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5.
6.
7.
本文对中国和日本小学校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形式和内容作了剖析:探讨了日本小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比较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劣势;指出了日本小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职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已经毋庸置疑,这点也得到了教师队伍的公认,但什么是中职生自我管理、如何开展中职生自我管理工作等一系列的问题并未得到共识。在一部分教师的眼中,中职生自我管理仍只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不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真正把中职生自我管理放在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营造出自我管理的氛围,才能形成约束环境,以指导、帮助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行为。一、从管理制度角度分析要培养创新人才,从学生管理制度角度来说,就必须通过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这已是职 相似文献
9.
作为学校的主体 ,学生群体应该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力量。而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尤为重中之重。本文从分析学生群体特点出发 ,试就学生群体自我管理的问题加以探讨。一、学生群体的特点1 .学生以发展成长为其群体的目的和动力。不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其目标都是发展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2 .群体活动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学生参加群体活动既是义务 ,也是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成长的权利。3 .群体伙伴选择范围不宽。学生不像成人那样社会活动交往多 ,自主性强 ,选择群体与伙伴的自由度大。学生主要的选择范围是年纪相近的同… 相似文献
10.
导师印象管理是研究生导师修炼内在素养和提升外在形象的必然要求,是指导和激励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要求。文章在阐释印象管理、研究生导师印象管理内涵及功能的基础上,主张以印象管理理论为指导,加强研究生导师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实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东晖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4-137
根据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特点,分析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及其如何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韩丹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2):50-52
本文从解析军校研究生自我管理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其作用和意义的阐释,分析了军校研究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丰富自我管理知识体系,引导研究生自我规划;增强研究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拓展多种渠道,积极营造自我管理的环境三大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及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满林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5):175-176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问题的提出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成功人士,但一个成功人士绝对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学会如何治理世界,必须首先学会如何管理我们自己。”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当今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应然选择,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然要求,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素质如何?虽然,近年来我国有过相关研究,各高校也逐步加强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简称三自教育)的教育活动,但总的来说,研究和实践的力度还很不够。本文试图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和类型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高层次人才,是促进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事业也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之间明显出现了不对称现象,尤其反映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等繁杂多变的问题方面。因此,为了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在质量上也有所保证,研究生的自我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提到自我管理的相关理论,这对研究生的自我管理在一定意义上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班级管理中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的进行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探讨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我们面临的一道课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研究生会是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是研究生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在研究生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高校研究生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强化和提高研究生会工作的实效性,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管理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广林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1-5
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受到内力和外力的双重驱动.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内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创造应用性知识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应用创新、职业专业化、学术研究生就业压力、政府公共政策引导等外部力量的拉动.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