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幅漫画,画面写了一个数字“6”,两个小孩站在相反的方向在争论,一个说是“6”,另一个说是“9”。到底孰对孰错,不言而喻,两个小孩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其实谁都没有错.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试题对阅读基本能力的考查(或说“需求”) ,是全方位的。即使不是在现代文阅读中 ,而在文言文阅读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题目中(甚至在“识记”考查中) ,也同样体现着对阅读基本能力的要求。第8题对杜甫《漫成一首》赏析不恰当的C项 ,错在将“风灯”误解为“江风吹打桅灯” ;第10题对《我爱这土地》赏析不恰当的D项 ,错在将最后一小节中的“我”误解为“喻体‘鸟’” ,都是基本的确认问题。文言文第16题D项 :“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 ,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 ,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 ,革除淮禁旧弊 ,造福两岸人民。”错在将…  相似文献   

3.
①可见他只是一般雇员,非是一名官员,当然更不是高爵位的“侯”了。(《阅读与写作》1991年第10期第38页) 这句错在文白间杂,语体风格不一致。将“非”改为“不”就可以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位农村小学教师很诚恳地给笔者所在的编辑部写信,“请教”一个使他感到困惑的问题:他所教的语文课本中有“糊涂”一词,而在教参中,“糊涂”却写成了“胡涂”。两本书都有一定的权威性,孰对孰错,这位老师也“糊涂”了,查《新华字典》也没搞清楚,只好写信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误区提供了  相似文献   

6.
安全,永远是民航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随着空中流量快速增长,管制员在实施管制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错忘漏”现象越来越突出,对飞行安全和运行正常造成极大的威胁.纵观历年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极大多数“错忘漏”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管制指挥中,减少“错忘漏”现象已是当今空管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饶有情趣的作文。文章围绕“弟弟的家庭作业”展开。“家庭作业”共有四道题,“弟弟”都做了答案。只是“我”(哥哥或姐姐)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有的则不同意,也有不理解的。借助文章,作者又把这些题目和答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那些做老师的,做父母的,包括所有做长辈的,都受到考问。对于同样的问题,少年儿童同成年人往往有不同的答案。是是非非,孰对孰错,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并从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此类题型的设计方式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叙述中设计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项来供考生排除;题干要求也逐步定型为"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误区提供了一条捷径.归纳起来,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六种:  相似文献   

9.
一、下列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坐谈,问之客日——指代“吾与徐公孰 美”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指代“徐公”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指代妻、妾、客 “皆以美于徐公”这件事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指代齐 威王广纳贤言这件事 二、加点词语中,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i 。 【 】 A.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皆…  相似文献   

10.
曹斌 《内蒙古教育》2009,(20):63-64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谈及阅读,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长期以来,在数学学习中,困扰学生成绩的“题目没有看清”、“理解错了”等等因素,归根结底却是数学阅读能力差所致。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的高考中,对于新课改地区的立体几何解答题一般都可以选择两种方法:一种综合法;一种是向量法(主要是指坐标向量法)。基于目前大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不强,根据快速、不易错的标准,到底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12.
人非圣贤孰无过,有错必纠修正果.等比数列错解多,反思错解有收获.远离误区精神爽,笑傲考场乐悠悠.  相似文献   

13.
显然,本文的题目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完全相左,反其道而言之,孰正孰误?辨别其正误对历史教育有多大干系?笔者深感不可轻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是错的。因为它颇为流行,造成已经处境艰难的历史教育又多了一种误导,导向不相信史事有真伪,不相信史论有是非的历史不可知论的迷津,从根基上动摇历史教育的存在价值,所以,很有讨论、商榷的必要。评析两种不同含义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观点  说也有趣,人们在思维逻辑上的分歧,往往总会与我国古代“白马非马”之争的典故沾边,这个典故提供了四个判断模式让人选择:A .白…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正确认识,理解与掌握通假字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里有不少通假字,这对接触文言文较少,不了解通假字知识的初中生来说,确实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障碍。有些学生翻译文言文时,常常以现代汉语的词汇意义去理解通假字的字义。例如,把“孰为汝多知乎”的“知”误解为“知道”(“知”“通”“智”),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误解为“看见”(“见”通“现”)。误解了通假字就不能弄懂句意,影响对全文的正确理解。因此加强对通假字的教学,改革文言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通假字和掌握通假  相似文献   

15.
王倩 《平原大学学报》2008,25(1):163-165
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渊源,人名也不例外。人名由“姓”和“名”组成,本文从“姓”和“名”孰重孰轻这个角度出发,对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从自然地理环境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一差异。  相似文献   

16.
①可见他只是一般雇员,非是一名官员,当然更不是高爵位的“侯”了。(《阅读与写作》91年第10期第38页)此句之错在文白间杂,语体风格不一致,将“非”改为“不”就可以了。②回忆录真是难写,至今未读到多少写得很好的令人读时欲罢不能,事后回味无穷。(《杂文选刊》94年第4期第5页)  相似文献   

17.
一、道德辨析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 道德辨析能力主要指在复杂社会情境中,在多种信息来源与繁复的观念系统中,个体分析道德行为孰对孰错,孰重孰轻,孰有价值孰无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开放的哈佛大学〉阅读》参考答案: 1.C(平衡的学科结构不能直接体现“开放”的特点。) 2.B(原文为“很少有人能得到”,而不是“无法”“获得”。) 3.B(A原文中没有提及“提高国外学生的数量”与“学校的经费”的关系,故A项错;给年轻教师留出机会,不能等同于“更”看重年轻教师,原文信息表明,更看重有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文的教学中,笔者对学生提出了“四步法”。一、鸟瞰原文,整体感知鸟瞰原文,整体感知,做到心中有数,阅读原文是必要的,它是做题的基础,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谈“省时,增效”,且开始阅读时应不带有任何“功利性”,应不去看后面的设题,这一步完成以后,可以直接同本段文字设题的第3题结合起来,第3题一般考查学生对整段文字内容的把握,提出的问题一般是“与本段文字内容不相符(相符)的一项是”:它的选项一般在原文中比较分散,如2004年语文全国卷Ⅲ第9题涉及到4个自然段,要求整体阅读原文以后才能完成。同时,整体的感知,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高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一般要求选出四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或不相符的一项,有时也通过考查对某一个句子的理解来关涉整个文意。这种题型将文言文阅读“文字解读”和“文旨分析”的能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要答好此类题。须首先学会“分析”。而要学会分析,又必须从研究试题如何“设障”(即设置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干扰项)开始。根据笔者的认识,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