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体文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游辩之辞,自秦汉统一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解释、说明事理的文体,至唐代,韩愈、柳宗元把说体文的发展推向了高潮.韩愈的说体文虽然只有五篇,但无论在立意、说理或语言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在说体文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说体文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游辩之辞,自秦汉统一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解释、说明事理的文体,至唐代,韩愈、柳宗元把说体文的发展推向了高潮。韩愈的说体文虽然只有五篇,但无论在立意、说理或语言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在说体文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说体文的文体特征为解说性、情感性和譬喻性。韩愈的说体文把这三点诠释得淋漓尽致,以"解说性"和"情感性"为主导,辅助以譬喻的论证手法,呈现出灵活的外在情貌。教师可以利用说体文的这些特点,在平时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片段时加以模仿。韩愈文集中共五篇说体文,《师说》《杂说四首》(《龙云说》《医说》《鹤说》《马说》),或写一时所感,或记一时所见,题目可大可小,行文也比较自由。一、解事说理,结构精巧  相似文献   

4.
记体文在唐代兴盛起来,韩愈、柳宗元的创作对记体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他们对记体文的题材加以扩展,多种题材都成为所记对象;立意方面表现出作者对社会政治或生活情趣、人生遭际等方面的看法;写作角度与结构安排也避免较为平直的叙述,选取最能表现作者观点的角度,注意到行文的变化;在写作技巧方面,多采取人、事、物、景交叉表现的方法,表达上多用议论.韩愈、柳宗元在记体文创作上还注意到文学的审美功能,记述作者的生活情趣,细致地描写景物,使之可以娱情悦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韩愈《潮州祭城隍神文》等祭神文的措辞、礼数规格及思想观念,以之与唐代其他祭神文,《大唐开元礼》《大唐郊祀录》等进行比较,析论韩愈儒家思想与其祭神文的关系,结论认为:1.韩愈祭神文明显有意征引唐代祭神文罕见的先秦儒家祭物名称;2.通过礼法仪式,韩愈把城隍神等地方神明纳入儒家体系;3.韩愈屡次申述儒家鬼神观念,说"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并强调其祭祀依准古法。韩愈今存大部分祭神文均写于他谏迎佛骨之后不久,他正是通过这些祭神文章,再次申明并且实践了他文以载道和严夷夏之防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韩愈古文在唐代乃至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传记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传记文继承了太史公的史传体笔法,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受<史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道关系自南北朝起就是文学家、文论家讨论的重点论题。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推行古文运动的过程中提出了"文以明道"说,这种古文理论对宋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及理学家都从不同角度或继承、发展,或批评了韩愈的文道观,宋人的接受又对后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师说>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倒翁". 随便问一个高中生,他都知道,<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而韩愈位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苏轼曾赞誉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这可不是一般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作为当时的朝廷重臣和声望极高的文坛领袖,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在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韩愈所作《送高闲上人序》一文入手,对韩愈的书法美学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的蒙学美育观既有古典性,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所谓古典性是说王阳明作为理学家从根本上说不象现代美育理论那样关心文艺教育的独立性。王阳明曾经比较王通和韩愈,说:“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退之去文中子远甚。”王阳明贬韩愈而崇王通的理由是王通模仿经书,发扬圣道;韩愈凭诗词文章出名,助长了虚华文风。中国古代文艺学、美学史上一直有明显的文实之争。  相似文献   

11.
碑志文成就最大的要数汉唐二邕(蔡邕、李邕)与庾信。蔡邕是碑志文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的代表人物,庾信是第二个高潮期的代表人物,李邕是第三个高潮期的代表人物。庾信的碑志文,主体是用骈俪文构成。无论体制,还是内容,都是一次变革和飞跃。三人的碑志文,对韩愈的碑志文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使韩愈成为碑志文发展的第四个高潮期的代表人物。韩愈对前人碑志文创作成就的扬弃,“兼收并蓄”,既有袭旧,更有创新。突破文体的规范,给碑志文赋予了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韩愈的碑志文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给后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奇崛险怪;在内容实质上,表现出谄谀不实。这是韩愈表现在创作实践中对于前人碑志文在语言形式和内容实质两个方面的不当扬弃。  相似文献   

12.
姚燧作为元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为文主张文道合一,宗法韩愈,以绍秦汉,论文主张文气说,他的散文创作风格刚劲雄放,语言古雅深邃,叙事简约,代表了元代前期北方散文发展的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3.
<正>韩愈的散文《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古文观止》的选编者茅坤也曾评价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韩愈与十二郎,名为叔侄,但从小情同手足。长大之后,韩愈长年飘泊在外,两人见面甚少。贞元十九年五月,在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突然得  相似文献   

14.
韩愈诗歌雄奇瑰伟,在中唐诗坛别具风采,对后代影响深远,但在接受过程中受到"非诗"之讥,被认为是"押韵之文".从韩愈诗歌刻画景物、人物的生动逼真、"以文为诗"的具体内涵等方面,论述了韩诗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是货真价实的"诗".韩愈的"以文为诗"实际上是诗文交融的必然结果,在诗歌流变史上,是文体变革内驱力作用下普遍性规律起作用的体现,具有永恒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方苞文论与韩愈文论的渊源关系。作为桐城初祖的方苞,对韩愈的文道观、文章创新观、风格论均有所继承与发展,其义法论、变古说、雅洁观等将韩愈的主要观点进一步具体化、明晰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文起八代之衰",是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对韩愈的赞誉,也是对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文学成就的一种肯定。韩愈积极致力于实用文写作,最后不仅在该领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甚至对唐宋时期实用文及现代应用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尝试从实用文文风的改革、形式上的多样化以及写作技巧的丰富三个方面,简述韩愈在实用文发展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韩昌黎全集》的成语与《左传》、《庄子》成语的全面细致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第一,先秦成语以不对称结构为主,而韩愈成语却是以对称的联合式独占压倒优势,反映了汉语成语在发展过程中对结构的优化选择;第二,先秦成语大都出自典故,而韩愈成语的语义基本上脱离了对历史典故的依附性,并且有着丰富的修辞陪义,词义直观性强;第三,比喻、对比,尤其是互文、重说这两种辞格在韩愈成语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反映了汉语成语对辞格的优化选择。韩愈成语诸方面的发展,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仿古文言的语言讲求形式的平稳对称、语义的凝练生动和讲究修辞造词的语言特色,体现散文语言发展的高度成熟。  相似文献   

18.
文学家刘勰《诔碑》篇说:“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铭则辞。”碑志文历述传主家世,概括描写其生平重大事件,广义上可以属于传记的一类。韩愈作为唐代著名的古文学家,一生写下了许多碑志作品,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作品被后来的《旧唐书》和《新唐书》所采用。这不仅说明他的碑志大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也说明他的碑志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现存韩愈70多篇碑志作品,塑了造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平叛战争中的英雄,有成就卓著而命运坎坷的文学家,有深受压抑屡遭贬谪的下层知识分子,有专横跋扈的贪官污…  相似文献   

19.
梁肃在总结唐代文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唐文三变说",其说法承前启后,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和理论基础。"唐文三变说"提出之后,从者甚众;而对于三变的具体领军人物,则略有分歧。其后,伴随着欧阳修、吴莱等人的不断参与,关于唐文三变之说最终渐成定论。这期间对于韩愈文坛地位的认可与推崇,更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唐文三变说"开创了有关中国文学发展史论述的基本模式,确立了一种推崇文学偶像和文学经典的文论精神,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论辩文是一种论证事理、阐明主张的文体。前人根据论辩的方式,将论辩划分出论、辩、说、议、原、解(释)等体式。这在西方和现代的论辩文中是见不到的,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特产。以韩愈散文为例,我们可以领略论辩文的几种别致的体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