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围绕目标安排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梳理情节,提出问题;忖度心理,揣摩语气;勾勒人物,探寻文本;设置情境,深究主旨.目标清晰,言文结合,从非虚构文本的“真实”出发,引导学生考察人事的得与失、是与非,从而进入阅读的审美快乐,这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描述人物类的课文,学生相对而言是比较喜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的人物时,更容易构建起人物的形象,这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建构起人物的形象,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能够读懂这个人物,很多时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所建构起来的人物形象其实是非常脸谱化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教师的讲解当中,人物就是以脸谱化的形式出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引导学生经由文本阅读而建构起人物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课以逐步深入的“三读”为主线,有层次地推进学生的文本赏鉴过程;用“代入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阅读、思考诗词的内容;借重基于本课特定师生结构的特点,首尾照应,探寻怀古诗阅读的思维方法.执教者认为,文化的继承是以文本为内容、以思想为核心、以情感为共鸣点的.对文本“所以兴怀,其志一也”的感受体悟,应是传承传统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课是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名著导读”板块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及需求,开发的一节名著导读课.这节课的主体环节是读书、阅人、悟生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观察了几种“不同的生命状态”,通过品读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品味人物,体悟不同人物性格在“自处”以及“他处”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或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将相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一篇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弄清课文的来龙去脉和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本课教学要实现的重要目标;通过感悟文中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品质直至对人物正确评价,充分理解“和为贵”的思想基础是本课教学要实现的又一重要目标。因此,本课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设计:  相似文献   

6.
《方山子传》是苏轼为数不多的传记作品中的名篇.本课从“人物之异”入手,从“形貌之异”“生活之异”“际遇之异”三方面着重分析和挖掘方山子的外在形象特点及内在的个性内蕴.作者表现传主之“异”的过程中运用了一些诸如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奇”笔,使方山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学生对方山子的形象特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再分析作者“传人见己”的写作意图.本课的最后对方山子的精神内涵作一适度的拓展,从而让学生能在本课的学习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爱在天地间"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人与人之间质朴的爱深深地打动着读者。人物关爱他人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是课堂学习的生发点。因此,本课的教学首先以"爱"为线,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  相似文献   

8.
再论贾宝玉     
张维雅 《文教资料》2011,(22):14-15
贾宝玉可以说是小说《红楼梦》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一个人物,历来评论者都认为他是封建旧贵族的一个叛逆者,是一个"新人",是个性觉醒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先觉者。本文在过去一些红学家的研究基础之上,以贾宝玉自身的软弱性本质为视角,通过对其一生中软弱性的表现,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分析,对贾宝玉这个人物的思想内涵及价值进行全新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曹雪芹塑造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题目是文本内容与主旨的高度提炼与概括,是指引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感悟和探究的重要切入口。从题目入手细读文本,有利于准确把握文本的关键与核心,快速理清思路,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陈情表》时,以题设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披文入情,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情感;由情入理,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形象和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课堂效率,在充分利用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心灵展开对话,去丰富人物的形象;细读品味文章的内容,走进人物的内心;抓住关键,把握重点,揣摩人物的心灵。课堂上不仅要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人物的内心,教师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适时进行情感教育。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有闭锁心理,因势利导敞开心扉,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打造轻松、活泼、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贾宝玉的感情世界探微刘光钟,邢少山人们历来都认为,《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是由于它塑造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反封建的人物,特别是贾宝玉这个人物,人们是把他当作叛逆者的形象来推崇的。我们说,如果仅仅把贾宝玉当作一个“不肖子”,而忽视了他的内在感情...  相似文献   

12.
《"这个规矩不能有"》讲的是彭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赞扬了他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课文很好地体现了"尊重与平等"的单元主题。本课的教学始终贯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基本教学理念,抓住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尚品质,以读写结合的形式来掌握文本的言语特点,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设计说明】第一,本课板书简明、形象、直观,利于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在设计本课板书时,力求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太阳的特点(远、大、热),用大太阳、小地球进行形象比较,同时附以数字说明,使学生一目了然。第二,本板书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本板书的设计,我不是替学生画出来,而是在学生读懂了课文后,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把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画下来,让全体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在老师引导、点拨的基础上来完成的。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设计,从而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关系。第三,本板书体现美观、实效的特点。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4.
《荔枝》语言朴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思念之情。本文的重点是表现母亲对儿孙的爱,引导学生具体感受这融于“小事”之中的深深母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可做以下设计:一、强化初读,走近文本以赛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熟读文本,达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读读并体会从这几件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这样让学生初步感知母亲的爱。二、品读感悟,走进文本1.读进文本,读中感悟。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再进一步提出默读…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理念】《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语文》四下的一篇记叙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撞、相遇,到成为好朋友的事。本课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描写的作用,以读促讲,以读促悟。交流时"悟",悉心思考时"悟",既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在情感,又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立足童心,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走近一份平凡,体验一段生  相似文献   

16.
孙燕 《小学语文》2008,(10):17-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主要体现在课前老师钻研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而课堂上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那就是要让学生去读书,去涵咏语言文字,去“悟道”。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和师生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7.
人物描写一直是初中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具体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更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方法呢?我们可以立足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人物描写的典型范例,学习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培养他们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鲜明特征,表现人物个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经典小说文本有一定的深度,其中的人物往往是圆型人物,形象具有复杂性、典型性,这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较为熟练地运用文本细读方法。语文教师应依循学情,在小说自主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圈点勾画人物描写、把握整体情节、了解创作背景、巧用对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对人物和作者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贾宝玉是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的胎儿,一个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时的传统人物,但又带有新型资产阶级开始萌芽时期的民主主义思想,是一个特殊交叉时代的新时代形象。贾宝玉的新时代形象叛逆于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与封建传统格格不入,因此新时代思想与传统观念的背离,新时代形象与传统血液的矛盾,造就了贾宝玉这一悲剧性人物。  相似文献   

20.
高中阶段对学生在小说学习方法上、理解能力上的要求不断增强。而小说教学中离不开对小说人物的分析,教学中紧扣人物的形象特征、心理变化和言行举止进行探究,可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文本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