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阳 《华章》2013,(22)
中国古代碑刻自战国时期出现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碑刻真实记载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重大政治、文化事件,是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石刻史书。济南府学文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碑刻遗存是历史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积极做好碑刻保护工作对于传承、弘扬济南优秀的历史文化,研究儒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州县学教育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康府学作为北宋大府、南宋陪都之官学,地位重要,甚有影响,颇有研究价值。其中,建康府学的经费问题,包括其经费的来源和支出、管理和经营等方面,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重点。深入地分析了作为建康府学经费最主要来源的学田制是如何创立和运作的,同时还介绍了房租等其他经费来源,另外,还论述了建康府学经费的支出及其管理和经营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宋朝建康府学的经费问题,以期对建康府学以至整个宋代教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赵州昔有文庙,建筑崇宏,为一方人文胜迹,其中之《大观圣作之碑》出自宋徽宗赵佶御笔,价值很高。文庙自李唐肇建,经“靖康”兵毁,金朝重修,明成化撤金结构重建,之后皆依此本,基本不易大局。此为其沿革大要。  相似文献   

4.
"府学关系"的矛盾聚焦于政府和大学围绕自治与干预而进行的博弈。英国的大学在历史上有着良好的自治传统,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英国政府对大学"支持而不控制"的原则遭遇了巨大挑战,英国政府逐渐强化了对大学的干预,"府学关系"呈现出新的特征。文章通过研究当代英国"府学关系"的发展特点,探讨英国"府学关系"演变对我国的合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各州县在清代大都修建了文庙,几乎每县一座,均按国家模式修建。各地兴建孔庙,代表着兴学、兴教,主张尊孔、祭孔,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重新考证、挖掘我省文庙的历史遗迹,对我省文化历史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立校”是历史赋予府学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府学育人水平持续提升的有效手段与必然选择:文化统领,诠释师生生命成长;博学课程,赋能师生智慧成长;生活德育,促进师生精神成长;在线学习,助力师生共建成长;课题引领,推动教师创新成长;协同育人,促成师生开放成长。  相似文献   

7.
归绥城在清代边疆内地化背景下建立的蒙、汉、慢3座文庙,不仅是重要的祭孔设施,而且从意识形态的层面加强了对蒙古地方各族官民的统治,为边疆内地化提供了文化支持.清廷修建文庙更多地是基于教化各族居民的需求而非理性的城市建设,加之塞外多民族杂居,文风欠佳,归绥城的文庙不论在择址上,还是在规模与空间布局方面,多没有达到规制要求.蒙、汉、满3座文庙作为归绥城空间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归绥城的文教区、城市天际线以及街道名称等人文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庙作为官修的传播儒学的场所,伴随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治理,得以出现在王朝治理的“中心”,其在承载祭祀孔子的同时,扮演了“学校”的角色。于西南边地而言,文庙在推动边地教育发展的同时,为地方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边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始建于元代的建水文庙,从始建之初就发挥着“庙学合一”的功能。在长期发展中,文庙内先后建立庙学、府学、州学和县学等教育机构,在传播儒学的同时,推动了元以降建水地区教育的发展。建水文庙作为边地的一个个案,实则是整个云南地区元以降教育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文庙延续至今,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它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般,因受多种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自身特殊的生态。从生态的角度认识、考察、解读文庙,是当前进行“文庙”及“文庙学”研究的一个新尝试。通过对湖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宁远文庙发展历程的考察可知,自然生态是文庙生成的土壤;人文生态是文庙存在的灵魂;社会生态是文庙延续的动力。文庙与各种因素不断地交织和交融后,所形成的既具国家意志又具地方特色的“庙学合一”的生态教化空间,是文庙生命力的根基和保障。同时发现,文庙生态的存在对当代文化教育发展及学校建设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易长风潮研究,是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政府与大学关系的重要视角。在1930年前后遍发全国的易长风潮中,学生是府学双方争夺的重要力量。府学间的斗争或僵持,致使大学出现校长频繁更迭或数月间无人掌校的局面。学术独立与党化教育的冲突、国立化进程中的府学博弈和校长的地方性特征以及学界派系纠葛是引发风潮的主要原因。通过分...  相似文献   

11.
孔庙的教育功能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庙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文化现象,在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儒教的倡行机构其祭祀功能仅仅是外壳,是手段,其实质的功能是教育,通过孔庙的教育,通过思想的渗透和灌输牢牢地控制人民的思想,实现“德化天地”“礼仪四邦”的目的。孔庙的教育功能是围绕儒教而展开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的教化功能,二是学校的教育功能,三是劝学功能。教育的内容是儒教,教育的方式是强制和潜移默化相结合。三者相得益彰,使得封建国家牢牢地控制社会的意识形态。孔庙是国家机器之外的又一重要的御用工具,历朝历代均将建庙、修庙、尊孔、祭孔作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对《论语》中的孝悌进行分析 ,认为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 ,从中体现的仁性 (爱 )精神 ,是儒家思想的根本。这也是几千年来儒家精神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灵山寺是位于大别山区一个贫困县内的一座佛家寺院,在千年的历史中屡经兴废。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灵山寺在民间、政府、旅游开发方等众多力量的不同作用下,从一座山间小庙变成了闻名一时的“宗教圣地”、“旅游热土”,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大变革”。文章以灵山寺的历史变迁为线索,重点通过对灵山寺近2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来考察旅游发展与寺庙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张力,以及其中所反映出的社会与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简论孔子的秘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全面而系统地整理并阐释了孔子博大思想库中那精深的秘书思想,并就秘书写作的原则要求、秘书人员的道德修养、秘书工作者的礼仪礼节的规范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地厘析与诠释。  相似文献   

15.
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本文旨从“天一人”转向而确立人学和自我之人与社会之人的合体-人之挺立两方面去体悟孔子的德性生命的确立以及人之意义的生存。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与其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一样,在政治上主张实行愚民政治。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为其政治思想服务的,其宗旨,是要把人们教育成没有自己思想,没有自己独立人格,只知"无违"统治者的"愚直"之民,这种教育是含有强烈愚民色彩的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从知的两种涵义"知"和"智"来阐述孔子的知论.孔子认为"智"源于"知","知"最终必归结于"智","智"则是"知"的行为的一种完成,一个人必须经过"知"的过程才能成为智者.因此,"知"和"智"相异又相连.孔子的知论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独立系统的知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孔门“七十子”之称的由来和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七十子”称孔子弟子最早见于《孟子》,这是一种追“周公之迹”的仿圣行为。孔子弟子数量在两汉时期有三个不同的系统,它们各有来源,其中“七十二弟子”之说最终受到官方的认可,并得以确立。而官方认可的名单依据应是如《孔子家语》之类的孔氏家书。隋唐以后,“七十子”之称与“七十二弟子”之称合流,并最终演变成“七十二弟子”或“七十七弟子”的缩称,即孔子弟子的“举其成数”。经过对历代典籍记载的考察,可以看出“七十子”之称有鲜明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周平  夏时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6):108-111
作为儒家思想的表现载体的庙堂汉碑隶书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和成熟的结果。同时也因其典雅恭谨、沉古遒厚而成为隶书的标准和极则。但标准和极则带来的局限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使隶书体一度淡出。直到明清碑学兴起,人们才又重新审视隶书,并促发了隶书艺术的复兴。尤为可喜的是近代以来,秦汉简帛书法的大量出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隶书艺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孔子对中国古代档案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历代档案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上,最显著的成果就是编纂《六经》。本文就孔子编纂《六经》的贡献作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