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令人敬佩的半生多难的作家王蒙,在1956年9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文章发表以后,读者与批评界的反应非常热烈,并因此被错划为右派。  相似文献   

2.
王蒙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后,有关它的评论从未间断,透过时间维度的理性积淀,小说显现出特有的现实性和当代意义,可以对文本进行更为丰富的解读.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研读《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可谓解读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79页说:“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的故事。”该书第284页则表述为:“王蒙写了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说原载《人民文学》1956年9月,题名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那么,究竟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还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呢?  相似文献   

4.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一篇在当代影响较大的短篇小说,但很长时间以来存在着对它的误读,即认为这是一篇揭露生活阴暗面、反官僚主义的小说,而事实上这篇小说写的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生活所呈现的复杂状态.作者的创作意图是通过对其中人物的塑造,提出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读阅读所得到的所指可能与本意向性完全不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有些词语,让读疑窦丛生,可能导致把刘世吾与聪敏、林震与野心、韩常新与可怜联系起来,因而重写出全新的意象。  相似文献   

6.
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解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阐释。当我们抛开以前附加在上面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性解读,努力回到五十年代的历史现场,以一种年轻人的心灵去感受《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会体会到它侧面反映了五十年代年轻人的感情生活。  相似文献   

7.
对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惯常分析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一不错,这是一篇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其中对刘世吾形象的刻划颇有深度.关键的问题是其深度在哪里.是的,刘世吾不是我们一般理解中的根本不了解现实的真象,却在那里瞎指挥的昏庸无能的官僚主义者.相反,对现实状况,他了解得非常清楚,他也非常有经验,有工作能力.但是,他却处处表现得冷漠、麻木,并具有一套为自己的问题辩解的理论.然而,一般的分析都到此为止,认为作者没有将人物形象单化、概  相似文献   

8.
王蒙的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许多人看来是一部大胆干预生活,表现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作品.有人在分析这部作品时写道:“林震受到苏联社会主义文艺中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熏陶,怀着‘干预生活’的热情来到了区委组织部,渴望象娜斯佳那样在与保守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中建立功勋”.①这个分析看似有根据、有道理,但是当我们仔细研读这部小说时,就很容易发现上述分析只抓住了现象,而未能深入到作品的深层世界去把握小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刘世吾一直被随意性地定为有着复杂思想性格的官僚主义者代表。但是,当我们稍稍远离了这一段历史,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新审视这一人物形象时。便会清晰地看到上述定论是一种武断、简单的推理。刘世吾是一个有着清醒的头脑和忧患意识的党的干部。他能够在特定形势下,以自己的方式稳妥应对极左狂潮,给各级干部树立了典范。而且性格鲜明.是一个极具审美形态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中的刘世吾形象被人们作为官僚主义典型进行解读,这实际上是由于小说主人公之一的林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作者)的"内部视角"和评论者庸俗社会学文艺理念的"外部视角"交织下的"双重盲区"造成的历史性误读所致。突破这"双重盲区",以审美态度对小说文本重新解读,就会发现一个迥然不同的刘世吾,体味出表层文本下所蕴涵的深刻的社会内涵和巨大的审美价值。这又恰恰得益于林震的"内部视角"对生活的忠实记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思想主题、情节模式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对丁玲的《在医院中》和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也论述了它们的差异性。从而论证了它们的现代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地位,并且对于它们曾经遭遇错误批判的历史命运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脱胎于1965年的“百花时代”,这是一部讲述知识分子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及由此带来的困惑的作品。当时的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主要是揭露了党政机关内的官僚主义作风,像刘世吾、韩常新就是这种官僚主义作风的代表。而笔者以为,这部小说,更是一部反映人成长历程的小说,并且对人在成长中所遭际的矛盾和痛苦给予了深刻的剖析。这,也许正是作品在文坛上能焕发永久魅力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脱胎于1965年的“百花时代”,这是一部讲述知识分子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及由此带来的困惑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15.
晓光 《大学生》2014,(8):50-51
正下班回到小区,走进卖韩国商品的小店,买完东西结账,又是老板站在收银台前,我奇怪地问,以前收银的小姑娘呢?怎么好多天都是您自己收钱?答曰:走了。现在人难招。一溜底商老板先后雇过两个收银员,前一个干了七八年,是个清秀的朝鲜族姑娘,中文说得很不利索,但态度挺好,挺招人喜欢,结完账,总是双手把小票和零钱奉上,恭敬地说声谢谢,隐约还有个鞠躬的动作。一个干了两三年,态度就大大咧咧多了,对顾客似乎  相似文献   

16.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人生实现愿望,同以政治形式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规范的冲突和摩擦。这种似乎是个人理想与外部现实的冲突,贯穿了王蒙后来的很多小说,这也是王蒙小说为当代丈学提供的一个解读中国社会冲突的重要的主题线索。在《组织部》里,“年轻人”——林震,是这个小说的原发点,这篇小说是由他的感受、体验而产生的,或者说,小说的动机与意向性,都产生于林震的内心经验,作品反映的是一个心理事件,因而是一篇心态小说。但在客观论的片面认识论的时代思潮中,小说不可能不被错读和误读。刘世吾的真正悲剧是被组织,被革命话语所异化,而非“革命意志衰退”。林震是个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同集体主义时代必然构成冲突,林震的喜剧性遭遇由此决定。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的第一天,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他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全班同学都对他的到来表现出十足的热情。可是他却一副酷酷的样子,从不主动和别人说话,回答问题也只有“是的”、“不是”两句。他有个奇怪的名字——白T。白T不仅记忆力超好,球也踢得神乎其神,上课似乎不怎么听讲  相似文献   

18.
《蝴蝶》作为王蒙集束手榴弹创作之一,它的爆炸在当时文坛上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并早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话语建构、文本建构、精神建构方式三个方面浅析其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19.
《狗来了》     
《红领巾》2010,(4):51-51
有关作者—— 克里靳蒂娜·涅斯特袜格是当代德语文学界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已创作了一百本书,几乎每年都有新作,有的作品还被选入德语国家的中小学课本,因此得到了一个外号——“一个人的字母工厂”。涅斯特林格几乎囊括了所有重要的德语儿童文学奖——弗雷德里克·伯德克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奥地利儿童图书奖、维也纳青少年图书奖。  相似文献   

20.
《石器时代》又推出全新的版本了,而且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宠物,玩法也和以前大不相同。这次推出的新内容,就像它的名称一样,宠物进化史,全以宠物为重心,让玩家们可以得到全新而且更强的宠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