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兴盛主要由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中心主义的反叛,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下,生态美学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长久以来的生态美学研究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尤其是人自身的精神危机却有所忽视.作为建立在生态维度上的关学形态,生态美学的理论旨趣应该是对人类诗意栖居的追求,不仅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也实现人类自身的审美生存.  相似文献   

2.
人类源于自然,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生存资料,进而人类社会也是以自然为依托而存在的.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觉得其自身似乎可以驾驭自然时,自然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的关系的方式得到了延续和延伸.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不断,我们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原则,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如何处理好与“以人为本”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关系以及人自身身心和谐发展关系入手,浅谈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处理的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空间,总是要与大自然朝夕相处。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并未真正重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和人类社会要永久地依存于大自然,这是任何力量,包括现代科学技术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真正弄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包括外在的实践和谐关系与内在的人性和谐关系两个方面.目前人们更多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关系,而忽视了人与自然内在和谐关系的建构.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是人与自然外在和谐的根据,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是人与自然内在和谐的表现.人只有在自身内部生成与自然和谐的人性,完成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才能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外化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包括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就不能不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不掌握和应用自然辩证法.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贯穿了辩证法思想的专著,老子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其思想精髓.和谐思想对建立生态哲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老子把大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天、地与人的和谐关系,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是统一体,认为自然界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视天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追求天、地、人的整体和谐.老子主张对万物和人类都应有一种慈爱的情怀,使天、地、人之间维持着一种祥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和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理想.反映在文学艺术中就是一种和谐美,和谐美是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自身的动态的和谐关系,它在今天仍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公正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处于一个有机联系的生态共同体.生态公正要求在这个共同体中,人类应当合理地行使自己对待所有成员(包括人类自己)的环境义务,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生态公正是涉及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利益和义务上的合理分配准则,既包含对待人类成员施行生态正义,也对非人类存在物施行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在人类哲学思想的演进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制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存在论前提,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锁钥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相互中介、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自然对人的报复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当今人类探索走出发展困境的具体路径的思维平台和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1.
"和谐"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兼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勤  谢佳 《教学与研究》2006,3(3):64-68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道德作为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尺度,既是人性的一种表达,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道德教育在创造和谐的伦理基础以及培育社会主体方面责无旁贷,而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将使其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观点对现阶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但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强化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不和谐。然而,追求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这一追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子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体育:体育本质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立和构建和谐体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体育理论创新的时代需要。和谐体育是人类和谐改造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三个维度构成:一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基础和出发点;二是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条件和机制;三是以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和落脚点。和谐体育具有绿色、休闲、人性化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根植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所代表的相合不散的内核精神,所包含的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自身之间和谐的丰富内容,所体现的"和为贵"的独特价值是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最丰富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的表现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并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无上境界的和谐思想,为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哲学高度上来说,是一个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和谐社会的构建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及与社会环境和谐两个层面,其哲学本质就是抑制人类的自然贪欲本能,善待他人和世界万物,让社会生产和消费回归其自然属性,建设一个低熵社会.这一切,都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学说原理决定的.因此说,和谐社会的哲学本质和依据就是构建低熵社会.  相似文献   

18.
体育作为社会安定方面的“安全阀”,应该积极、主动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它在控制和化解人类攻击行为方面的作用以及提供的精神资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体育对人类自身的关怀以及它在教育手段、健身方式、竞赛形式的作用与功能决定了体育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三次对话——浅论诗人生命体验的跋涉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与自然的对称关系中,既有崇敬中的惶惶情愫,也有企图征服的大胆渴望,更有在平衡心境中的超越、契合。西方叙事文学用两千年记录下的人与自然的三次对话,浓缩了西方抒情诗人近二百年间的生命体验。这其中包括:一、自然崇拜情结;二、人与自然的对抗融合;三、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四、中西诗歌的共同指归。  相似文献   

20.
向往和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庄子将自然哲学引入社会哲学,以天道论人道,在2000多年前较为深入地讨论了社会和谐问题。庄子的和谐社会论主要涉及人的个体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面。而其最为经典和最富有现实意义的是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