其盟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中东战场与协约国集团展开激烈角逐。奥斯曼帝国为了维护在巴勒斯坦的统治,多次打击该地区日益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德国外交官员则与土耳其人交涉,维护中东犹太人的利益,并且在“雅法驱逐事件”中保护了巴勒斯坦犹太人。本文以“雅法驱逐事件”为切入点,揭示德国在一战期间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所采取的政策及其原因与利弊得失,并进而剖析了德国在这一时期中东局势中的战略取舍。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20,(2):63-68
古罗马对犹太的统治始于庞培征服耶路撒冷。庞培的犹太策略主要集中在对耶路撒冷的管理。恺撒对犹太领袖加以扶持和利用,他对犹太地区的宽容策略成为后继者仿效的先例。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政体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治者对犹太的策略。屋大维重用犹太王希律,通过希律加强对犹太地区的管理。同时,他赐予犹太人特权以安定犹太人。罗马共和末期至帝国初期的统治者都寄希望于安抚犹太人,维持犹太地区稳定,继而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奥斯曼帝国长达两百多年的衰落期内,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都对奥斯曼帝国展开争夺,奥斯曼帝国也在列强的矛盾之下苟延残喘。如何瓜分帝国的遗产,成为令欧洲列强头疼的"东方问题"。德国作为后起之秀,在奥斯曼帝国迅速扩张自己的势力,奥斯曼帝国则依靠德国来抑制英国和俄国势力。最终奥斯曼被德国绑上战车,在一战后覆亡。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139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其中有这样的叙述:“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旧课本对此有类似的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摧垮了俄、德、奥匈、土耳其四个大帝国。”两者不同的是:新课本给“四个大帝国”加上了社会性质,即“帝国主义”。这种定性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而奥斯曼帝国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奥斯曼帝国原是军事封建帝国。19世纪70年代的俄土战争以后,它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908年至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8.
外约旦在1945-1949年间的阿-犹冲突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这一时期外约旦对阿-犹冲突政策的核心是“大外约旦计划“,这一政策对冲突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第一次阿-犹战争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东方问题"是困扰欧洲近代国际关系史的一大难题,至今依然是当代欧洲秩序难以消解的遗产。奥斯曼帝国崛起之际,欧洲刚刚走出中世纪,巴尔干半岛成为奥斯曼帝国向欧洲扩张的基地。随着哈布斯堡帝国、俄罗斯帝国的兴起,巴尔干半岛成为三大帝国博弈与扩张的角斗场,民族主义的传播又让巴尔干地区进入一个独立与建国的时代,昔日帝国的边疆向民族国家"裂变",巴尔干地区面临着国家构建和区域秩序构建的双重难题。"东方问题"绵延数百年,需要进行比较清晰的分期研究,揭示其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斯曼帝国解体,"东方问题"从形式上被解决了,但是巴尔干半岛依然没有构建起稳固的地区秩序,时至今日,欧盟还是没有将巴尔干半岛全部纳入其中,"东方问题"的遗产依然影响着欧洲局势。  相似文献   

10.
美国独立后,英国从美国革命中吸取教训.及时调整殖民政策,放弃了旧的重商主义殖民政策,加强了对殖民地政治上的控制,从而使印度、加拿大这两个殖民地得以巩固、扩大。英属北美殖民地和英属印度殖民地一起,构成了第二荚帝国的核心。英国对这两个殖民地的政策实际上代表了这一时期英国的帝国政策。英国对印度统治政策的调整,为英国统治落后地区殖民地提供了蓝本和依据。而英国对加拿大的新政策则确立了英国对英裔和非英裔白人殖民地的统治机制。这一时期英国帝国政策的调整,否定了旧的重商主义殖民政策,开始了新的自由主义殖民政策,奠定了英帝国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奥斯曼帝国的监狱改革在哈米德时代进一步完善,根据穆菲提斯帕夏的对监狱状况检查和提交的建议,颁布了重要的1880年监狱规定;帝国还派遣代表积极参加国际司法组织,在宫廷中建立新机构,完善帝国的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2.
佩特拉古城: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时期纳巴泰王国的首都,位于约旦安曼西南250公里处,希腊文意为"岩石"。它建于公元前6世纪,又称玫瑰城,因为所有的建筑都在玫瑰色的山岩上开凿而成。古城先后被罗马、拜占庭、伊斯兰帝国统治,留下了各种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3.
公元13世纪和17世纪,蒙古人和女真人(即满人)分别完成了对亚欧大陆东缘传统农耕汉族统治地区的征服,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君主。这两个强悍的北方民族几乎是如出一辙地跃马横刀,挟着铁血雄风冲入汉人核心地区,用马刀与皮鞭建立起两个庞大帝国——元和清。但这两个帝国在对外政策方面却背道而驰。元主动全面对外开放;清则厉行“片帆不许下海”的海禁法令。对外政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外贸和文化交流,还关系到社会形态的膻变升级,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各自的对外政策下,元帝国赫赫声威传播于大半个东半球,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科…  相似文献   

14.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纷繁复杂,既是外部各列强的军事威胁所致,也是其自身逐渐衰败而造成的自然结果,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政策及宗教信仰等诸社会因素。其自身衰败的历史自马其顿王朝末期便已出现,而这一帝国政治上的特点在拜占庭帝国晚期的历史上更是显著而持久,最终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命运。末代王朝帕列奥列格王朝统治时期的一系列内战更是使帝国衰败的历史无法得到逆转,反而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刘云 《西北师大学报》2008,45(1):100-105
加强中央集权的奥斯曼帝国改革,导致了官僚集团内部推动现代化力量的形成,这一力量最终推翻了帝国的王朝统治.奥斯曼帝国的改革和凯末尔改革都遵循着自上而下的权威主义模式,改革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经济现代化长期受到忽视.凯末尔改革造成了上层官僚的世俗文化与下层人民的伊斯兰文化的断裂.当代土耳其多党民主制与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将广大的农村人口卷入到现代化进程之中,同时经济精英也成长起来,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有了国家体制之外的推动力量,权威主义的现代化模式遇到了挑战.军事政变与政治伊斯兰的兴起都反映了当代土耳其两种现代化道路与模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德意志帝国已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国家。国家的迅速工业化使帝国政府在内外政策上作了一系列的调整:经济上,由自由贸易政策转向贸易保护主义,继而又采取促进出口、进军国外市场的新方针;统治策略上,由对工人运动的镇压政策转为和解政策;对外政策上,“大陆政策”变成“世界政策”,开始角逐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17.
第四章古代波斯一、课时计划(根据课本编者意见用一小时讲完) 1.伊朗高原和波斯部落 2.波斯帝国的兴起:居鲁士和冈比西 3.大流士和波斯帝国的巩固:(一)大流士时代的波斯帝国国境 (二)大流士的统治政策(三)波斯帝国商业的发展 4.波斯帝国的衰亡二、简要说明根据课本编者意见,这一章用一小时讲完,份量是够重的。因之我们认为这一课只能是从各方面对古代波斯做一个概括的介绍。重点可以放在大流士的统治政策上,以说明古代东方奴隶制军事大帝国的政治特点。因进度关系,本章无须补充教材和作更多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先后进行两次西征.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蒙古帝国在中亚设置达鲁花赤,建立起蒙古帝国的统治权.绰儿马罕西征后,蒙古帝国在波斯委任成帖木儿、诺撒耳、阔儿吉思为最高行政长官.元宪宗蒙哥即位后,蒙古帝国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统治,设置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委任阿儿浑负责管理西亚地区,蒙古帝国中央政府与西亚建立起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蒙古帝国在中亚和西亚的早期行政统治一定程度上保护和继承了波斯文化,恢复和发展了呼罗珊残破的社会经济,同时为旭烈兀西征和伊儿汗国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9.
巴尔干半岛西部地区边界争端、族裔冲突、宗教纷争频发,差异性远超同一性,原因在于该地区错失了历史整合的时机。7—11世纪,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西部建立起了有效的直接与间接统治体系,还通过推动基督教化奠基了文化影响。然而,自11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对此地区的统治逐步失效,文化影响程度极不均衡。14世纪中叶起,拜占庭国力衰落,不仅在巴尔干西部的统治崩溃,而且随着其在此地区内最大的文化载体塞尔维亚帝国覆灭,承载、延续拜占庭文化的统一体被彻底打破,也经历了文化影响方面的崩溃。拜占庭势力在巴尔干西部地区的涨落,导致地区内部拜占庭化程度不一、拜占庭斯拉夫文明传统的整体性被打破,是南部斯拉夫人族群以及这一地区历史整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巴菲尔德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上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游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文章主要对巴菲尔德在其名著《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一书中所持的游牧帝国对中原王朝采取的边界战略和外族王朝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进行概括,并介绍巴氏观点对研究中国边疆的启发和认识局限性,中原王朝内部的崩溃与游牧帝国的掠夺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