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一、强化地理发散思维训练 根据思维的方向把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针对一个问题,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议论文的写作活动,反映着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既包括发散思维,也包括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从多种角度着眼,寻求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集中思维是指运用逻辑知识和规律去评价,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议论文的写作常是按照"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没有发散,就没有集中,学生面对文题和材料,首先是如何发散的问题,或者说,起于发散而终于集中的思维过程中,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关键.沿着同类信息而进行发散是同型发散,如由自然现象中的积木成林、积土成山想到社会现象中的积小善成大德、积小知为大知等:沿着非同类信息而进行发散叫异型发散,如由积少成多而想到一暴十寒、半途而废等.  相似文献   

3.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材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同等重要。发散思维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答案,而聚合思维则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以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发散思维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像和假设,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新信息的形成”。聚合思维则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因而是已有  相似文献   

4.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多向的、立体的和开放型的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以及多感官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当前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大脑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的思维视野广阔,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和多角度的思考方式,如"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发散思维和敛聚思维同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思维方式就是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思路.成功的思考方式,就是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存储中快速有效地检索有用的信息,通过重组而形成新的方案从而解决问题.经由发散性思维表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力.实践证明,思维方式是分析解决问题和科学创新的一把“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7.
发散性思维和复合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所谓发散性思维,它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受任何限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方向寻找各种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解题办法,探求多种方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复合思维是利用已知信息,根据熟悉的规则,得到正确结论的思维,它强调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所谓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地对所给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索研究、逆向反复比较,从而找出多种合乎条件的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  相似文献   

9.
涂舒 《江西教育》2002,(24):26-26
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又叫扩散性思维或开放性思维。它主张面临问题要很快张开思维之网,通过快速联想获取众多可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息,提出两种以上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设和答案。例如:以“蜡烛”为发散点,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示:A.从用途看,蜡烛点燃可以照明,由此联想到那些无私奉献者,他们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  相似文献   

10.
<正>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即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它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变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不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进行扩散派生以形成各种新信息.本文运用数学发散思维对一些  相似文献   

12.
张鹏 《学周刊C版》2010,(4):133-134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指思维者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获得多种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发散思维有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功能是求异和创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理论家的新创见,主要依靠的都是发散思维。对幼儿来说,培养发散思维就是要鼓励他们不依常规、寻求各种答案,发现新事物。幼儿生来并没有自己的心理定势,他们天真无邪、好奇好问、无拘无束。  相似文献   

13.
赵晓伟 《学周刊C版》2011,(7):164-16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说发散思维,何为发散思维呢?从理论上说,发散性思维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也就是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协调结合。发散思维指的是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分析,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思维的创新水平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5.
发散思维是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结果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不受消极定势思维的束缚,思路广阔灵活,寻求变异,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进而扩散,派生出各种有关信息。发散思维在思维上具有逆向性、横向性和多向性。本文将从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多向思维三个方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人的创造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大脑的发散性加工是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发散性加工即"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它强调得自一些资源的成品的变化与数量,还可能涉及转换". 而创造性是"一种以发散加工为核心,收敛加工为支持因素的,发散与收敛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就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而言,它产生于发散思维之后的收敛思维之中. 可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而其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李玉玺、陈锐在《学会创造性思维》中指出,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一个问题(信息)出发,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充分发挥想象力,经不同途径,以不同角度去探索,重组眼前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而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避免思维僵化刻板的问题,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意义1.注重思维培养是新课标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由以前的"双基"变成了"四基",将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到与数学基  相似文献   

18.
李武 《初中生辅导》2020,(18):31-35
<正>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数学题的"一题多解"最利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形象地讲,就像由一个知识点射出的一束射线,与其他知识点形成联系,构成知识网络.发散思维包含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性,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呢?  相似文献   

20.
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信息源,闪烁在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形式”和“意义”中的全部信息,常可被分解为若干子信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说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接近性、相似性和对比性,所以需合理的联想。这就决定了来自同一信息源的联想的多向性。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联系,寻找知识之间的合理的结合点,追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从而获取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发散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的思维方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联想的多向性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