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带着感情写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专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原因在于它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电视再现了当今中国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在这里,老百姓是主角,出现的都是我们身边可以经常遇见的人和事,使我们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领导们可以从中了解民情,老百姓则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感,一下子缩短了电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赢得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亿万电视接受者。然而,当我们翻翻报纸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新闻稿件中出现了一种见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样也是出版工作的重点之一。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牌:农村读物出版社)作为我国农业领域唯一的一家中央级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全国首批15家优秀出版社之一,建社50年来,坚持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  相似文献   

3.
周琳华 《青年记者》2007,(10):60-60
近年来,我国的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受众的需要成为办报方针的第一要素,于是过去被忽略的读的情感需求成为众多媒体争相思考的内容。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北京青年报》安顿成功创办的“隋感实录”开始,各级报纸纷纷仿效,类似栏目如雨后如舂笋般破土而出,让人目不暇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服务新农村,出版做贡献。新闻出版业作为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这是新闻出版业的责任,也是新闻出版业的机遇。7月18日-19日,全国新闻出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座谈会在甘肃兰州召开,部分新闻出版单位介绍了服务“三农”的出版工作,本刊从本期起,择要刊发并配发相关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9日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虽然参加新闻工作时间不长,我却对这三句话深有体会.2007年10月,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到北京日报社参加工作,分到区县新闻部,并负责两个最远的口:延庆县和平谷区.很多人都觉得落差太大:你一个博士,让你跑农村,有点儿大材小用了吧!你是学传播学的,跟“三农”不搭界,这不是人才浪费吗?当时,我也有这方面的担心.  相似文献   

6.
满涛 《青年记者》2003,(8):19-19
写下这个题目,不禁想起自己做通讯员时的经历。我自1992年毕业便干起了新闻采编,最初做县级台的小记者,后又调到市日报社当编辑,转眼10年。在县级台时,一边为本台写稿,一边做省、市两级新闻单位的通讯员,为完成对上发稿任务,四处奔波,十分辛苦,特别是1994年,我独自承担了对省电台发稿的任务,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日子都是在长途客车上度过的,因为那样的季节多数通讯员不愿出门,要提高发稿率不能不打个时间差。就是那样,不少辛苦写成的稿件仍不能被采用。  相似文献   

7.
纵横万里走边关.带着感情蹲基层。从2011年9月8日开始,我们…行5人的“走基层”报道组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贾永率领下,克服高原缺氧、道路塌方等困难,用20多天的时间走访了西北高原的3个边境县、3个边防团、3个兵站和3个高海拔哨所。把镜头对准高原深处的农牧民群众和风雪边关的基层官兵.用真情服务边疆军民.先后采写了14篇文字通稿.推出了260多幅新闻图片和3个网络专题.受到了官兵们的欢迎和新华社领导、兰州军区首长及新疆喀什地委领导的高度称赞。  相似文献   

8.
如果仅从空间的角度上来看,地市报与中央、省报相比较,应该说是身在基层了。然而,长期以来,尽管我们身在基层,但仍有一部分同志并没有真正把感情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如有些同志习惯于“走马观花”、“精挺点水”式的采访,写出的稿件也只能是不痛不痒,“米不够水来凑”,以及捕风捉影、强扭角度、片面或失实的新闻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思想上、感情上的问题。党报记者的感情从何而来?我们在深入基层采访中感到,它来自于对党的一片赤诚,对人民的热爱。作为党报记者,首先,要带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的感情深人基层,…  相似文献   

9.
马瑞芳 《大观周刊》2011,(32):120-120
情绪、情感,经常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其年龄较小、知识根比较底浅,又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日常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感化、熏陶。我的做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罗成友 《今传媒》2006,(11):55-56
农民、农业和农村,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记者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记者感情的真实流淌。作为搞新农村报道的记者,首先得从感情上与“三农”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报道来。一碗油茶面前的感情考验与农民接触,这是搞  相似文献   

11.
从事了十来年的报纸新闻采编工作,接触过很多通讯员,其中不乏文采飞扬者,但更多的通讯员则是在稿件采写上很勤奋,稿件的量也很大,但却往往因为刻意宣传的味道太重,提供不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好稿件。有时偶尔也会出现不错的题材,但因为采写者太急于表现单位领导在新闻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所以往往会导致稿件文字程式化,领导说的话似曾相识,并且以空话套话居多。虽然在编发过程中编辑也会努力去扭转,但因为这些稿件太过于生硬,所以即便有修改,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那天到食堂吃饭,碰到几个新分来的大学生,聊起采访写作,一位小伙子说,詹总,您写了那么多稿子,有些我们上学时就读过。写新闻到底有没有诀窍?如果有的话,您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毫不保留?我说,毫不保留嘛,当然没有问题。可惜写新闻没有诀窍。如果硬要说有,而且用一句话概括的话——我想了想,道:这句话就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此话怎讲,且容在下慢慢道来。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其一,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提到记者,说法多矣,什么“无冕之王”啦,“社会的守望者”啦,“历史的记录人”啦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但要我说,记者记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传媒业的迅猛发展,一些新闻作品的写法和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作为平面媒体,发生在读者身边、题材新颖且具有浓厚的法制教育色彩的政法新闻,无疑是报纸的一个重头戏,有些报纸甚至不惜开辟法治专版,且不断创新政法新闻的写作方法和表现形式,精雕细  相似文献   

14.
从事新闻工作7年有余,从采访记者到责任编辑,其中感悟最多的是:作为一名地市报的采编人员,一定要坚持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写稿、编稿。  相似文献   

15.
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6.
17.
薛建国 《新闻实践》2012,(11):48-51
评论以思想性见长。而思想性就在于说理。说理需要理性,不可夹杂个人感情,这样才能保证其观点的客观公正。不知从何起。这好像已成为评论者必须遵循的“铁律”。作为长期坚持写时评的传媒人,笔者从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评论要据事论理、以理服人,但同时还必须饱含深情、以情感人。惟其如此。评论才能更好地贴近受众、从而唤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一、评论可不可以讲“感情”评论可不可以讲“感情”?这是个问题。感情,是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典型的个人色彩。所以,评论写作不应该掺杂个人感情是业界共识。感情流露,即为情绪的表达,当作者的个人情绪注入字里行间,其评论的立场和观点很可能不被认同。因此,成熟的时评作者“不谈感情”。不谈感情可以,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板着面孔说话,端着架子训人成了评论文章的通病。  相似文献   

18.
砖拍系列零零伍他们是这样一类动物——如果我能每年纽约到他们当中任何一位的一两部书稿,就能让出版社的头头常年见到我都会端出一副温婉如春风拂面般的笑容。湖南文艺出版社去年出过一本残雪的访谈录,书名叫做《为了报仇写小说》。这一块砖头跟长沙的残姐姐无关,是奔一位武汉的姐姐——池莉而去的。为什么取这么一个题目,在后半部分就会说到。一直认为,好的小说,得会讲故事——就是最现代的现代派,你也得会讲故事,比如《尤利西斯》吧,大众看不懂属于正常,书中的故事叙述绝对是让小众读者能琢磨出导样的味道来的。池莉的长、中、短各式作品我都接触过,虽都读得不多,总体观感还是很明显:池莉的短篇小说极会讲故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包括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新闻讲求的是实效和真实,无需投入情感,只要按照新闻要素的要求,把时间、地点、事件等五个W交代清楚就行了,针对这一课题,作者结合自己工作经验从新闻需要情感的发挥,情感在新闻报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者情感作用的结果,必不可少地要带有新闻工作者的感情色彩;新闻中融入情感是人文关怀精神的魅力所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用事例证明好的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吸引人,打动人进而感动人,并不仅仅因为它反映的事件新与奇,而更在于它把握时代脉搏,找准了与受众感情的"共振点",实现了新闻价值和感人魅力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扶贫济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社会越进步,越要提倡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