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代数关系表示全体质数,在全体偶数和全体质数间建立了各自对应的相加式,并利用中心对称分布剩余点定理,使偶数都是两个质数之和性质得到了直接证明.  相似文献   

2.
请观察:6=3 3,8=3 5,10=3 7=5 5,12=5 7,14=3 11=7 7,16=3 13=5 11,18=5 13=7 11,20=3 17=7 13,22=3 19=5 17=11 11,24=5 19=7 17=11 13,……  相似文献   

3.
哥德巴赫猜想认为,凡大于4的偶数,一定等于两个奇素数之和。但我们通过计算和论证,认为该猜想对于相当大的偶数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在前期笔者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的基础上,针对该证明中的误差问题,进一步进行解释并给出更明确的补充证明,使证明更其严密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哥德巴赫猜想存在个数保守估计大于等于(n1/2)/4-1取整得的组数!  相似文献   

6.
哥德巴赫(Goldbach)是德国一位数学家,生于1690年。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 3,12=5 7等等。  相似文献   

7.
8.
素数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由于素数自身的奇特性质及由此而引发的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让人爱不释手,至今人们对其兴趣不减,其中著名问题如“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等至今仍令人敬畏.  相似文献   

9.
任何两个大于2的素数的和都是偶数;大于等于6小于无穷大的偶数(6≤an<∞)是两个素数的和;趋近于无穷大时的数是素数2.  相似文献   

10.
布朗提出并证明的命题(9、9)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原题,只是一个近似猜想原题的设想,所证结果都是不肯定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华罗庚等数学大师就判定筛法不可能证明到命题(1,1)。我们用综合代数法分析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原题,所得结果完全符合原题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兼论DNA双螺旋结构的数学模型及其全息定律,并且揭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片面性以及猜想和《红楼梦》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哥德巴赫猜想简要证明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完备、充分的证明,而是想把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方法交给大家去掌握、讨论。该证明揭示了哥德巴赫猜想与生命计算机原理的关系,即这是属于数理形式本体论中哥德尔计算机类型的既可证又不可证的数学问题,而不是形式主义的可证或不可证类型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所有的多维空间数(合数)都实存在一维空间上,自然数(素数与合数的并集)都是一维空间数(素数)的拓扑,因此所有的多维空间数都能在一维空间上一一映射或一一等值区分(完全重合).这就是不相邻原理.其公式是  相似文献   

14.
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命r(x)为将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示个数,找到r(x)数量的公式,或者找到r(x)大于0的下限,就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了.1978年,陈景润证明  相似文献   

15.
现将大偶数都可表为两个奇素(质)数之和的奇妙证明,分三方面叙述如下.一、260多年的研究简要历史以史为鉴,知兴替.1992年获中国图书一等奖和最优秀十大畅销书之一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科学技术卷》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17.
“哥德巴赫猜想”直到今日才被肯定,这是因为质数分布规律的论证,直到现在才问世,它有助于三种论证方法的无懈可击,因而使“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和为偶数的奇素数对的个数》中讨论了和为形如2的n次方的偶数的奇素数对的个数以及和为形如2·3·5·7·11···P的偶数的奇素数对的个数.本文继续讨论和为偶数的奇素数对的个数,探讨和为介于上述两种偶数之间的偶数的奇素数对的个数,用确切数据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证明,素数(也叫质数)的个数是无穷的.2004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格林(Ben Green)和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证明: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他们的发现都揭示了素数中存在的某种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一个分层构造的代数系统 ,用于讨论Goldbach问题 ,所得结论可证得Goldbach猜想成立 ,并可证得孪生素数猜想等有关素数分布的若干结果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