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世纪末,英国学者在<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媒介素养"这个概念.目的是在面对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流行文化的时候,唤醒人们的批判意识,呼吁维护传统价值观念和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的含义 "媒介素养"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导致的流行文化给传统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冲击.英国学者FR·利维斯和D·汤普森以文学批评家的敏锐,观察到了这个深刻的社会现象,在1933年发表的<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①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博弈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近年来为什么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大致原因无外乎以下四点:一是与西方在上世纪30年代最开始提出媒介素养的原因基本相同,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对大众媒介“低水平的满足”;二是为了增强我国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思辨与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4.
扈楠 《传媒观察》2011,(7):29-31
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这一概念缘自英国。20世纪30年代,随着广播、报纸、电影等大众传媒日趋活跃,随之产生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也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有悖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内容,开始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学者提出了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旨在通过倡导开展对公  相似文献   

5.
一、媒介素养教育课题研究产生的背景中国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重视和抓好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当时,有鉴于电影和广播等大众传媒在商业驱动下制作生产“低水平”的媒介信息产品,对社会造成精神追求误导,对广大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育主张。在研究工作中,他们明确地反对大众传媒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极力主张对社会成员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让其获得对媒介信息的处理能力,能自觉地辨别和抵制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借助媒介信息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推进社会的进步。这样一个具有当今人类普遍意义的研究课题,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6.
早在30年代初期,电影的普及刚给社会带来流行文化的时候,英国学者就提出了媒介教育的概念。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现代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媒介教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将其正式纳入正规教育序列,在小学生中开展以媒介类型及特征、信息制造技术、电视语言为主要内容的媒介知识普及。美国还根据不同年龄制定了不同的媒介教育内容,其中儿毫阶段以了解辨识广告、区别事实与虚构、理解节目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学会解读大众传播(上)——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媒介素养教育是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 当时,以电影和广播为媒体的大众文化在欧美各国日渐流行,它所传播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与传统的文化理念多有抵牾和冲突。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ER.Leavis)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Denys Thompson)发表了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8.
靳翠萍 《新闻界》2006,(4):88-89
“文化折扣”是加拿大学者Colin Hoskins,Adam Finn,Smart Mcfadyen在《全球性电视和电影》(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an Introduction to be Economics of the BusiHess)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指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文化产品如电视剧、电影会因为其内蕴的文化因素不被它民族观众认同或理解而带来产品价值的减低。  相似文献   

9.
解读“媒体素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认为,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英国。英国学者ER·利维斯(ER.Leavis)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DenysThompson)在1993年出版的著作《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培养》中,首先提出了“文化素养”的概念。该书首次就英国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并就如何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议①。此后,媒介素养教育在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综合看来,媒体素养就是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体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  相似文献   

10.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抗拒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至20世纪70~80年代后,由于官…  相似文献   

11.
陕南地区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琳  黄丹  陈记  温勤能 《新闻爱好者》2008,(11):104-105
调查背景和调查方法 在西方,媒介素养已有近80年的历史了,无论作为社会运动还是理论话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是1997年在卜卫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中首次引入了“媒介教育”这一概念。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媒介教育是从加世纪30年代电影的普及开始的,当时一些教师认为大众化的电影是对青年人文化趣味的腐蚀。由此萌发了媒介素养的第一代范式即以比较精英的观点视大众媒介为“下九流”的“带菌者”。  相似文献   

12.
一、媒介素养教育:批判主义范式 “媒介素养”概念和媒介素养教育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1933年,英国文化研究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汤普森著书《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该书指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从而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因此,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William Edwards Deming 一、从“媒介帝国主义”说起“媒介帝国主义”这一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理论体系,从概念的提出到21世纪的今天,其间主要经历过一次理论的重新提出和阐释。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呈现出两极分化的20世纪60年代,关注传播与国家发展议题的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注意到了大众媒介,  相似文献   

14.
郑自军 《新闻界》2004,(3):53-54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媒介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学者提出了“新闻文化”的概念,强调新闻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新闻研究是一种文化研究。15年来,这一文化新样式被不少人认可。从文化视角对新闻活动进行全新审视,有利于丰富新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推动新闻研究向纵深化发展。本文拟对15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15.
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形成因素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由英国学者在1933年率先提出。英国学者利维斯和他的学生桑普森在《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中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种低水平的满足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  相似文献   

16.
出售听众——美国商业音乐电台对流行文化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介和文化学者们认为 ,现代社会系统中大众媒介工业的互动关系正在增加 ;商业媒介本身就其内在机制而言 ,原本就已经包含了一种促使其自身与流行文化的品味和结构产生某种程度契合的内驱力。通过对于美国商业音乐电台的研究 ,可以看到除了媒介的控制权以外 ,媒介工业的具体运作同样在为各种消费文化建构起巨大的市场。媒介出售给广告商以获取利润的特殊商品 ,已经不再简单地是“大数法则”所追求的尽量多的听众的共同兴趣和注意力 ,而是细化到通过细分的音乐类型电台所创造和推动不同趣味的流行文化 ,把具有相同人口学特征的听众紧密地聚集在一起 ,以满足广告商对于潜在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并最终获取利润。大媒介联合企业更为灵活的合作式运作方式具有更强的引导流行风潮和塑造流行文化的能力。“类型”概念则被广泛运用在流行文化的生产和推广领域。  相似文献   

17.
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属性,为我们认识儿童电影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传播学界明确了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身份,却很少对其作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本文在儿童媒介视阈中,提出"媒介童年"概念,对儿童电影与儿童文学、儿童电视的媒介特性进行比较,并探讨如何利用儿童电影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对儿童电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与流行现象形成中的时空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与流行现象形成中的时空构筑潘忠党电视是“冷”(即“酷”的意思)媒体,已成为所谓“先知”(prophet)的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如是说,因为,电视作用于感官的过程不像印刷媒介是个线性的、逻辑的过程,而是曲线的、多回合...  相似文献   

19.
话语分析属于文化研究的范畴。媒介的话语分析拥有较为完整的线索。英国学者威廉姆斯(RaymondWilliams)认为,传播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营造社区的过程。人们在这个社区里分享意义,共同开展活动,更新意义,获得成就与成长。美国学者柯瑞(JamesCarey)干脆将这个分享过程从传播的概念中剥离开来,称之为“传播的仪式论”,而将剩下的信息内容板块归类于“传播的传输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巨大突破,它克服了媒介之间的技术鸿沟,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间独立发展的尴尬局面,实现了媒介之间的大融合。在媒介融合潮流下,我国传统的电影文化及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影人追求的价值观念、传播方式、制作内容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电影文化作为彰显国家精神理念、承载中国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变化影响着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媒介融合下电影文化的转变、认清发展契机,才能真正实现融媒时代电影行业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