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企联合是将工作与高中阶段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即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创造新型联盟关系。这是在美国的许多地方,如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俄勒冈州的波特兰、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正在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在这些地方,教育界和企业界联手并肩,齐心协力,开设更加严谨的化课程,促进学校与现代工作岗位要求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使教育体系发挥更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校本课程已经渐渐地成为学校课程的特色与品牌。看一个学校有没有它的"牌",主要是看它有没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质量水准和文化内涵。而地域文化作为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学校文化的大背景,也是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的源泉和学校课程的实施途径。开发融入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更加有利于吸取地域文化的营养与拓展视野,同时校本课程也能促进地域文化的更新,实现相辅相成,为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专题性文化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创新过程中的课程实践范式,它以文化为内核,用专题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专题性文化课程的开发策略在于:基于教材,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基于即时情境,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基于地方文化,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4.
略论研究型课程的价值及其开发取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不但课程的内容在发展,而且课程的结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国家课程的不足,实践中产生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由于学科课程的不足,需要非学科课程的弥补。一种新型课程的提出或者产生,不是凭借专家的观点,它是针对现实中某些需要的、缺乏的而产生的。这是某种新型课程产生并得以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它存在的价值所在。为了便于课程价值的分析,我们把它之所以存在的价值,称之为本体价值。而同时,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会衍生出一些新的价值,我们称它为衍生价值。作为当代课程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它不仅给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提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建构的理性选择;而且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在我国多元文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是缺乏专门指导民族教育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其二是缺乏灵活性的民族教育课程结构;其三是缺乏民族性的民族教育课程内容。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政策、资金、教育及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才能实现。而应采取的基本对策主要有:确立多元文化共存的基本理念、确立多元文化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多元文化课程的内容进行统整、构建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基本模式、确立有效的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以及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多元文化课程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方课程及其开发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已由国家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过渡到了以国家课程为主,兼重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国家课程是根据国家对未来公民基本素质的一般要求而设计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标准,它对各个地方、各个学校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共同的。地方课程是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实际对人才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反映了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也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一、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期待着校企文化联营校企文化联营是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经过交流、碰撞,互动、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有利于推动高校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文化理论模式。校企文化联营要在校企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将双方的优势文化有机地融合,产生有效的互动,达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适应地方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地方企业也因此而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地解决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文化等精神层面的问题,最终实一校企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摘荟萃     
职业教育课程要挣脱学问化模式徐国庆在《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34期上发表《作为意识形态的学校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学问化》一文指出,学问化是当前我国职教课程的核心特征与根本缺陷。这是由于普通学校的教育理念上升到整个学校体系,成为统括所有学校的意识形态所致。普通学校的理念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课程内容理论化、学习方式课堂化、学习结果文凭化和学校组织制度化。职业教育课程要挣脱学问化模式,至少应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实施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必须以职业实…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已发展到三级课程阶段,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而设计的课程,所以也叫“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关系如何呢?国有课程、地方课程都体现着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而校本课程则是在保证国家教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而设计的课程。因而,它根据各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途径,是教育机构为实现一定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学习计划或方案,是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所做的设计与规定。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主流的今天,开发出适应时代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工学结合需求的新型课程,已成为当今中职学校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当今中职课程的现状、工学结合课程开发需解决的问题、课程开发的步骤及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4个环节,简要阐述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发计算机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  相似文献   

11.
一、地方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当前,我国已由国家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过渡到了以国家课程为主,兼重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国家课程是根据国家对未来公民基本素质的一般要求而设计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标准,它对各个地方、各个学校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共同的。地方课程是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实际对人才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反映了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也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特殊性。学校课程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及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要而设计的,它反映了社会对…  相似文献   

12.
论地方课程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课程体系中,只有国家课程(确切地说,是“官方课程”)而无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只有政府代表国家所规定的课程,而地方与学校在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上是无所作为的。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课程体系中一花独放的局面已落后于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首先,它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旨趣。作为学校教育的“心脏”和为学生发展所设的“跑道”,课程担负有重大职责。以往的课程管理体制在这方面过于强调的是一致性和标准化,地方充其量只是…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是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走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三个方面;途径主要有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大量融入企业文化,实现课程文化、实习实训文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等内容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从而培养出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兰文 《现代教育》2003,(8):21-21
校本课程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我们知道。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结合本校的课程资源,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的第三课程,也叫学校课程。国家的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技术课程)政策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办好教育,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及活力。办特色教育,有时要淡化课程的学科性,而更加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提升理念 炼达校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训是依据教育宗旨,体现教育理念,寄托教育理想,体现办学特色,彰显学校文化,具有教育、管理、经营、发展功能的教育文化经典,是一所学校个性化的“教育方针”和“行动纲领”。从传播角度看,它是学校的一张“文化名片”,有宣传功能;从管理角度看,它是师生共同的“座右铭”,有软约束力;从教育的角度看,它是学校的“隐性课程”,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学校发展角度看,它是学校的“灵魂”,指导教育行为并彰显办校特色。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行为,闻见之中却是“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17.
校本化课程建设包括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两个方面,它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一种教育追求。校本化课程建设的实质是学校课程文化的确立与转换,以及学校文化的重建和教师文化的革新。  相似文献   

18.
王国勇 《四川教育》2023,(Z1):59-60
<正>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提高课堂质量,首要是抓好课程建设。新时代,乡村学校课程建设存在哪些现实瓶颈?如何开展路径探索呢?一、新时代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瓶颈(一)机制瓶颈学校课程建设理念停滞不前。随着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更加强烈,对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更加关切。受生源、师资、教育生态等因素影响,乡村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存在这样的观念——国家课程是“主菜”,人、财、时间全力保障;地方课程是“配菜”,基本没有专职教师,  相似文献   

19.
校企共生模式是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所产生的新型校企合作理念。相对于传统校企合作,校企共生旨在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在学习型社会构建背景下,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离不开校企共生模式的推动,无论是继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发展,均可在校企共生模式下达到内涵式发展与外延拓展,还能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广泛覆盖。基于此,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校企共生模式下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具体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胡信华 《职教通讯》2011,(14):32-34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从高职翻译课程的特点出发,构建了高职翻译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学校通过和企业合作,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以及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深度融合,共建课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得以实现。另外,企业在与高校进行联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和转变一些新的思想,提升文化品位,可使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规模,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