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叙伦先生的《说文解字研究法》一书,颇有见地,且言而有据,对初学《说文解字》的人来说,有指点门津之功.此书包罗甚富,从部首、字体、本义到六书,以及《说文》研究的其他各个方面,均有专门章节论述.特别是对本义的探求,用力最多.专门分辨本义、别义的,有《说文说解以别义为本义》、《说文说解以本义为别义》、《说文说解本义、别义互讹》、《说文说解本别一义》、《说文说解别义有其本字》等章节,此外,还散见于别的章节之中,如论述初文、假借字及流俗用字时,也常常论及本义.  相似文献   

2.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从概念上来说,每一种造字法都是明确的,但就一个汉字来说,究竟用于何种造字法.有时却难以确定.象形、指事、会意之间,有一个界划的问题,会意和形声之间也有一个界划的问题.对此,马叙伦先生在《说文解字研究法》中用力颇多,分析颇细.本文多取马先生的见解,也参以己见.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史学理论的奠基者。《中国历史研究法》是其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被称为我国最早的具有史学概论性质的专著。书中详细记述了其史学思想,对于中国史学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内容的概述,简要介绍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史学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过去治《方言》学史,眼光一直盯在郭璞、戴震、卢文弨、钱绎等人身上。其实,从学术积淀、传承的角度来看,《方言》学史中还是有不少学者值得加以研究的,如骞师、晁公武、钱曾、郭庆藩、王秉恩、孙诒讓等。文章对此作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总结了中国古代历史贵族性的特点,点出了私人著史和官修史书的缺点,通过对古代史学的准确把握,提出了现代意义上"史"的定位、史学范围的划分,以及对大的历史背景的注意。同时介绍了历史学的主干--史料的研究方法,在这其中,体现了当时中西方思想碰撞下的中国史学过渡时期的探索和矛盾,渗透出梁启超的史学精神和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6.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上册)体例颇有特色,脉胳清晰.但有些地方,如“士”的概念;小篆的形成;汉朝判死罪者的免死法;防风部落的具体地理位置等,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所有制内部结构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其中关于股份制作为调整所有制结构的一种形式也引起理论界的兴趣,本文拟谈一谈股份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我想这对于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公司形式,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等问题或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一“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野草》题辞)这里充满了对战斗的激情,对新生的渴望,对腐朽的诅咒,对胜利的信念。这是《野草》的精粹,是它深邃寄托的暗示。鲁迅逝世后,中国人民又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苦斗,他的预言实现了,“熔岩”早经喷  相似文献   

9.
(一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 ,对过去的认识基本上由以下两种体系构成———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外通史。于是 ,“历史”在天之骄子的心目中不仅是不完整 ,而且是一元的。在这种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的史学背景———史学史 ,则被认为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通史体系的建立为郭、吕、范、翦、侯所奠基。而一个尴尬的情况却是此五位“大师”以降 ,很少找出一个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抗鼎人物来。于是 ,一个本十分精彩 ,精彩过当下晦涩、无趣、千人一面的通史著述的历史 ,就被尘封了下去。应该说 ,对这种流弊 ,不少史学史著作曾做过一定…  相似文献   

10.
由陈其泰先生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以编纂学为主线,将中国历代史学经典尽其所能地囊括其中,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传统史书体裁演进的路径,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内容.第二卷《两汉时期》以《史记》和《汉书》为核心,深入而细致地剖析了二者分别作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对历史编纂学发展的奠基性意义,既是全书的题眼,更是理解整个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的关键所在.总结和体察本卷创造性阐释史学经典的论述,对深入理解历史编纂学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夜已深,凝重的寒气正袭击着开满冰花的窗玻璃,似乎来自于一个遥远的朝代。窗外,明月正独挂中天,散发着淡淡的青辉。我独坐窗前,口中无言,心已起波澜。公元前221年,随着齐国的最后崩溃,持续了两千年的割据局面最终消亡。赢政站了出来,在他脚下是一片东到大海、西  相似文献   

12.
钱穆先生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一直站在维护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从中国的历史着眼,肯定中华民族文化的地位,反击"西化"论者贬低本族文化的论点。始终致力于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全面考察,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特质,强调中国文化的长处和价值,重振民族的信心。作者就读钱穆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的感受抒发对于钱穆先生史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薛君度教授所著《黄兴与中国革命》一书,从1949年搜集材料,到1960年修改定稿,前后费去11个寒暑,参阅、征引中、英、日文参考书255种之多,到1961年(即辛亥革命50周年),才以英文在美国出版。不久又再版。确是在西方大量发掘和采用50年来积累的有关辛亥革命资料又为众所公认的严谨、翔实的力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研究法讲话》,是赵光贤教授在北京师大历史系作的专题讲课记录,经征得赵先生的同意,本刊从本期起连载这个记录,供中学历史教师和其他读者参考。因篇幅所限,我们在刊出时做了一些删节。  相似文献   

15.
一、《楚辞·九歌·湘君》“斵冰兮积雪” 朱熹《楚辞集注》云:“斵,斫也。言乘舟而遭盛寒,斵斫冰冻,纷如积雪,则舟虽芳洁,事虽辛苦,而不得前也。”断言是写“乘舟而遭盛寒”的实况。张铣则说:“盲志不通,尤乘舟值天盛寒,斵斫冰冻,徒为勤苦而不得前也。”推测是写“志不通,犹乘舟值天盛寒”而“徒为勤苦”的不幸时运的比况。对朱、张二说,我们且不管是实写还是比况,但对“积雪”词义的注疏却是一致的,后人皆引而从之。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斵,斫开。积雪,斫碎冰块,冰屑纷然好象积雪。”张家英《屈原赋译释》注云:“断同凿,敲开。积,使积集。积雪,使雪积集,实即扫雪。斵冰积雪,敲开冻冰,清除积雪。”对上述诸说,只要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其错谬之处。试读“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沉,“石漱兮浅浅”,“水田兮堂下”,“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各句,分明是江水汹涌,浅滩急流,屋旁水缓,芳洲花香,既无严冬之寒,也  相似文献   

16.
武庆红 《考试周刊》2014,(82):15-15
晋代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情怀。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于是产生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类作品,可谓最优美的写景文学。中国古人十分懂得山水与自然美是"人情"的需要,自然美和"人情"的融洽是维系人与自然的纽带。作者在对"死生"问题抒发感慨之后,批判了庄子消极的虚无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一前年,在《光明日报》上,对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词)展开了争论,最后似乎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对苏东坡《赤壁赋》的理解,虽然没有展开那样公开的争论,但分歧也是不小的。甚至比对“中秋词”的争论更大。《赤壁赋》和“中秋词”是苏东坡文库中的瑰宝,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皎皎之作。为什么理解上的分歧,竟如此之大呢?是真如歌德所说的“优秀作品,无  相似文献   

18.
一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文字朴实、描写生动、感情丰富、寓意深刻的作品。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将它与《荔枝蜜》、《小麻雀》、《挖荠菜》等组成散文单元。但是,作者是把它作为小说的。《猫》写于1925年11月,被收在1928年作者自己选编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里。作者在《家庭的故事·自序》中指出:“我写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其中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长期以来,特别是“五四”前后,一虚一实,大体是区分小说  相似文献   

19.
大解是中国当代诗坛中生代诗人,在全国较有影响。诗集《岁月》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该诗集记写了他人生岁月的点滴和片断及感悟生命的真谛。在他的诗中,诗意与哲学融汇,生命与语言互证,历史进到现场,时间停于空间,在外与内、大与小、轻与重的辩证中,架构独具个性的艺术天地。他的诗的话语风格简洁、灵动、柔韧而明丽。  相似文献   

20.
《三家村札记》在杂文史或者说新中国的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在面世时其作为政治文本的一面远远大于其文学性的一面,并且留下的研究资料也多为政治方面的,对其作为文学文本的研究远远不够,其作为文学文本对研究当时的文学现象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作为政治文本的《三家村札记》和作为文学文本的《三家村札记》及对其的研究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