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人读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杨朔的散文就是深情的诗.他本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美学目标,用“诗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诗意,把“诗”作为自己创作中自觉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拓出一个诗的境界.《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美地体现了杨朔散文富有诗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课以逐步深入的“三读”为主线,有层次地推进学生的文本赏鉴过程;用“代入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阅读、思考诗词的内容;借重基于本课特定师生结构的特点,首尾照应,探寻怀古诗阅读的思维方法.执教者认为,文化的继承是以文本为内容、以思想为核心、以情感为共鸣点的.对文本“所以兴怀,其志一也”的感受体悟,应是传承传统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职生的已有知识积累非常单薄,对文本的内容缺乏敏感度。在散文教学中,如果一味按照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课文朗读、分析结构这样一套老路走下去,学生必会产生学习疲劳,更少有在阅读过程中精神愉悦的体验,大大降低散文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在散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力求跳出教学的一般模式,从散文的“最美”处切入,首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意境美”与“语言美”,进而顺理成章地领悟文章的韵味和主旨,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探寻一条以美启真的中职散文教学有效课堂之路。  相似文献   

4.
散文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安排了三个单元的散文鉴赏课。教师如何按照新课标的理念,以“引导者”的角色去带领学生在文学鉴赏的天地里“游目骋怀”,在此,笔者试图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以第三册教材或读本中的一些篇目为例谈几点自己的作法。一、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散文的画面诗是画,散文也是画。佘树森先生在他的《散文的艺术魅力》一文中说:“当我们阅读散文,接触到那些意象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不仅会为作者的真情所动,而且还会同作品的抒情背景相融合,产生出自己的想像,在心中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  相似文献   

5.
散文向以“形散神聚”为主要特征,与“散”相呼应的,是散文中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这些“闲笔”如何与文章的意脉相接?这就成了散文教学中必须直面的重难点。以经典文本《故都的秋》为例,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涵泳文本,观照作者如何在“文脉”之外开枝散叶,挖掘隐含的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资源,或能为散文教学中的“闲笔之探”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6.
散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体味意境美,因为在散文的审美特征中,追求诗的意境是非常突出的一点。所以,我们欣赏散文,教学散文就应当着重领略它的意境美。 但是,散文的意境如何言传,让学生体味到?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值得探讨。现以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茅盾的《风景谈》为例,谈谈散文的意境教学。 意境即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画面,所以必须扣住“景”与“情”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我的方法是,首先借助预习提示和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基调,想象散文中描绘的图画,体味回荡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吟唱,体味  相似文献   

7.
<正>步入高年级,散文教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学生整体的理解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高年级散文更加凸显了教材对“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有机结合文章更显“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对于教学的整体架构提出了更加精细化、深入化、精简化的要求。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散文中抽丝剥茧,深入理解与感悟,最终落脚于语用,是高年级散文教学的重点。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记录了作者与父亲很多感人的往事,阅读时学生往往能生发出一些感悟,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因此,笔者以《父爱之舟》为例,探讨高年级散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散文占有很大的比重,散文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文本,运用有效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对散文文本内容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既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要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精品成功地拍摄成TV散文,就必须对文本有深刻把握,透彻地领悟作品的意境,拍摄切合文本所描绘的图景,来展现作品的意蕴;在配乐朗诵时,也必须准确地表现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尝试导拍TV散文,谈自己的导演构想,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不失为一种崭新的散文教学设计。下面以梁衡的《夏》(苏教版七年级上)为例,具体说说“导拍TV散文”的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夏》是著名作家梁…  相似文献   

10.
孙珊 《湖北教育》2024,(3):70-71
<正>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疑”的牵引力作用,引导学生开卷识疑、以疑促思、以思触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悟作者情感。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古诗《示儿》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一、初读题目,产生疑问上课伊始,笔者请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诗的题目,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产生了什么疑问。学生看完注释,明白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同时提出“父亲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诗?这位父亲是什么人?他想跟儿子说些什么呢?”等问题。笔者根据这些疑问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并合理猜测写作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优秀诗歌流传于世,这些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漫长历史上,曾出现过《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古典诗歌,是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和才华的结晶.让当代中学生学习这些古典诗歌,去感受这些艺术精品的魅力,从中得到性情的陶冶和美感的享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确立的“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一目标,也同样适用于古典诗歌的教学.诗歌能够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自我感受,它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比散文更凝炼、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性、鲜明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诗歌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历来是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孔子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所谓“诗教”,就是通过诗歌教学来“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以诗比民”,“以诗教民”(《经解篇》).古人尚且如此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今人更不应忽视诗歌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领会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法,品味其音乐美、意境美、语言  相似文献   

1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新收录的课文,在收集论证这篇作品进入教材积极意义相关观点的基础上,去寻找诗作的“诗眼”是文本解读的重要着力点。“力”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眼,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体验诗中的各种“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有从诗眼处解读这首诗,才能真正感受诗歌的宏伟力量。  相似文献   

13.
散文的主题含蓄而又深刻。有些散文文本,在师生努力探究之后,学生对文本主题的认识仍呈现肤浅性和模糊性。笔者的做法有二:一是在教学中故意宕开一笔,不出示背景材料,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去破译文本中的密码,揭示主题;二是针对某些散文看似浅易的主题,通过探究文本中象征式的意象,挖掘审美内蕴,揭示其深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在各个时期的教材里,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散文文本都是选文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与散文文本的阅读对话自然成了教学中的重头戏。从品味语言出发,引导学生把握引发作者情感的对象特征,领略作者寄寓的情思感悟,赏析作者构思行文的独具匠心,自然是散文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可散文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和审美意韵,因此在与散文文本对话中自然有其个性的要求和解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西地平线上》是一篇个性鲜明而不失厚重感的散文,也很好地体现了高建群文学创作风格,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基于“学习任务群”,紧扣文本内容探讨三个要点:“革命”、“散文”文体特点和抒情手法。其中,散文的文体特点从“写作对象”(烈士人物形象、人物精神品质)和“作家情感”两个方面切入。教学形式是通过设计大情境来带动多个小任务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语文,让阅读教学从传统的“文本分析”模式向新课程的“完成任务”模式转变,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的语文任务的过程中读懂、读深、读透文本。  相似文献   

17.
俞志辉 《广西教育》2014,(45):97-97
正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使散文教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散文教学必须结合散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意象,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那树》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散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文本主旨。一、抓住"特写",再现情境当学生在阅读一篇散文时,首先要面  相似文献   

18.
平卫龙 《成才之路》2009,(10):78-78
诗歌语言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古诗词教学中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吃力不讨好,试图一一对应地应用散文语言来翻译那充满灵性的诗句,也常常失去了诗的神韵。怎样才能在解读诗词的同时。保留诗词的独特韵味呢?受字典词典中“字词互训”的启发,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诗解诗的尝试,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意美,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妙的诗歌艺术境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9.
用“读”来教学诗歌,是诗歌的本身特点决定的。古人写诗叫“吟”诗,说明诗歌是“吟唱”出来的,别人也必须以“吟唱”的方式去领会诗中的韵味。诗歌本身内容和形式上也具有特定的节奏和旋律。因而,诗歌教学如果只囿于讲解分析,不调动学生的心眼口耳去吟诵朗读,就浪费了诗歌的价值,把一束玫瑰当成了一把萝卜白菜。而“三味书屋”式的动口不动心的浪漫读法,也只能读出词句声音,体会不出诗的感情内蕴。怎样让学生动心、动口、动容去读,读出感情、节奏、起伏,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堆积了些肤浅的尝试。特别是当学生对诗的思想内容有了初步理解以后,自己通过精心设计,尽量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散文教学是高中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基于散文的一般特点与写景规律,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微,构建起一条通向散文精髓的思维通道,使学生在渐入文本中吸取文本精华,并以此滋养他们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