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民族学、体育史学、社会学等方法,以原始宗教和文化生态学为研究视野,对居住在“三江并流”区域内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傈僳族民族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具体形态以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傈僳族民族体育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原始宗教和生态环境是傈僳族民族体育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影响机制;傈僳族的生产生活与精神财富集中反映在其绚丽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中。根据史料记载以及对傈僳族民族体育现存形态的考察,都表明了云南傈僳族民族体育与原始宗教以及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立足点、期望值和方法论进行了探究,期望能为民族体育文化研究工作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建立民族体育文化应立足于民族的体育价值观,应保持文化的传统与风格,应符合民族的意志和愿望,应具有一定的生活意义;继承和创新并重,儒家的"和而不同"和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是选择、取舍民族体育文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唐代长安城市区域体育文化"群"的形成原因、文化特征及其在生态中的功能。唐代长安体育生态具有"镇集化"形态,体育文化具有"群"特征,其体育文化区域主要可以分为军事体育文化区域、宫廷体育文化区域、文化体育文化区域、食邑体育文化区域以及宗教体育文化区域等。提出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时代创造精神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内在的、特有的动力源泉,呼吁加强对民族体育文化历史的研究,以探索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独特的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化广西"建设下的广西民族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学思 《体育科技》2005,26(4):11-13
广西有着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民族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与比较优势.民族体育旅游作为"构建和谐广西"战略中"文化广西"建设的一种重要开发内容,既是弘扬、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又是推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广西"建设必将给我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广西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自己的民族体育旅游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5.
民族体育比较研究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民族体育比较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认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民族体育的飞速发展和区域民族体育研究理论的丰硕成果是问题提出的背景;比较研究的意义是促进民族体育的发展、助推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性研究和丰富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比较时要坚持整体观、社会民族观、文化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而以地域、民族和体育项目三个综合角度作为分类的标准,是进行民族体育比较研究的具体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民族体育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战波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5):19-20,43
在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体育必须剖析各民族文化要求、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性,确立民族体育在现代体育生活中的价值和功能,使民族体育在新的环境中得以适应,在变化中进行文化创新和价值提升,促进民族体育健康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文化全球化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不同效应问题,指出文化全球化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吸纳和借鉴"异文化"的优秀成分,促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创新,强化民族体育文化意识;同时在强势文化渗透下,民族体育文化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据此提出了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谈傈僳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傈僳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能歌善舞著称的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有带宗教性质的爬刀杆、下火海,有以茶余饭后休闲娱乐为主的秋千、顶杠、陀螺、扭扁担、拿石头、跳芦笙等,还有以提高狩猎技能、生活能力、军事斗争为目的的射弩、游泳、砍竹竿、投掷、武术等。对傈僳族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今天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傈僳族体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傈僳族体育文化产生于生产斗争傈僳族主要分布于被誉为“东方大峡谷”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流域…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研究认为:保护传承的哲学依据是"道法自然;"保护传承的基本价值原则是"本地居民为主;"保护传承的文化重心是体育价值观;保护的实践前提是普查和田野考察;保护的主体是当地民族群体;保护内容的最终甄选者应是本地民族群体;保护民族体育文化根基的唯一实践路径是遵循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实施"整体性保护;"民族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大众。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龙"是在传统武术和舞龙融合的基础上,由华中师范大学郑勤教授团队研创的一项简单易学、安全有趣、组织灵活、易于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通过对"中华武龙"文化的基本概况和特色的阐述,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创新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