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荣香 《新教师》2021,(3):92-9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91页至92页例1,以及练习二十的第1题至第4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一位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借助小数单位认识小数,知道零点几就表示几个的0.1组成。  相似文献   

2.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认识几分之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分食品活动出发,突出了对1/2的认识,用折纸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并比较1/2、1/4和1/8的大小,从而实现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四册(苏教实验版)95至97页和练习十八第1至4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4页例1、例2。  相似文献   

5.
1“实习作业”教学现状的调查 从2004年秋季开始,整个山东省开始实行新课程标准试验改革.整个临沂市高中数学教材都使用了人教社A版教材,这个教材与以前老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这里不必赘述),其中变化之一是增添了“实习作业”,把实习作业从原来人教社的实验修订本教材中的习题位置改变到专门列为一节课.整个文科必修教材和选修中共有七个实习作业,分别是:(1)必修1第一章第47页了解函数形成、发展的历史;(2)第三章第130页设计方案对牛顿的冷却模型进行了验证;(3)必修2第一章第33页画出某些物体(如某些建筑物)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体会几何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必修3第三章第88页本校学生每周使用计算机的调查;(5)必修5第一章第27页根据实际需要,做一个有关测量的实习作业;(6)选修1—1第二章第116页走进微积分;(7)选修1—2第一章第22页关于统计案例的实习作业.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1~83页。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各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智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概念,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德育目标: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重、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4张以上。教学方法指导操作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和教材简析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9~20页例1、例2及有关练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并掌握其特征,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苏教版)第44~4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认识世纪和季度两个时间单位.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6—67页例1、例2.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第8l页至83页。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3页例3,“想想做做”第1~4题。教材分析:“认识面积单位”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学生用文具盒和数学书等非标准单位测量课桌面面积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现由于选择的单位不同,得到的测量结果也不同,由此产生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8页例1-例2。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材第66—67页例1、例2)第1课时,新授课。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材第66-67页例1、例2)第1课时,新授课。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页例4、做一做以及练习二的第1、2、4题。二、教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经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的产生过程,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60~61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很抽象,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4页例2,例3,第55页例4,练习十一第2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4页-第85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初步了解十是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材第十册第163页~第164页例4及“做一做”课后练习三十八第1~4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