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拙作《五四运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载于《丽水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以下简称《不是开端》)发表后,杨乐平同志提出了商榷意见。本文拟在《不是开端》一文的基础上,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问题作进一步论证。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仁们,同时也作为对杨乐平同志的答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何时开始,历来是有争论的。对于开端问题,主要是两种意见:一是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二是主张以党的成立,才是正式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曲折性”,我已写了两篇文章(见中央党校《党校论坛》1991年第12期,贵州省委党校《思维与实践》1992年第4期),对现行的观点提出质疑。对于我的观点,周杰同志在1992年第6期《党校论坛》发表文章提出商榷。但是,他提出的商榷观点,我也不敢苟同。本文为此作以答复,并进一步论证我的观点。 一、对周文几个论点的分析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曲折”,我认为目前主要流行着和辩证法相违背的5种观点:即外力作用的“曲折”;前进中的“倒退”、“逆转”、“退化”等形成的“曲折”;主观上犯错误而导致的“曲折”;为前进而后退表  相似文献   

3.
从1991年始,我就否定之否定规律,先后发表了三篇哲学论文。在这些文章中,我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曲折性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并阐明了我的一系列观点。几年来,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哲学界的重视。围绕这一课题,和我的观点相似者有之,争鸣者亦有之。我的第三篇论文(载1994年第3期《运城高专学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2期摘编),曾答复了一种争鸣观点。最近《运城高专学报》编辑又转来了王庆仁同志对我第三篇论文的商榷文章。审视各  相似文献   

4.
《昆明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发表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想内容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有些分析很有见地,读后很受启发。但有些提法似乎还有可议之处,下面试谈一点极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一、“三味书屋”是私塾,不是乐园有的文章把“三味书屋”说成是典型的封建囚牢,是地主阶级的顽固堡垒。这的确是未必中肯的苛论。《新探》否定了这种看法,我很赞成。但《新探》却进一步否定“三味书  相似文献   

5.
许丽萍 《早期教育》2006,(10):35-35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问孩子,孩子回答的能力和水平却各不相同。教师简单地使用“嗯”“好”“对”“你真棒”来答复孩子,已不能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答复技巧。以小班活动“西瓜”为例,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经验。  相似文献   

6.
公有制理论的基础不容否定《马思的公有制理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高校理论战线》1994年第4期邱珍文)文章讨论某大学刊物所载《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重新思考》中“马恩公有制理论的整个体系都存在缺陷”的论点,分析了该文认为马恩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下简称“原词”)是一首好词。自从毛主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作《咏梅》词后,人们便对原词持否定态度。这里,我提出不同意见,并求教于其他同志。陆游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和金国对峙时期,在南宋小朝廷内部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中,陆游属于主战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在1988年第6期《世界史研究动态》上发表一篇读书札记,在肯定杨铮同志新著《当代国际问题集览》(简称《集览》,下同)独特贡献的同时,指出了该书在某些基本史实方面的错误与不当之处,希望再版时予以更正。近来杨铮同志发表《对席来旺文章的答复》一文(简称《答复》,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3期),除表示承认有某些“不周全之处”外,着重归纳出4个“实质性问题”进行答辩,并希望就此“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标题,其准确性本来无可非议,无懈可击。《语文教学通讯》第10期刊登的马展同志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标题小议”(以下简称“小议”)一文,却断定“这一标题不妥”,说了一串不成理由的“理由”,对课文标题作了否定。我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标题高度准确地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救赵”是目的,“窃符”是手段,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性的基本点。全文自  相似文献   

10.
拙作《也谈“自然的人化”与“美的规律”》(见《西北师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3期,以下简称《也谈》)一文,在阐述自己学习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体会的同时,也对洪毅然先生《自然的人化和美的规律》(同上1984年第3期,以下简称《一论》)一文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一些商榷性意见。之后不久,洪先生又发表了《再论自然的人化和美的规律》(同刊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再论》)一文,对我提出的意见作了答复。洪先生作为我国美学界的老前辈,能对来自下层的意见如此重视,令人钦敬。然而经过仔细拜读,我认为洪先生的文章中虽不乏精辟之见,但在一些主要观点上似乎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因此,本着求教的愿望,笔者想就下述几个问题再谈点看法,以期得到洪先生和其他同志的指教。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之友》2006,(2):62-62
对教师和学生申诉的答复时间,不再遥遥无期。昨天,北京市教委向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发出的《关于做好教师学生申诉答复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应在受理通知书上限定的时间内(一般为7日)做出答复。寒暑假照常,时间不予顺延。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市教委将在每年年底对本年度受理教师学生申诉的情况、学校做出答复的情况以及案件处理结果等予以通报。《通知》还要求学校收到市教委的《教师(或学生)申诉受理通知书》后,应立即将送达回证寄回市教委政策研究与法制工作处。“学校对教师学生的申诉进行答复是市教委处理申诉的一个重要环…  相似文献   

12.
我在《韩山师专学报》1987年第二期发表了《矛盾“一分为三”观点初析》的文章(以下简称《初析》),对近一段时间来报刊上出现的矛盾“一分为三”的新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坚毅同志在《韩山师专学报》1988年第二期发表了《矛盾“一分为三”可以成立》一文对我《初析》作了答辩(以下简称《答辩》)。这很好,我欢迎。但对他的观点我仍持不同意见。现就他在《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上帝的答复     
让你们拥有生命、信念和目标,这就是我在人间的公平所在。汤姆是一名年幼的孤儿。2003年圣诞节,他在美国加州的塞尔西孤儿院给上帝写了一封信。上帝:您好!您知道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可是,您昨天给哈里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而您连一个姨妈都不送给我,这太不公平了!汤姆这封写有“上帝亲启”的信,最后被转到神学博士摩罗·邦尼先生那儿,他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专门负责替上帝回信的特约编辑。摩罗·邦尼博士接到汤姆的信,马上就明白了:哈里被人领养了,而汤姆没有,他还被留在孤儿院里。如何答复汤姆呢?摩罗·邦尼博士知道,最直截了当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引读】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杰出诗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系,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近300首优秀的抒情诗和7部长诗,已出版的作品有《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诗作】答复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赏读】在海子的诗中,有很多是写麦地的。他执迷于麦地,钟情于麦地,他是中国…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不”的语法意义,主要是在动词、形容词一类词语前面表示否定。一、“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面表示对肯定的动作、行为的否定。 (一)表示对主观意愿的否定这种否定表示施事主语所表示的人“不肯、不敢、不愿、不想、不要”发生某一动作行为。例如: (1)老栓似乎听得有人在问他,但他并不答应;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鲁迅全集》一,27页) (2)我不说,打死我也不说!(《老舍剧作选》114页) (3)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初中《语文》二,125页) 上例中的“不答应”、“不说”、“不动脑筋”是施事主  相似文献   

16.
自从高中数学新教材增添了“简易逻辑”内容以来 ,很多中学期刊都发表了不少关于“简易逻辑”的内容及其探讨文章 .最近 ,笔者在《数学教学通讯》上 2 0 0 3年第 9期看到了《高中新教材“简易逻辑”教学的几点体会》一文 (以下简称《体会》) .该文对命题的概念 ,逻辑连接词“或”的理解 ,命题的否定 ,逆否命题的写法等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对高中教师和学生都颇有参考价值 .但经仔细推敲 ,《体会》一文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 :在分析命题的否定以及命题的否命题时 ,对所举的例题的分析是不正确的 .笔者经过认真思考和查阅了相关资料 ,给出了…  相似文献   

17.
彭泽陶同志在《就<归去来兮辞>两个“归去来兮”的解释答复叶晨晖同志》(见《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第三十七页)一文中认为我是受了《古文观止》注的影响,“擅自把‘归去’改为‘归隐’。”我希望彭泽陶同志再看一下我那篇小文,我是将“归”解释为“归隐”的意思,并无妄改古人之著作。“归”能否解为“归隐”,完全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我亦将虚心听取。  相似文献   

18.
有不少语文教师认为在古汉语中不存在“是”作判断词的判断句这种表示法。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和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却否定了先秦时代“是”能作判断词的用法。我认为这种否定是值得商榷的。在先秦文献里,“是”作判断词用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比较少见罢了。请看下例:(1)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论语·微子》)(2)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  相似文献   

19.
李淮春同志发表在《教学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四期《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三个而不是一个》一文,引驳了我的主要观点和看法。李文还批评了有的同志把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之间,看成是“派生”与“被派生”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我同意李文的意见。但我们的结论是截然相反的。因此,有必要对李文进行答复或反商榷。一、沿着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之间“不存在彼此派生的关系”这一正确认识出发,应当而且必然会要得出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的结论;因为它们之间不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的逻辑教科书中,狭义的模态判断包括可能判断和必然判断两大类,对此逻辑学界没有分歧。但是,对可能判断和必然判断作进一步分类时,表述的却不尽相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形式逻辑》修订本(以下简称“人大本”)将可能判断分为:可能肯定判断和可能否定判断;将必然判断分为:必然肯定判断和必然否定判断。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修订本(以下简称“普本”)将可能判断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