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7,(3):28-36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近代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想是救亡图存。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先进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救国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新思想的萌发;资产阶级由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一战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救国思想的主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和民主色彩的先进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在课本《中国古代史》中曾提到,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然而,翻遍《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本,我们只看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把西方学说作为思想武器的说法。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否有联系呢?下面就这一问题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新民丛报》是近代中国介绍和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化的重要刊物,它在把握中国近代化发展方向,推进近代化向前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新民丛报》虽然在启蒙宣传上还存在着不足,但它毕竟给当时封闭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新理论和新化,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做了前人和同时代人没有做或做得不够的事情,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而在中国近代化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如何对待东西文化与新旧思想,是中国要实现近代转型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五四时期,在思考中国文化出路的问题上,东西文化与新旧思想时常纠缠交结在一起,由此引起了思想界调和与激进文化观的相互论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论者认为,东西文明之间是优劣之别,是新旧之差,"断然不能相容",要迎新则必舍旧。而以杜亚泉为代表的调和论者则认为,新旧"不过一程度问题",可以调和。激进论和调和论各有利弊缺失,但都是一代知识分子为实现近代文化转型的努力,功绩不可抹煞。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以个人身份访问欧洲的知识分子,王韬在《漫游随录》中对英、法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让普通民众对相去万里的西方世界有了一个具象化的认知。但受到王韬本人政治立场、知识储量和时间距离等多方面影响,“隐含作者”在塑造异国形象和王韬个人形象时都与真实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矛盾。这些矛盾中暗藏的不可靠叙述揭示了这一代知识分子努力摆脱思想桎梏、鼓励国民向西方学习、推动近代中国转型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迅速地扎根,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先锋与桥梁作用分不开的。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之所以能选择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近代以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最终必然结果,而且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斗争的实践需要,更是当时国内外时代背景下中国思想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弊端进行反思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7.
丁佶主要以书评的形式对西方近代会计学知识进行译介,这在近代中国会计学研究领域颇具个人特色。这些译介活动推动中国会计学研究紧跟西方会计学发展步伐,有助于中国会计学人把握国际会计学前沿问题,在会计思想和研究方向上与西方保持一致。同时,促进中国近代会计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服务于中国近代会计制度的建设及会计实务操作,为推动近代中国会计思想和实务近代转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西方列强对华进行文化侵略,开办教会学校,却不自觉地带来了新鲜的教育模式;"宗教+科学"的宣传,影响了清末思想界;从中也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从而成了促进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形成的"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亡的辛酸史,一部民族解放的斗争史,而日本近代对外史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便是施暴东亚社会的侵略史.追本溯源.近代初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地侵入,东亚中日两国思想界面对这种全新的外来文化采取了不同的认知态度,介绍西方史地、政治、军事、科技知识,成为当时具有先进思想知识分子的主要工作,其中以<海国图志>为代表的新书,已成为当时东亚社会内部介绍西方文化的重要汉籍.  相似文献   

10.
面对近代中国信仰与秩序双重转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出于急切的救国启蒙的功利主义目的,纷纷向强大的西方寻求思想资源。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旗号,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他们却仍然没有摆脱中国革命的“实质性传统”,走出了不同于法俄革命、英美革命的“第三种革命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空前的思想解放、心灵觉醒的启蒙时代。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号下,大力抨击传统社会制度与文化习俗。而妇女解放也自然是他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随着个性主义思潮的发展,思想界更是展开了一场关于妇女问题的大讨论。如果说在早期,知识分子主要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有理智上倾向西方而感情上留恋中国的倾向,所以卢梭对西方城市生活的批判对他们有着莫名的吸引力。知识分子的超脱与浪漫成为他们热捧卢梭的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其中,刘师培更是成为近代宣传卢梭的积极分子,他传播卢梭的思想始于《中国民约精义》。此文在当时传诵一时,通过研究发现,卢梭对人类自然状态的赞美特别符合中国文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种理想社会是以许行的"并耕"为特色的平均主义无政府社会,可见西方思想传播所受到的传统的制约。所以卢梭的学说成为刘师培式无政府主义的重要理论,在刘氏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报刊滥觞于西方传教士在岭南的办报活动。传教士报刊中的西学,启蒙了中国的思想界,启动了中国报刊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也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印刷业的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岭南近代报刊业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不自觉地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14.
《民约论》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一 ,在近代传入我国 ,辛亥革命时期对中国社会变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并引起中国思想界的广泛关注。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既保留了其民主思想的神髓 ,又有意进行取舍与扬弃 ,终于探索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近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办人英敛之为研究对象,以较为珍贵的资料系统揭示其在近代开民智过程中提倡白知文,进行白话演进,创办新式学校的历史活动和贡献,并给予客观、准确的分析和评判,进而阐明在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经世致用"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早期现代化的视角入手,探讨“经世致用”传统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实现近代转型的关系,揭示了“经世致用”传统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学的最初依据,是实现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的重要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从传统到现代的思想转型,并未重复西欧知识分子以单纯的经济问题和奢侈的化问题为核心的纯理性的化批判路径,而是始终围绕着以反帝反封建为主线的救亡图存问题,以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结为依托,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来研究,探索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其现代化思想转型所历经的依附-批判-离异-回归的心理历程,影响并规定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理论建构,模式及进程。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使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时代意识产生。危机意识成为整个知识阶层的共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的改良等政治意识成为一种时尚。第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并进行了批判,西方文化优越论得以确立。第三,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功名意识日益淡薄,部分入开始了职业转型。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因此,对鲁迅思想与创作的研究,从不同程度上都涉及到了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最近,青年学者高旭东教授所出版的(文化伟人与文化冲突——鲁迅在中西文化撞击的漩涡中)(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文化冲突》一书,从中国近代社会中西方文化大碰撞、大交流的历史背景出发,深刻地论述了鲁迅以及中国现代知识阶层面对现代化而做出的痛苦与艰难的选择。作者以齐鲁学派的严谨学风及青年学者的朝气睿智,对鲁迅思想演变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做了极其…  相似文献   

20.
女子个性解放、人格独立是五四时期思想界热门话题之一。先进知识分子对女子人格独立的重要性、丧失的原因及其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女子人格独立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在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地位,但思想中某些方面也表现了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