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浙江区域技术创新适宜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和技术环境视角分析浙江区域技术创新适宜度,构建了浙江区域技术创新适宜度评估指标体系,并甄选生态位评估模型对浙江区域技术创新适宜度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浙江各地市的技术创新适宜度差异较大,浙江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适宜度相对较高,浙江西南和东北地区的技术创新适宜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和技术环境的视角分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估指标体系,并甄选生态位评估模型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估指标进行测算。选择中国部分区域利用该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中部地区居中。  相似文献   

3.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小梅  袁薇 《情报杂志》2007,26(10):11-14
根据对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分析,结合SW—CMM和技术—信息卓越度模型,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EIMM)"。该模型从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两个视角,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成熟度分为初始级、基本级、集成级、战略级和优化级五个主要等级,并分析了成熟度模型主要等级的关键状态。模型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用性,有利于信息化成熟度的准确度量和把握,为企业信息化的度量提供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更需要不断加强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这就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系统集成,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笔者就对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和神经网络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秋文  方海川  苏维词 《资源科学》2010,32(12):2384-2390
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川西高原由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近年较快的旅游发展速度,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区域。本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对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进行评价。以GIS和人工神经网络为评价手段,地理网格作为评价单元,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得出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的四个影响因素: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旅游基础条件、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进而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分成四个等级:高适宜、中适宜、低适宜、不适宜,并相应地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分成四个区:九寨沟-茂县-康定一线的高适宜区;若尔盖-马尔康-雅江-稻城条带状分布的中适宜区;以新龙县为中心呈三叉状分布的低适宜区;石渠、色达、壤塘三县为主的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研究-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适宜度模型的建立是农作物气候适宜评估的基础。该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河南省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旬温度适宜度函数、旬光照适宜度函数和旬降水适宜函数。考虑到不同生育期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强度的客观差异,运用相关系数法设定每个生育期内各旬的权重;运用因子分析法设计全生育20期个旬的权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水的共同影响,为反映其气候适宜性变化,必须模拟三因子的协同效应,因此该文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同期光温水的综合气候适宜度,对10个代表站点的气候适宜度计算结果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的相关性极为显著,说明用这种方法模拟作物气候适宜性变化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企业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然而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就信息化的必然性进行了论证,同时提出了信息化的总体思想。  相似文献   

8.
依据创新生态系统及创新生态位适宜度理论,通过对我国31个省份工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的比较,藉由测度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和创新进化动量,摸清和梳理东北地区工业创新发展状况,总结东北三省工业创新生态位及其有关指标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研究结论是:辽宁省工业整体创新生态位层级较高,但演进势能呈逐步减弱态势;吉林省工业创新生态位整体落后,创新资源及其整合能力普遍不足;黑龙江省工业创新生态位整体优势偏低,但演进动能空间较大。东北工业的创新驱动急需构建起基于创新生态位适宜度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尤其需要从战略层面实现东北三省工业的创新联动效应,从"官产学"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视角全面提升东北工业的创新生态位级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通过相对多样化指数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与生态位适宜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和生态位适宜度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位适宜度不高,反而中西部一些地区的生态位适宜度较高,说明东部发达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忽略了第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形成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梯度式发展规划,使各区域的产业集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安明淑  崔美英 《现代情报》2001,(2):60-60,62
信息发展是企业发展中具有的地位,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很多生存空间、深受各国及企业界所重视,随着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展开激烈竞争的同时,又注重加强彼此间合作,以力争掌握信息网络时代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郑荣  靖继鹏  宿慧爽 《情报科学》2004,22(10):1206-1210
本文在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深入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内容,并给出了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靖继鹏  霍红梅 《情报科学》2003,21(5):449-451,470
本文主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及企业信息化的新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动力、步骤的分桥,提出了在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信息化的新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企业实施ERP系统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转移。根据知识转移双方对转移知识价值的了解,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对称、发送者占优、不完全信息对称、接受者占优等四种情况,而对于较为现实的发送者占优和不完全信息对称来说,实施方总是通过传递信号来影响用户对其类型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程刚 《情报杂志》2003,22(11):79-81
结合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企业信息化契合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是不足还是浪费,文章首先提出了信息化契合度这一概念。然后,建立了信息化契合度评测指标体系。此后,利用ZM公司的调查数据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ZM公司进行了信息化契合度的实证分析。最后找出了导致ZM企业信息化契合度较低的各个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给出了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信息化与组织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娄策群  胡海波 《情报科学》2006,24(2):279-282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会影响组织结构的创新,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正改变传统企业的组织模式。本文阐述了企业信息化与组织结构的内涵,并从企业信息化与组织创新的关系分析入手,探讨了企业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贵荣 《情报科学》2002,20(5):516-517,532
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密切联系,探讨了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及电子商务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信息化: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蒋录全 《情报杂志》2001,20(1):69-70
“21世纪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示范项目”的目的是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和促进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工程”旨在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提高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中国企业上网服务联盟”的宗旨是为推进企业上网的进程和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形势好时,企业易注重生产而忽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可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筑基,以备下一波行情的厚积薄发。本文以大型制造业企业为例,详细阐述了系统的优化和研发信息化新手段的推广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包冬梅  施建辉 《情报杂志》2001,20(10):35-36
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信息化浪潮的机遇和挑战,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且毋庸置疑。文章在分析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条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