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新课程已实施多年,它以其极大丰富的内涵给现行高中数学课堂注入了不少活力,也颠覆了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正是由于内涵太过丰富,许多教师对此理解不够深刻,存在片面现象.于是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将原本浑然一体的教材搞得面目全非.为了真正能贯彻好新课改,一线教师首先要理解新课改理念,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用好手中教材,从“制高点”把握它,做真正课改的承担者和传递者.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由苏州市教科院组织的高中课改展示活动在常熟举行,三位教师同授一课——“抗日战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笔者也从中深受启迪。一、教学的设计理念——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改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效果也远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好得多。  相似文献   

3.
在前不久举行的安徽省第三届“教坛新星”评选活动中,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听了其中七位选手执教的“基本不等式:√ab≤a+b/2(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这节课,颇有感慨.也引发了对这部分教材及其教学的一些新的思考.现就本课内容,从如下三方面谈谈教师该如何“善待”教材,“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4.
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教教科书”,固守传统的“唯教材至上”的僵化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益低下。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更新知识储备,运用不同史学范式有效整合教材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不同史学案例有效整合教材资源;重构知识体系,根据不同历史线索有效整合教材资源。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思路中的“教教材”,到课程改革以来的“用教材教”,体现了尊重学生数学知识构建的实质。研究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坚实基础,“走入”教材之后再“走出”教材,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用教材教”的基础是研究学情。  相似文献   

6.
2009年是浙江省实施新课改实验后的首次高考,也是浙江省自主命题文综历史的第一年。面对新高考,老师们有着很多的不适应,难免出现低效的课堂教学。本文通过对三类典型复习课的反思,渗透先进的课改理念,逐步实现由“旧史观”转向“新史观”、“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的三个转变,积极探寻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时下,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已成为新课改的主要理念。但老师们在实践操作中依然迷茫,有的依然在“教教材”,有的则架空、脱离教材,偏离了。用教材”的最初旨意。到底如何才算真正用好了教材呢甲笔者从操作策略上对“用教材”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用教材教”已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的基本理念,并进而成为其课堂实践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然而,实践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在使用“用教材教”这一标准进行评价时还存在着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的情况。明确“用教材教”的评价要点,是衡量语文教师对该问题认识深度的标尺,也是促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怎样才能真正走向“用教材教”呢?2009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给了我们三点启示,即“用教材教”必须坚持“两个基点”,运用“三种策略”,强化“四维综合”。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从不备教案,备学案的备课模式;改“教”为“学”的教学方式;从“授知者”变为“导学者”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三方面实现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数学教材有了较大的改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和实施新课改,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高中数学新教材,并与旧教材作对比,认识新教材中传递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改精神的感召下,许多高中数学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数学教学习方法和技巧,开始注重教学方式的层次化和多元化。为了优化数学课堂,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课前精心备课,对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研究并做出应对方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别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政治学科基本的教学方式是“教教材”,即确定目标、传授知识、完成任务,做到了这些基本算得上是称职的政治教师。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决定了教师“目中无人”,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使“照本宣科”成为最普遍的教学行为。新课标要求教师摈弃“教教材”的旧教学观,树立“用  相似文献   

14.
张丽 《语文天地》2013,(10):31-32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从2004年推出至今就以选文量的增加与呈现方式的大胆创新彰显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空间。教材编写组实际上期待语文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在提醒教师,教材不是“圣经”“法典”,而是教学所凭借的资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人对教材的使用感受,谈谈对这一适应新课改而诞生的实验教材的整合运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2013,(6):87-88
也谈“用教材教” 批判“教教材”,提倡“用教材教”,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一种时尚,曾被老师们捧为信条,一度“疯狂”,甚至出现了藐视教材的倾向,大张旗鼓地“用教材教”着!最近一直在琢磨着新课标要不要强调“用教材教”?如何体现其本意?  相似文献   

16.
1问题提出
  江苏省从2005年秋季开始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苏教版高中数学实验教材(单墫主编)在充分遵循新课改精神,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以新颖的视角、创新的手法对高中阶段的知识进行精心的设计、艺术化的“剪裁”和整合,体现了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这一核心的理念。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对新教材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新奇”转入“挑剔”,不唯上,不唯书,开始用自己的眼光重新审视教科书。苏教版高中数学实验教科书每页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地方除编者添加的少量说明、图形和数学家介绍外都还有不少的“空白处”。这些“空白处”编者的意图是什么?师生使用情况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受到师生的重视?是否具有编者所期望的使用功能?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连云港市海州区的三所高中的部分师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师生对“空白处”的使用情况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期为新课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美华 《福建教育》2010,(1):58-58,64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需要说明的是,“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施教,目的是更好地使用教材,达到用活教材的效果。这就需要科学教师把握好“用教材教”的“三字诀”——读、用、改。  相似文献   

18.
翁广欢 《课外阅读》2011,(4):72-72,58
当前课堂流行教学行为之一就是阅读拓展。新课改理念也强调:“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从这点看,阅读教学中的拓展,绝对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但有的教师用得不当,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下面就出现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确这一点,有利于我们从总体上去把握新课改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而目前大部分的教师也都认可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但遇到具体的教学情境时仍然存在对学情把握不足、对课标解读不够、对教材理解不深,以及自身素质水平、业务能力等各种阻碍因素,尤其青年教师在常态化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都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最大的特点是不要“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在此,笔者想结合自己二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用教材教”的理念,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