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3月17日,广西民族博物馆隆重举行了“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开幕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向自治区图书馆等5家文化教育单位赠送了《我为大师画素描:李岚清素描作品集》和《大众篆刻:李岚清篆刻艺术作品集》两部图书。  相似文献   

2.
篆刻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它是集书法和雕刻两者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一种用线条、刀法造就的抽象美,在此我称之它为"篆刻之美".篆刻是一种将方寸天地的石头玩"活"了的艺术——方寸红白蕴古今.在这方寸天地之间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结合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篆刻校本课程的教学,对初中引入篆刻作为校本课程而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卜可 《兰台世界》2013,(22):124-125
<正>清朝末年出现了众多的雕刻艺术大家,使得篆刻艺术成为了继秦汉之后又一个繁荣的时期。吴昌硕先生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的篆刻艺术家之一。吴昌硕的篆刻作品大量参考了石鼓、砖瓦、封泥等文字的特点,在布局上凸显书法的意蕴,其虚实相生,蕴含深厚的功力,最终形成近代史上的吴派画风。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发端于金石篆刻,他曾说:  相似文献   

4.
两个海军上校──某潜艇基地修理厂厂长白凤玉、该厂设备科长周前夏,在艺术的“王国”,他们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业余时间却酷爱篆刻艺术。8月的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俩认识了巨书微雕大师孙宝。言谈之中,孙宝得知两位上校有篆刻毛主席36首诗词的雄心,激动地说:“有这个宏愿大好了!这是一项了不起的金石工程,我想了10年没完成,若能亲眼目睹你们完成,也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并当即鼓励他俩:“以往传统的篆刻‘方寸’,表现不出毛主席诗词中浩大的气势和雄伟的气魄,你们要干,就要篆刻出‘独创巨幅’的作品!”他…  相似文献   

5.
简讯     
《图书馆界》2012,(2):97+95
李岚清同志向自治区图书馆赠送图书2012年3月17日,广西民族博物馆隆重举行了"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开幕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向自治区图书馆等5家文化教育单位赠送了《我为大师画素描:李岚清素描作品集》和《大众篆刻:李岚清篆刻艺术作品集》两部图书。广西组成督导组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公共文化示范项目进行督导、检  相似文献   

6.
刘江 《新闻天地》2006,(8):61-62
刘泽荣同志早年曾仿黄牧甫“但视其字知其人”一印成“视其印知其人”。今观刘君近作篆刻作品,可换一字:“但视其印知其人”,以作其印之评介。刘泽荣,字龙文,号无闲居土,别署江南一痕。1954年3月出生于湖南津市一个贫苦家庭。17岁时因“文革”而辍学入伍。14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优良品质。他从小热爱书法篆刻,先后得到了高石农、韩天衡、张牧石等篆刻艺术名宿指导。对秦玺汉印用功最多,同时对明清流派印风及当代篆刻名家的优秀作品亦广收博取,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我对刘泽荣的了解是从他寄给我的资料中得知的。1998年,他把刚出版  相似文献   

7.
李刚田,1946年3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篆刻艺术展以及其他国内外重要展览活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  相似文献   

8.
陇人陈冠英、张维萍是一对著名的书画篆刻艺术家夫妻.几十年来,他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书画篆刻的艺术天地里执著地追求,辛勤地耕耘,忘我地探索,硕果累累,成绩赫赫,为世人所瞩目.尤其是他们伉俪合作创造的十二生肖篆刻艺术,其规模之大,用工之世,意蕴之深,品位之高,是"迄今为止国内罕见的生肖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9.
周南海这个人,我没见过。但是周南海的篆刻作品,我却见过不少,主要是在他的印谱上。起先,是我的老同事毕敏先生给我捎来一本篆刻集,上面有他的简单履历,由此,我知道他是湖北荆州人氏,师从篆刻名家汪新  相似文献   

10.
集安,有吉林省“小江南”之美称,它是上千年前古高丽族部落十九代王朝定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这片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土地上,许多有志青年为之耕耘,在书法篆刻艺术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姜荣华便是其中一位值得介绍的青年书法篆刻家。荣华自幼喜爱书法篆刻艺术。从小学开始就没淫于涂抹之中,但他真正涉足于书法篆刻艺术之河却是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他认为:书法是纯粹的艺术。其玄妙的艺术境界陶人情操并令人激动不已。那一幅幅线的轨迹,乃书家心灵的低语,并非作者故作姿态的“天真”。他先习“二王”,后临…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文人篆刻艺术兴起和繁盛的重要时期。建国以后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物部门征集,收获了不少明代文人使用的印章实物,是研究明代篆刻艺术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将这些图像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考述和量化分析,对于明代文人印章的鉴定、断代、艺术特征及印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标本参考意义。本文将新出土明代文人印章,按照出土或征集的地域进行分类,并以印主活动时间为序,进行全面考述。对以往考古报告中所出现的释文、考证等错误,一并加以纠正。最后从这批印章实物的出土地域、印主身份、材质、印文内容、边款等多个角度,对明代篆刻艺术的历史发展与艺术风格作出总结,从考古实物方面弥补传统篆刻史文献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一苇 《中国档案》2003,(12):46-48
2001年APEC会议期间,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席韩天衡,亲自制作了20枚方印,由江泽民主席送给2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当时他说:“印章非常民族化,非常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追求,我感觉中国印章在最近若干年会愈来愈走向国际。”韩先生的预言在两年之后得到印证,2003年8月3日,一枚名为“中国印”的徽章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将把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艺术带向全世界。印章与档案也有着不解之缘。玺印产生之初,其作用就是一种凭信物。在历朝历代的档案中,印章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档案局正在开展的“印鉴的保护与修复”课题研究,正是把印章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希望通过研究进一步理清中国档案印鉴方面的一些基本数据与发展规律,为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计划提供客观依据。为了让读者对中国传统的印章篆刻艺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特意邀请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家85岁高龄的叶一苇老先生撰文,介绍中国的印章篆刻艺术。  相似文献   

13.
位于北京珠市口西大街的北京印章艺术公司内,篆刻师王京以相邀品茗招待来访记者.饮茶会友和潜心篆刻一样,都是他人生中的一件乐事. 从一名国营工厂的青年钳工,最终转行成为传统技艺技能大师,近40年的篆刻人生,王京在方寸间找到了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4.
篆刻小议     
篆刻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篆刻二字,顾名思意,是篆书与雕刻的结合,它是随着印章的使用而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绘画发展而来的以线条组成的方块字,商周到春秩战国的金石器物中的篆书,已经具备生动丰富,气象万千的艺术趣味。古代印玺、便是把这些精华集  相似文献   

15.
术道间启真义︽篆刻通论︾评论张南十年践履,两年沉思,李梢硕士著成了二十五万余字的《篆刻通论》。这本我国首部系统剖析篆刻艺术的专著,自1993年问世以来,不仅篆刻界视为“一大成果”,在载“道”的人文学界也有反响。曾在《读书》、《人民日报》等刊物上看过赞...  相似文献   

16.
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中的体现,是艺术家创作的独特标志。罗丹说:“的确,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欣赏刘泽荣篆刻作品,使我感触最深者,便是其作品中凸现的那种清刚俊逸,豪爽率直的艺术“性格”之美,而这种“性格”在其作品里则集中表现为一个“爽”字。即点划结构之爽快,章法构成之爽朗,刀法运用之爽劲。爽快的点划结构美。篆刻艺术之美,首先是文字点划结构之美。点划结构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形体美。篆字具有很强的象形因素,每一点划都构成一个形体,并能引起人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形体美的联想。在篆刻创作中,联想、想象、回忆等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7.
陈则周 《中国记者》2013,(1):101-102
个人的爱好、特长也是一种宝贵素养,艺术细胞何以助力新闻工作?作者颇有心得。我从小喜欢写写画画,对文学和艺术充满兴趣,执着追求,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走进了作家、诗人和书画家的行列,被列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书法家选集》《中国美术家选集》等,一百多种报刊对我做过介绍,并发表过我的文学、书画、篆刻、绘画等作品,共计3000多件,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出版了我的诗歌、散文、书画作品8本。新闻工作是我的职业,艺术是爱好,  相似文献   

18.
颜家龙 《新闻天地》2006,(12):63-64
刘泽荣艺术简介 刘泽荣,艺名江南一痕。现为湖南中国印艺术坊专职方法篆刻家(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湖南中国印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南书协篆刻评审委员,洞庭印社(创社人)社长,德艺双馨全国十杰篆刻艺术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齐白石的书法篆刻艺术不但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还有着巨大的创造性,真正实现了文学修养、个人品质及生活经验等的高度融合。他的书法篆刻理念不仅在于其诗书画印的完美融合,而且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报刊实用篆刻特色刍议郝新明篆刻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的雏形可迫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而将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应用到新闻美术领域,还只是近代的事情。并由此形成我国报刊的一大特色。一、报刊实用篆刻的作用与功能“报刊实用篆刻”顾名思意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