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正义与友爱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德性。正义分为一般正义和特殊正义,友爱则主要体现为基于善德的友爱,它们不仅仅是好人的德性,也是好公民的德性。古典公民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正义感和彼此友爱的好公民。现代的公民教育则只注意培养去德性的好公民,忽视了对好公民所应当具备的好人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洪堡提出了“自由即无干涉”的自由主义公民观,强调公民的自治能力的培养和公民生活的自我赋形.洪堡的公民教育观是基于其自由主义公民观之上的,并以性善论为其公民教育理论的伦理基础,以自由人的培养为根本目标,以整体论个人主义的教育理想为旨归.洪堡自由主义公民教育之道在于通过教育启蒙达至个人的自由与完善进而促进国家的改进.这样一种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公民教育路径对于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公民教育必须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进行反思。不同意识形态的环境论决定了培养公民的取向。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在环境问题上都各有主张: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并没有承认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与自由主义相比,生态主义与保守主义具有更多的相似性,但是保守主义却根据的是人文历史而非自然历史。生态主义超越二者之处在于将自然本身作为目的,并且强调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公民教育对待环境问题不能仅仅以自由主义或者保守主义的态度去看待,而需要生态主义作为理念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义感是基本人性的体现,是公民德性的首要的基本的素养之一.正义感的缺乏会带来整个社会合作体系的崩溃.现代公民的正义感,诚如罗尔斯所言,是对人类生活需要合作,合作需要规则,规则必须是平等互惠的一种坚定信仰.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它是复合性的,它至少包含了感激、愤恨、负罪感与义愤.正义感来自于社会合作体系中产生的互惠、同情及实践公民权利时产生的责任感.正义感的培育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发育,通过教育公正、教师公正及尊重他人权利的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正义感.  相似文献   

5.
公民正义感的缺失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伦理现象和社会问题。加强对公民正义感的培养,有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我国当前社会正义感缺失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道德主体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正义感只有在正义行为的实践中才能得到高度体现,公民正义感的培养也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翟艳芳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6):58-64,80,100
随着人类迈进全球化时代,世界主义的理想与国家主义的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矛盾和张力。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与国家主义政治观相呼应,国家主义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为第一要义;而比国家主义发源更早的世界主义理念折射在教育中,体现为一种自由主义教育传统和对世界公民的诉求。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要超越并整合国家主义和世界主义,致力于公民的全球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的共和主义"与"共和主义的自由主义"在当代政治理论争论中造成了严重的理论混乱.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主要是因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家们试图构造自由主义的公民美德,以回应共和主义的批评.传统自由主义的公民美德是私人性的,因此,能否构造出具有公共性的公民美德确实是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提出的真正挑战.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通过塑造一种特殊的慎议政治模式,体现了公共自主性的要求,同时又确保了公民的主观自由,从而在自由主义的语境中提出了公共性的公民美德,即公共理性.同时,由于以承认公民的道德能力为前提,而不是以培养公民的道德能力为目标,这种公民美德观念成功地使自己摆脱了完善论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身份是基于多元文化的诉求,在批判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普适性基础上提出的差异公民身份。它以族群差异为基点,强调少数族群的特殊权利和对族群的文化认同,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身份。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公民的差异性和多元文化身份,但不排斥公民的统一性和国家公民身份。所以,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需要处理好平等与差异、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族群的多样性,又保持国家认同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公民是一种在公共空间中进行理性言说的实践,表现为一种公民身份的转变与获得.这意味着公民教育实践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正义与自由德性的向往与探寻,提供公民对话性实践,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公共理性能力.现代性思想和实践祛除了古典公民及其教育的魅力,却使公民成为一个个“趋利之徒”.现代公民教育的悖论在于一方面教育个人成为追逐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又辅之以种种的规训化政治道德和职业操行来提高劳动者觉悟.其现代性后果是生活中的公私不明,行为方式的犬儒主义.重审公民教育实践,离不开对现代公共空间、个人理性之异化现象的批判.公民教育必须为公民的一种异质性新生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图景中的公民教育在认识论上存在着三组二律背反,即国家与公民的不和、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和、国家公民与世界公民的不和。现代公民教育的品质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取决于它有没有超越二律背反的视野与能力。超越二律背反的关键在于现代性中人类存在意义的重塑,即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并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塑造公民美德。公民教育理念并非是应对当前人类生存危机的权宜之计,而是产生人类可能性的一种努力,是教育的必有之义。为此,公民教育必须是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