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朝着更加积极主动、凶狠,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战术变化多样的方向发展。2000年10月以来,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进行的一系列改变,增加了乒乓球比赛的悬念,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了,同时对运动员的前三板(包括发球、接发球和发球抢攻)技术也要求更高,准积极主动抢先上手,谁就会占得比赛的先机,反之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境地而输掉比赛。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是我国乒乓球运动的未来,加强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前三板训练任重道远。本文谈谈自己对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前三板训练的粗浅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对比赛结果的直接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乒乓球运动速度快、技巧性强、精确度高、变化快而复杂,比赛方式以一对一为主,比赛气氛紧张激烈,比赛对手的打法各不相同,比赛中领先、相持、落后频繁交替,这些特点很容易使运动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因此,它要求运动员具备积极而稳定的情感,勇敢、顽强的意志,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高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所以,不仅要对运动员进行一般的心理训练,而且必须加强赛前的专项心理训练,才能适应专项训练和比赛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各国优秀选手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因此,比赛越来越激烈,体力消耗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世界比赛中,五个单项比赛时,运动员有时一天要比赛40多局,体重一天中可下降2~3公斤。为使运动员具有充沛的体力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和参加比赛,我们在大赛前两个月给国家乒乓球集训队的16名队员服用了代谢更生素。  相似文献   

4.
乒乓球竞赛是一项具有单兵作战、对抗激烈、复杂多变、比赛中要求技术动作高度协调准确等特点的运动项目,这些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战术的发挥受心理影响的因素较大,在一局球甚至一个球中,复杂的心理活动也在紧张地进行着。有些运动员技术虽好,赛前制订和赛时使用的战术也正确,但由于比赛中运动员个人情绪的变化,技术战术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技术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中国武术的快速发展,武术套路动作的技术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量高、难、新及腾空转体动作的出现,一方面使竞赛更加紧张激烈,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运动员损伤的增多。其中,尤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最为显著,且危险性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轻者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水平的发挥,给正常的训练工作带来不便,重者则可能缩短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为此,  相似文献   

6.
《体育世界》2011,(6):55-56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焦虑产生的原因,提出调节运动员比赛焦虑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技术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砷 《乒乓世界》2013,(5):114-115
伴随着乒乓球的不断发展和战术思想的更新,比赛对抗性不断加强,竞争更加激烈。目前处于世界顶峰的直板运动员,都在不停更新自己的技术动作。老一套的直板技术肯定跟不上世界乒乓球发展的潮流。本文通过对直板运动员推挡和横打动作有机结合的研究,了解比赛过程,加于分析,解决问题。发掘怎样才能使运动员更好发挥出直板的优势,从而提高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8.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比赛中的情况往往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胜负难以预料。暂停的出现,给乒乓球比赛带来很多未知的因素,使比赛更加激烈、精彩。目前,对于暂停在比赛中的运用的研究,只局限于定性的研究,缺少定量的分析。所以,本文对长沙师范学院乒乓球30场比赛中的45次"暂停"战术进行研究,分析运动员对暂停规则的运用情况以及对"暂停"战术运用的时机和对比赛结果的影响,旨在了解暂停在比赛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焦虑是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的障碍,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当今排球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任何失误都能使对方得分,使得比赛更加激烈。面对日益激烈的比赛,运动员必然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竞赛焦虑是运动竞赛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反应,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特点,竞赛焦虑则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1 焦虑状态及其在乒乓球竞赛中表现特点乒乓球运动员,不论水平高低都会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处于不同程度焦虑状态。乒乓球运动特点是球台范围小,球的变化多、技巧性强。它要求运动员对球的感觉,都有极为精细的分化程度,对运动神经有很高的要求,会耗费大量的神经能量。加上比赛的关系重大,对手的实力威胁;观众对不该丢球的训斥;教练和同伴的急切期望心情;唯恐失败造成自己的难堪和别人失望;对比赛成绩和后果的担心和恐惧。诸如此类种种因素都会进一步加强心理的紧张、担忧。因而乒乓球项目较之其它体育项目,竞赛期间更容易造成运动员高焦虑状态,致使运动员失去  相似文献   

11.
心理训练就是使运动员掌握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以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训练和比賽,从而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在技术战术上表现为速度快、技巧性强、变化快而复杂。比赛方式又是以一对一的比赛为主,比赛气氛的紧张程度,比赛对手和打法的不同,比赛中的领先与落后,比赛后的胜利与失败等,这些条件的变化都很容易使运动员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使运动员情绪的稳定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大量的事实已经说明,在体力、技术战术水平相当的比赛中,其胜负往往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去动员人体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使运动员精神饱满、情绪稳定、斗志旺盛地投入比赛。因此,大力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迅速提高心理素质水平,已成为训练  相似文献   

12.
论判断来球     
判断来球是击球动作的首要环节,正确地判断来球是决定步法移动和采用某种技术击球的前提,判断错误,步法、手法再好也将失去作用。乒乓球比赛的特点是,球台面积小,球速快,旋转、落点变化多。要准确地判断每板来球,其难度确实是很大的。然而,任何一项运动均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通过刻苦、科学的训练,不断总结经验,其规律是可以被人们逐渐认识和掌握的。随着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比赛更为紧张、激烈、复杂,对运动员各方面的运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来球的能力,是乒乓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重要运动素质之一,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其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击剑运动的飞速发展,在运动竞赛中为了使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发展或超常发挥,必须在进行技、战术训练同时,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训练。良好的赛前情绪使运动员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在激烈的比赛中,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可是有不少运动员缺乏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在赛前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严重地影响正常的技、战术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紧张贯穿于整个竞赛的始终,而运动成绩也正是在激烈紧张的竞争中产生的。据国外资料证明,参加奥运会的高级运动员约有50%临场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可见,运动员赛前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是符合规律的心理过程;而适度的紧张可以使运动员动作协调、注意集中,可能带来最佳的比赛效果。但是,若是过度紧张,却会使运动员出现恐惧、拘束,出汗、动作不协调,使运动员能量消耗过多,也会导致比赛的失常。所以,过度紧张是运动员正常发挥的大敌。根据实际观测,运动员赛前神经紧张比较典型的身体和心理反应有下列几种: 适度的紧张——口干,觉得有些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很快,各国之间的运动水平越来越接近,比赛也日趋紧张、激烈。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乒乓球运动水平,继续保持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迅速大量地培养新一代的优秀运动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培养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而首要的一环是抓好选材。要努力做到既不埋没人材,又避免淘汰率过高,以使多出人材,早出人材。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选材应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论争球原则     
现代冰球运动正朝着高强度和大密度的方向发展.因此,比赛中每一个环节都显得越来越重要.比赛中,运动员越来越多地使用合理冲撞,这些现象使比赛更加激烈了.冰球比赛的紧张程度和一场比赛中停止比赛的次数有直接的关系(如因运动员犯规、延误比赛、击球出场、死球而停止比赛).因此,一场比赛之中平均要进行60-100次的重新争球.重新争球的次数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吕林在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与解放军队运动员王涛合作,历经艰险顽强拼博取得了乓乓球男子双打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纵观吕林从少年儿童成长为国际乒坛优秀运动员的历程,在其儿少时期打好坚实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乒乓球运动是属于以技能为主导,技能与体能相结合的项目。当代乒乓球运动已发展为技术更加全面、变化更加丰富、对抗更加激烈。这对科学地提高乒乓球训练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根据我国儿童、少年生  相似文献   

18.
所谓"赛前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因即将参加比赛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是运动员的一种心理、生理反应。高中时段田径运动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赛前心理训练,在赛前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焦虑状况,如出现睡觉失眠、肌肉僵硬、小便频繁等一系列赛前焦虑特征,使自己无法正常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所以一场运动比赛的最后胜负,不单纯地取决于运动员战术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认知焦虑、躯体  相似文献   

19.
对九运会乒乓球运动员打法类型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日益推广 ,运动水平逐年提高 ,乒乓球的打法类型也显示出在比赛中的作用。不论何种打法 ,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合理地运用则是关键。特别是国际乒联发球规则和11分制的改革 ,使比赛获胜的偶然性增加了 ,对手之间的差距也缩短了 ,因此 ,必须加强技术、战术、训练方法及运动员打法类型上的研究 ,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了全面了解目前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各类打法的分布情况及成绩水平 ,更加全面、合理地培养各类打法的优秀运动员 ,我们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的运动员的握拍情况、打法类型分布…  相似文献   

20.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认知和躯体焦虑对运动成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这个理论,运动员在赛前具有较高的认知焦虑水平或躯体焦虑水平出现极端值(过高或过低)或自信心较低时,他们将取得较差的运动成绩.先前的研究还认为焦虑与运动成绩间的关系还取决于所要完成动作的特点.不同的运动技能有各自最佳的焦虑水平.总的来说,焦虑水平较高有利于完成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项目.而焦虑水平较低时,则有利于完成精确类项目.就乒乓球项目而言,它既需要体力又需要精确性,因此,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与运动成绩间的关系.研究对象3 6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男、女运动员各1 8名,平均年龄为12.28±0.74岁.研究方法采用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C).让运动员在参加地区赛第一场比赛的赛前30分填写问卷.研究结果认知状态焦虑水平不能用来预测运动员的成绩.获胜运动员和失利运动员赛前的躯体状态焦虑和自信心没有差异.这表明本研究没有支持多维焦虑理论的假设,或许是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比运动员的焦虑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更大.因此,如果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与他们的技术风格相适应,不同焦虑水平的运动员都可能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