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的提出,让如何阅读长篇经典名著成为重要的课题.本课从《三国演义》的目录入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目录、合作探究等方式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并挖掘书中的深意,提升阅读整本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对文章中的重点句段朗读、品析,感受作者所描述的美景、意境.进而运用自主思考、比较阅读等方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史铁生的文字平实细腻,并融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及生命体验,因而品读文字在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品读中要注意体会作者厚重的情感,在体会的过程中要学习作者写人叙事抒情的独特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课文是一篇有文化内涵的散文,在自我解读的基础上,将教学定位于走向文学文化、心灵的深处,在探究中引导学生走向语文教学的高地.通过细读、探究文中关键的词语和语句,让学生真正进入散文,去体会作者的独特乡情,去感受作者独特的体验.借助追问、交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认情感、理解哲理,去把握蕴含于文字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文学名著相比于单篇课文,具有更大的容量,是最佳的语言素材和精神食粮。语文教师如能从读、辨、品、悟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导读,那么对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将大有裨益。因为,阅读,有利于夯实语言基础;思辨,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品味,有利于提升审美情趣;感悟,有利于传承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6.
如今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精神家园越来越枯竭.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教师苦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受"快餐文化""读图时代"的影响,我们的学生离文学经典越来越远,学生的文化素养渐渐沙漠化……为此,我校以省级立项课题<初中名著导读阅读模式研究>为引领,积极开展名著导读活动,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吸取古今中外经典中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各地每年在语文中考中也强化了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考查,但是,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在名著阅读的低迷状况下,为了引导初中生更好地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成了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本文以《水浒传》导读课为例,从“课前改变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回归名著阅读”、“课后落实阅读的任务,加强辐射探究”三个方面探究初中名著导读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捕捉匠心独运、简洁实在的表达细节——一个“端午”、一条“鱼”、一座“城”,以点带面,循次渐进,促成师生对话,咀嚼与体悟小说中的蔼蔼人伦情,并有机地渗透规律性鉴赏知识,做到“得法于课内”,以一知十.尝试与学生探究作者寄予“原乡”小说的深意.  相似文献   

9.
《拿来主义》是语文课文中的传统篇目,相关的解读和课例相当丰富.如何从传统中挖掘新意,这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课题.本课抛开传统的解读范式,以思维和语言的视角解读文本,提炼出对比、因果、辩证、对应等思维技术,引领学生品味课文犀利幽默且富有穿透力的语言特点,进而领悟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伟大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
小说《祝福》是一篇既难且长的经典小说.为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执教者基于文本内涵和学生现状,以“变”和“不变”作为课堂的骨架,以“对主要人物形象的赏析和对小说主旨的探究”作为课堂的血肉,化繁为简地解读文本,实现了学生思维层次的逐步跃升和学生思想感情的积淀和顿悟,引领学生自然地走进了作者鲁迅的心灵世界.最后,执教者还启发学生联系现实,探讨了小说及作者在当代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湖北夷陵中学袁楚桥老师执教的《离骚》通过“初读诗歌明节奏”“披文入情感其忧”“品鉴诗句悟其志”“文以润心敬读诗”四个教学板块,让学生逐层深入到诗歌文本中诵读、感悟、赏析、品味,在以读促悟、读赏一体的巧妙融合中得到了阅读真趣,达到了难诗易教、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课是《过秦论》的第四课时,课堂形态为“以写促读”活动课.学生在课堂上分别交流与展示了他们用文言写的《刍议秦之过》.  相似文献   

13.
课堂设计突出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交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鉴赏、表达等能力.课堂由“感情主线”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感情的变化;学生在读中理文脉,在读中涵泳鉴赏;教师点拨指导,评价激励.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和自我等多重对话理念.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高中生虽然涉猎广泛,但因为阅历的有限和流行文化对其价值观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上却鲜有真正有深度的思考,高中生价值观的形成也随之缺少了必要的思想依据.为了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入,给高中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提供一些参考,我把本堂课的重点放在了巧妙地设计问题上,并用追问的形式达到使学生思维深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定风波》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的词作名篇之一,是其饱经忧患后依然笑对人生的生命智慧的佳构.本课以理清词人情感脉络为重点,着力让学生真切体悟苏子的生命智慧.本课抛开传统诗词解读范式,基于语文学习力进行深度教学,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合作的意识.基于语文课程意识进行深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和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这节课,以诗歌的语言和意象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涵泳体悟,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积极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对诗歌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个性化鉴赏,同时理解诗歌中的延宕、突转、语言的陌生化等艺术手法,发掘诗歌的丰富意蕴,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外国哲理散文在高中必修教材中数量极少,又因其兼具感性与知性而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在《鸟啼》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消除学生与文本之“隔”、学生经验与作家经验之“隔”,我们从聆听现实中的鸟啼入手,再通过“听与感”“思与悟”“分享与体悟”等几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打开文本的褶皱,激活学生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家的文笔与情思.  相似文献   

18.
执教者采用“体悟法”组织《氓》的教学.通过朗读、鉴赏、讨论、写作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情节丰富之美、情感变化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管窥《氓》的人物命运悲剧之美和自我觉醒意识之美.  相似文献   

19.
20.
鲁迅经典名著《朝花夕拾》的导读路径有三: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童年生活,感知文学,理解人性;深入研读,还原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对《朝花夕拾》中教育观念深入思考并评价,促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