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目的】品味鉴赏曲词语言艺术,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设想】借鉴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来赏析曲词;尽可能地用多种方法鉴赏曲词。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三情”主题教学的意义 1.“三情”主题教学 苏轼诗词,从情感分类,理想之情、兄弟之情和爱情这“三情”在其中体现得非常鲜明,每一类都有大量的经典之作。而且,针对这三种感情,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都有生动的小故事。因此,以此为切人点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苏轼的人生并学会鉴赏苏轼作品。首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以“情”感人,以“趣”引路,以“情”导航。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展示数学自身的美,引导学生去鉴赏美、创造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高中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高中语文试验课本也加大了文学鉴赏力度 ,高二年级全部选录古今中外的文学佳作。教学中如何使《大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我采用了“入境·入情·入理”的三层次教学法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入境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无不是情与境相结合的典范 ,作品的主题通过特定的情景来表现 ,因境生情 ,情境交融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鉴赏这样的文学作品首先要“登山”、“观海” ,就是指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入…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并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2.掌握“披文———缘景———入情———得意”四步散文鉴赏法。3.积累文言知识。教学方法:1.话题探究法。确定课文探究话题:情。以“情”字切入带动本课探究教学。2.读写结合法。课前给出话题“情”让学生写好《项脊轩志》书评,以便学生熟悉课文并在课中有话可说;课中围绕“情”字探究鉴赏课文内容和写法,并落实相关文言知识;课后(也可在课中)再写集句作文《世间情》,将话题“情”的教学迁移拓展。3.多向交流法。…  相似文献   

6.
鉴赏,顾名思义就是鉴定和欣赏,即辨别和确定事物的优劣,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辨别、确定、享受、领略是鉴赏者一种内在的精神活动过程,文学鉴赏就是这样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即所谓“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它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包含着读者形象思维活动在内的一种积极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同时还具有再创造性,即“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姜斋诗话》)。可见,真正的语文鉴赏课必须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要设法让学生充满审美期待,进入深层思考,鉴赏的结果应是学生“自己的”,而不是别…  相似文献   

7.
白福伟 《广西教育》2007,(7B):20-21
一、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思想感情缺失问题 (一)从“诗缘情而绮靡”想到教学中的思想感情缺失 陆机的《文赋》中有“诗缘情而绮靡”之说。古人所讲的“诗”多指全部的文学作品,作品的妙处就在其表达了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现在我们再学习古文(多数是文言文),也要从感情上做文章。我所说的“情”指的是,作者之情、教授者之情(教师对鉴赏作品的专业的感情理解)、学习者之情(学生对鉴赏作品的个人的感情理解)三种感情的结合。文言文教学,容易出现过分强调“诗”而忽视“情”的倾向,我把这种倾向称为文言文教学的思想感情缺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学生对古诗词缺乏亲近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方法落后,特别是一些教师还停留在翻译注释古诗词的初级阶段,对于如何赏析古诗词几乎无从下手。本文就古诗词的 语境义作一初步探究,重点对古诗词鉴赏中词的语境作出自己 的界定,“情之境”、“景之境”、“理之境”、“形之境”为本人近几 年教学实践所得,“景析法”、“情悟法”、“理推法”、“形判法”为 具体的操作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 词鉴赏教学中宕开一步,溯源清流。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表现诗人审美理想和激情的艺术形式,是激情奔涌的产儿。诗歌中的一切景物形象,都是感情的产物、感情的载体,是诗人感情的艺术表现。诗歌教学就是要把诗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触摸诗的情怀、品尝诗的情味、领悟诗的情感。“情”,可谓诗的气脉,泱泱华夏的诗歌历史,就是盛开“情”之花的历史。因此,把准诗的“情”脉,也就成了阅读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把准诗的“情”脉来传递诗情呢?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学参考》2009,(19):50-51
情、景是古典诗词中最基本的内容。鉴赏诗歌应该从理解情景关系入手。在古诗词教学中,本人尝试用“感-悟-练-用”四步教法,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审美体验,理解并掌握“情景交融”的方法,达到陶冶情操、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诗词鉴赏水平、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 ,主要是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对语言艺术来说 ,审美鉴赏首先是“披文以入情” ,激发联想和想象 ,建构相应的新的艺术形象 ,从而获得审美快感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西厢记·长亭送别》那优美典雅、生动活泼、抒情意味浓郁、个性化突出的语言 ,体会王实甫“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而后从品味唱词和诵读唱词入手 ,让学生领会戏曲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 ,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12.
“情”,可谓诗的气脉。没有了“情”,诗的气数也就尽了。泱泱华夏的诗歌历史,就是盛开“情”之花的历史。因此,把准诗的“情”脉,也就成了阅读鉴赏古舆涛歌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把准诗的“情”脉呢?  相似文献   

13.
哲理古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言近而旨远,它洞悉着世事的奥妙,阐释了人生的哲理,让人们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理性的启迪,在冷静的思辨中,体悟出人生的真谛,感知到世界的规律。然而,古诗本身就具有意象的朦胧、模糊、多解与象征等特征,哲理古诗更有其深刻的哲理韵味,这些无疑加大了学生理解哲理古诗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给他们指出一条终南捷径,帮助他们去阅读、理解、鉴赏哲理古诗,使他们能深刻体味诗中之“理”、“理”中之“情”、“情”中之“趣”,深入“有理趣而无理障”(清·刘熙载《艺概·诗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是一门优美灵动的学科,是使人身、心、情和谐统一的学科,是充满生命力的学科。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审美鉴赏与创造”成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还要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的培养。王崧舟老师曾提出“诗意语文”的观点,他主张通过“潜心涵泳”的方式,不断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体悟诗人的情意,来创设诗意课堂。上好一节诗歌鉴赏课,  相似文献   

15.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映。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无不与隋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生爱好音乐奠定基础。小学音乐教学只有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振,用“情”字架起学生心灵与音乐问理解与沟通的桥梁,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纽带”才能更好地实施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王艳艳 《语文知识》2014,(11):69-71
《长白山秋色》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自己内心的“主观色彩”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情景浑然一体,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浓烈浪漫。作为散文鉴赏的起始课,既要教学生鉴赏文章,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教学目标:1.赏析本文秋景,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严谨的结构;3.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逐步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文学的美,是通过“情”来体现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就是要以情感人,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心灵,美化人的情操。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知识短文《古代戏曲鉴赏》说:“曲词中常用对仗。对仗形式灵活多样,有隔句对、联珠对、重叠对、首尾对、衬字对等许多名目。”戏曲曲词的对仗,与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既有共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以课文为例,对曲词对仗的形式及特点予以说明。曲词对仗的主要形式,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曲律》等书的记载,有如下数种:一、合璧对。两句相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1.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长亭送别·四煞》)2.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诗歌鉴赏中的情感激发是鉴赏和诗歌作心灵的碰撞,是鉴赏通过诗歌中的“情意点”进入作品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作的情和意的关键。在诗歌鉴赏中,情感激发是进一步鉴赏的心理动力,是进入高级审美状态的“起爆点”。鉴赏中的情感激发在本质上就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