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解释的正当性与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解释必须兼顾确定性与正当性,在二者之间保持应有的平衡。从理论上分析,确定性与正当性的矛盾运动源于法与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若能抓住此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则保持确定性与正当性即成为可能。而现实中,大量成功的审判实践则可以作为这种可能性的最好佐证。在目前正在进行的司法制度改革中,应注重建立和加强法律解释共同体的内部制衡和外部归责制度,更好地保障法律解释的正当性与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司法解释既是法律解释的主要形式之一,又是法治的一项制度;既是规范性法律件,又是法律建设活动。健全司法解释制度是实现法制统一的必然要求。除了司法解释外,依据法定分类方法,还有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等法律解释。此外,和司法密切相关并有必要和司法解释相提并论的还有地方司法解释和案例;即使司法解释内部,依解释的主体不同,又可分为司法审判解释和司法检察解释。然而,法定的有权法律解释分类中标准不同一,司法解释和其它有权法律解释之间不协调或冲突;司法审判解释和司法检察解释之间,因解释主体多元,既影响司法解释的效力,又影响司法解释和法律的统一;司法解释对实际存在的地方司法解释和案例也应正规。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形成以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为主的法律解释体系,但这三种解释因其抽象性,对个案不能进行具体性指导,导致法官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不得不采用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因此有必要确立法官解释的必要性,但法官解释效力的大小却成为了重要的问题,并且法官解释也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就将会给法律的稳定性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法官应该绝对忠于法律,客观解释法律,以实现法律的公正与权威。然而,法官所采用的文义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法意解释等解释方法都各有其主观因素,根本无法达到解释的绝对客观。因而,法律解释的过程实际上是客观性与主观性辩证统一的过程,法官真正应该追求的是无限接近法律的价值内涵而不是绝对客观。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特性与法律解释--法律解释的一种本体论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法律缘何需要解释是一个理论法学的问题,其所要解决的是法律解释的命题能否成立的问题。法律的生命在于理解、解释和应用,法律的本身具有的开放性、概括性与案件的丰富个性产生的冲突,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之间出现的矛盾等都需要运用法律解释来协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合同解释的必要性及各国立法现状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合同解释的基本原则,并就合同解释规范化的问题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1.合同解释应采取“折中说”;2.法律应明确法官解释合同的条件;3、完善合同解释制度,必须加强典型案例的汇编工作。  相似文献   

7.
法律解释与法律实践密不可分,而法律解释的含义需要正确认识,我国法律解释体系中的解释主体多元性等问题也要进一步澄清,这对重构我国的法律解释体系包括重新定位立法解释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阐述了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和法律适用的方法,进而提出了我国法律解释在法律适用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内在道德是程序自然法的核心,贯串于程序自然法的逻辑是理性与意志、目的与手段、是与应当、制定法与隐含法等范畴的对立与统一。程序自然法视野下的法律解释理论对于法律解释的启示在于:将通常称之为法律解释的方法视为解释性因素更为合适。尽管不存在整齐有序、无所不能的解释元素表,但各种解释性因素都服务于解释目的,其相互之间的适用位阶要以其对解释目的的有效实现程度来确定。  相似文献   

10.
祁新华 《华章》2007,(6):121-121
我们要注意,应当遵循立法者的意图,这个断言并不是一个有关知识的断言,而是一个关于权威的判断,是一个政治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在法律解释方法体系中,社会学解释是一种侧重于从预测社会效果的角度来阐释规范含义的方法。社会学解释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在于满足社会需要、限制自由裁量以及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社会学解释有着自身固有的局限,例如,难以准确预测社会效果,适用范围狭窄,牺牲个案正义以及危及法律规范含义的稳定性等。我们应对社会学解释的价值和局限有充分的认识,使之在司法实践中发挥最优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许霆案凸现出民主解释法律的重要性。一项充满正义、合法的法律解释,当然包括刑法解释。只有所有参与者平等自由地论证、商谈,才能最终得出科学、合理、合法的解释结论。  相似文献   

13.
法治必须有良好的法律,而目前我国做为法的渊源的各种法津文件之间的效力冲突,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制的统一.阻碍了法治现代化进程.因此,本文拟就三个方面问题,探讨一下法律效力冲突的成因及对策,以促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能动法律解释是一种较新和激进的美国法律解释理论,该理论认为法官应该基于实用主义、哲学解释学和制度论的立场,运用法律解释的手段,跟上现实的需要;但是,该理论并没有回答法律解释的标准问题,很难将其运用到法律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5.
法律及法律解释的客观性问题是法治理论大厦建立的根基,但是,学界对客观性的挑战使法治命题岌岌可危,学界的有力回应仍然使其领地不断缩小,并且学界的回应仍然是就事论事,没有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找到一个标准。通过对各种挑战与回应的梳理,从一种后果论的角度来论证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以后果作为衡量法律解释客观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疑难案件中存在着法律解释的"疑难",作为法律解释者的法官必须以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为指南进行法律解释活动。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是对疑难案件中的利益冲突所做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它们决定着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法在体系上、调整对象的划分标准上比较混乱,因而法律规范效力层级的理解上存在问题,法律规范存在适用难的问题,执法层面上也是困难诸多。注释法学派的发展说明研究性解释对法学发展的重要性。研究性解释作为教育法研究方法首先要解决的是整合和重新理解现有法律概念,同时应当考虑在这些不同概念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和意义脉络。  相似文献   

18.
由于法律解释多元化等因素的存在,我国的法律解释制度备受质疑。因此,如何对我国法律解释体系进行重构,是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认为,在各种法律解释观中,德沃金法律解释观是最适合我国法律解释体系重构的理论。在德沃金法律解释观的视野下,我国的法律解释体系的重构应该以取消法律解释主体多元化、完善审判解释程序两个层面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法律论证:概念架构与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论证是法律交涉活动的主体在法律交互活动中运用法律理由并通过一定的证明方式对论证客体的合法性、合理性证明。法律解释为法律论证提供前提性条件,法律推理则与法律论证构成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法律论证作为一种实践理性活动,具有目的性、合理性、实践性、形式化和限制性等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对法律解释含义的理解.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中国学界对法律解释的概念主要有几种,分别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