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莉娅 《中国德育》2007,2(10):96-96
在社会学看来,研究生命教育需要特别关注下面几个概念。第一是尊重。一方面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品格,另一方面要思考我们的行为如何表现我们良好的品格,如何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重。第二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丰富的概念,从法学意义上讲,人格意味着权利。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意味着尊重学生的权利。怎样尊重学生的人格?首先禁止诋毁和羞辱,这是底线;其次,要关注、关心、关怀、体贴学生。  相似文献   

2.
从法律关系上讲,主体就是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权利与主体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权利,就意味着主体地位的丧失和消解。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居于主体地位,就必须树立起学生是享有学习权利的权利主体的意识,教学中必须时时处处都坚持尊重学生的各种学习权利。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4.
王琳 《教学与管理》2002,(11):51-51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是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得到尊重的一个表现,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学生权利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次提出,1990年8月,《儿童权利公约》的签订标志着儿童的权利被国际社会所承认。我国也相继通过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来保护学生的权利。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大多未满18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智力未发展充分,不能完全准确地辨别是非和保护自己,因此,法律对其权利给予了特别的保护规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尊重他们。同时又要约束自己的权利,以防伤害他们未充分发展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角色体验”这种语文课堂常用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合适”、“无意义”、“角色转换过快”这样的误区。我们要正确运用“角色体验”这种方法,让这样的教学环节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促进学生情感升华的作用。关于尊重和关注个体,是我们新课改后常常挂在嘴边的,可如何做到真正的尊重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的,我们不能“尊重了一个”,而忽...  相似文献   

6.
民主化时代给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关注学生权利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实践中深化“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坚持“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和回归学生权利。树立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理念是协调教育与学生权利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关注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用真情对待学生,用真心爱护学生。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概而言之,就是尤其要尊重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  相似文献   

8.
儿童:需要尊重的生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呼唤尊重儿童是因为我们曾经不尊重儿童。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对儿童给予尊重。这种现象是由于人们的错误观念所致,这些观念具体表现为:(一)儿童不成熟观在一些教师和家长看来,儿童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因此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家长管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儿童一直是被视为未来“开明社会”中的行为者。这个概念意味着儿童是“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无能力,尚无长大成人,一味地将儿童时代界定为一个准备时期,一个转折时期,我们将儿童锁入监狱,他们必须在…  相似文献   

9.
尊重少数人也是尊重自己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尊重少数人和尊重多数人的关系。 其一,只有充分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和权利,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多数人的意见和权利。  相似文献   

10.
姜若 《德育信息》2002,(5):72-73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新型班主任,我们必须认识到,管理的目的是“人”,出发点是“人”,归宿还是“人”。在班级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弘扬学生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尊严和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理解、关爱、尊重的教育氛围中健康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个有思想的鲜活生命。教育需要关注个体人的生命和生活方式,尊重个性。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和实施教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新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等,这是符合思想品德教育规律的,也是"以人为本"国家理念在  相似文献   

12.
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3.
张洁 《教育论坛》2006,(6):46-47
一、尊重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人的教育。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到心中装着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我们都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14.
从保障学生权利的视角探究高校权力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不少有关高等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两者矛盾激化到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的也为数不少。这些案件引起了法学界、教育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反响。这些纠纷都涉及到高校权力的性质和学生权利的保护问题。改革现有高校管理模式,塑造新的校方与学生的管理关系,应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依法明确高校权力和职责,更好地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权利、推行依法治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呼唤新的学习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们应对传统学习观进行深刻的反思,在扬弃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学习观,这种新的学习现强调尊重人,关注人的生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要关注大学生的权利问题,而首先要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当代大学生在权利意识上存在诸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既有传统观念的制约,也有现实思潮和法规的影响.为此,建议加强法律教育,营造尊重权利的氛围;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尊重权利的保障;构建校内维权机制,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前高校中,"三生"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样,在对这批大学生中的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要求我们尊重这些学生,理解这些学生,树立平等观念。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要求,也是获取学生信任、增强"三生"教育亲和力的前提。我校在涉及"三生"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权利、关注学生意见,逐步摸索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以及从属和爱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便会开始对名誉、地位、成就给予较多的关注,这就是尊重的需要。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这也表明了学生这个群体对尊重的需要。因此,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强调整个社会要把尊重人的权利、保护人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合作,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当然,作为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应同样得到尊重与维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落实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人们已越来越关注人文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辉 《教师》2010,(3):16-17
教育首先应关注的是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本文针对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推行自主式班级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