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高穹可翔,城华昭兴,山巍林秀……尚明德、传知理、健体魄、谙技艺,播浩然大爱,润灵慧童心……",高城山小学秉承建校之赋,以"享受艺术塑造人生"为育人理念,以"谙艺养正居高望远"为办学目标,以纸为载体,侧重艺术思维培养,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以艺培养能力,以爱塑造品质,从而造就真正完整的人。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学校提出"十艺"的概念,即学艺、动艺、乐艺、美艺、书艺、科艺、食艺、漫艺、纸艺、棋艺、社艺;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过程,把爱归纳为"十  相似文献   

2.
<正>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源于1903年的"益闻两等小学堂",是福州最早的小学堂之一。学校以"艺术浸润快乐逐梦"为办学目标,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走"以艺育德、以艺益智、以艺促教、以艺健体"之路。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器乐教  相似文献   

3.
STEAM教育因顺应新工科发展需要,得以在全球盛行,其倡导的跨学科综合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此理念启发下,构建以"学术"为基础,"技术-教艺"综合为突破的卓越职教师资三维培养模式。针对中职学校需要"技术-教艺"双馨职教师资,以"校-企-校"深度合作,按照三维综合通用培养模式,开设出专业理论、技术和教艺课程体系,突破技术和教艺实训瓶颈,完成三维卓越师资综合培养。根据专业硕士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招收拥有技术或教艺一技之长的在职人员,开展针对其薄弱维度的补偿教育,最终成就其"学术-‘技术-教艺’"的三维卓越素质,以满足高职院校对硕士层次"双师型"卓越教师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定居上海后,大力倡导美术创作和传播,其中指导美术社团、培育新人是他弘扬新兴美术的重要形式。在鲁迅先生指导和影响的社团中,"一八艺社"对中国美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一八艺社"相关资料,对鲁迅与"一八艺社"的关系进行梳理,论述鲁迅对"一八艺社"的指导与影响,即鲁迅先生提倡的革命的美术思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强调美术素养的提升等对"一八艺社"成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宁童年 《教师》2016,(6):118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体育艺术(以下简称"体艺")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艺示范学校的特色体现在以体艺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体艺教育存在"先天不足",创建体艺特色示范学校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防止体艺教育"后天失调"。如何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此,湖北省宜昌市李家湖小学高度重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大力提升艺术学科地位,倾力推出"八大工程",构建艺术教学文化,充分挖掘社会有效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实现了以艺辅德、以艺增智、以艺促能、以艺冶情、以艺健体的教育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针对"艺工融合"教育模式特点和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厘清了"艺工融合"教育模式的融合机制:外部构成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的特征.为实施"艺工融合"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了"艺工融合"模式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路及方法,据此积极实践,探索了以模块课程实现多学科融合的方案及标准.  相似文献   

8.
"环艺设计实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目标定位着眼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着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发展职业能力并熟悉相关理论知识。本文以"环艺设计实务"为例,对环艺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艺道合一"是王阳明艺术美论的中心思想和价值诉求,"以心释艺"是其诠释方法、心学立场的体现。目标、方法、立场的辩证统一使阳明的道艺观富于辩证性:心的本体性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了艺的精神附属性,取消了艺的自在独立性;心(道)作为游于艺的内在价值依据,使艺成为道的承载者或呈显为道的外化形态;由此,艺不但是对道的把握方式之一,而且透显出主体的生命意识,最终又和道圆融为一。王阳明的艺术美论既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美论的继承,也有对宋代"道"抑制"艺"的理论的突破,并因生命意识、情感的参与而具有浓郁的审美意趣。王阳明的音乐美论和书画美论集中体现了上述思想,并在心学衍化史的观照下而呈现出开新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辉 《华章》2011,(11)
蒙古族的那达慕活动以"男儿三艺"--摔跤、射箭、骑马为主要内容,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狩猎时代.最初,"男儿三艺"作为草原民族基本的生产生活技能,"教战"功能显著;其后,又以娱神媚神的功能,参与到敖包祭祀等宗教活动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愈加迫切,"男儿三艺"逐渐表演化,其娱乐性不断增强.今之那达慕,已发展成为蒙古族传统的民俗节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艺工结合类院校的特点,建立具有"艺工融合"办学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使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办学特色、学生职业生涯预测和教学管理信息化相结合,并通过研发相关软件,形成了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即将评价体系与教学改革紧密关联,以评价体系的构建思想为指导,完善"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以评价反馈信息为依据,建设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以特色评价指标为导向,构建艺工融合教学团队;以能力特征分析为指南,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素质测试及职业预测为基础,提高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和目的性,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实践。最终以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反馈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评价体系与教学改革围绕人才培养双向互动的良好局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面向行业的艺与工结合的高层次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种全新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本文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与工程专业为例,探析一般高等院校"艺与工"结合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总结了"艺与工"结合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对高等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少,单调的灌输学习不是幼儿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在以往的科艺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幼儿科艺技能的发展和培养,忽视幼儿的兴趣和快乐体验。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机械化"科艺活动多于"愉悦型"的科艺活动,因此使很多幼儿失去对科艺活动的兴趣。"趣味性科艺活动",通过游戏和科艺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幼儿有更充分的操作和游戏,让孩子在动动、玩玩中提高科艺能力,提高参与科艺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赵刚 《学子》2014,(9):77-78
大学生学业与职业成长规划,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生事业规划。辩证地来看,方法论与价值观一样,是"形而上"的"道","道"如果不与"形而下"的"器"相结合,"道"只是一纸空谈。就艺术审美和创作而言,"道"是对一种审美理想和审美境界的追求。"艺"。但这里所说的"艺"并非以"艺"怡情作乐,而是要求人们通过"六艺"来培养人的德行、涵养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美术活动是幼儿的"第二种语言",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幼儿园艺趣工作室即幼儿进行开放性美术活动的场所。在教室内创设艺趣儿童工作室,挖掘幼儿的兴趣点,从前期设计布局、材料收集、师幼互动、家庭资源介入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究,追随幼儿的探索轨迹,提供适宜支架,从而让幼儿在艺趣工作室活动中提高审美、收获成长。本文以大班艺趣工作室"蛋蛋工坊"为例,谈谈幼儿与教师在创设工作室过程中的对话与碰撞。  相似文献   

16.
以安泽一中和安泽二中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他们学校的"体艺2+1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体艺2+1项目"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在内容和时间的设置上缺乏合理性,教学的场地器材不足,师资力量的薄弱,"体艺2+1项目"的经费不到位以及很大程度上短缺等。这些问题妨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严重影响项目的开展。就此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目的就是为今后中学"体艺2+1项目"的设计和改革提供一些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体艺2+1项目"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正>朱永新教授曾说过:新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因此,艺术美育的目的,是通过艺术之美把学生导向求真、为善、尚美的境界。我校以"让每个学生拥有一项艺术特长"为目标,提出了"以艺育德、以艺益智、以艺养性"的工作思路,努力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推进校园文化健康、积极地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艺术课程,促进儿童生命自然生长我校在艺术课程的研发上,作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技""艺"的问题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必须涉及的,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然而由于部分艺术家对二者关系认识上的偏差,往往会重"艺"而轻"技",主观夸大"艺"的作用,轻视"技"的训练和培养,进而影响"艺"的表现力。本文通过谈"技""艺"的关系,希望能使艺术家们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谈"技""艺"     
"技""艺"的问题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必须涉及的,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然而由于部分艺术家对二者关系认识上的偏差,往往会重"艺"而轻"技",主观夸大"艺"的作用,轻视"技"的训练和培养,进而影响"艺"的表现力.本文通过谈"技""艺"的关系,希望能使艺术家们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教师往往能终守一业,却不可能终习一艺.所以教艺迁移必然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经常性状态.教艺迁移是一种教艺扩散的学习、模仿、应用的过程,是"理性的技巧",它有别于一般的照搬、一成不变的模仿,其迁移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化解冲突与羁绊、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弱化"教艺训诫"、探求教艺创新、拓展教艺迁移的渠道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