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时期,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和开明官绅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极力提倡研究现实问题,匡救时艰,使久已消沉的"经世致用"思潮骤然复兴,成为鸦片战争时期治理国家、改良社会、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清廷的闭关体制虽然被冲开了缺口,但“闭关锁国”思潮并没有得到清除。这一思潮在战后的惰性延续,表现在经济、化、海防和外交诸方面。其延续的原因,主要是华夷观念的影响、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和清廷统治在政治上的神经脆弱。这一思潮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逐渐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以及司法等多个领域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同时鸦片战争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道主义思潮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主流,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显示了一定的影响力。从改良运动时期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人道主义思潮对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影响,历经自改良派、革命派到民主派的相继推动,呈现出了阶段性分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同时在客观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政治人物,也是文化战士。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对中国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的革新、西方文化的输入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等许多问题上,都提出了一些与早年倡导新文化运动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些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一些代表人物即开始了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友奠定了思想基础。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太平天国领袖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则是中国人最早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付之于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则在不同层面上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从经济上升到了政治、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进派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率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从而为在中国实现近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身的成长土壤,本文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表现中梳理实用理性主义在中国的传承脉络。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心理中寻找“实用理性”的因素;并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实用理性”的区别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加以诠释,证明“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人类社会转型角度看,近代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从历史进程看,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进到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经世致用"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早期现代化的视角入手,探讨“经世致用”传统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实现近代转型的关系,揭示了“经世致用”传统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学的最初依据,是实现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的重要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之所以得以成型和存在,全在于其独特岸异之处。独特性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湖湘文化自不例外。从黄宗羲在《宋儒学案》中将湖南的学术文化现象诠释为“湖南一派”以来,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景观就茁壮发展起来。湖湘文化之为湖湘文化,其独特性的最根本之点,就在于其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这一文化传统自古至今贯穿湖湘文化始终。据我们的分析,湖湘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大致有三次孕育经世致用思想的高峰期,并且,这三次高峰期与湖湘文化发展的高潮同步。首先是屈原、贾谊时期。这一时期以屈、贾二…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它引进西学、变法改政,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很大。本文重点分析戊戌维新思潮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经世致用思想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继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容闳作为鸦片战争以后第一个到西方接受西学的最早的中国人之一,作为第一个留美毕业生,他的一生是为寻找中国近代化而不断探索的一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贡献表现为提倡并促成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探索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探索中国近代的民主政治等三个方面,本文试图嗣绕容闳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探索的具体表现和贡献作一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的海军教育,肇始于水师船政学堂的创办。这是清政府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在体会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之后,以学习西方“求强求富”为目的,开始筹划海防,创建海军,其前提和标志就是创建海军水师船政学堂。关于创建水师学堂的动因,是极其复杂的,对清廷统治者和开明地主洋务派而言,更是极其痛苦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湖湘经世致用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从南宋开始,又跟理学结下不解之缘。它继承和发扬了理学的优秀文化传统,如讲入世,重躬行,通变化,讲"修齐治平",主张经邦济国,以天下为己任,而不单纯舞文弄墨。在湖湘学子中不乏著名的理学家:如,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理学的集大成者王船山和理学的实践者曾国藩。此外还有洋务运动的代表陶澍、魏源、左宗棠等,可以说湖湘经世致用有深厚的理学传统。  相似文献   

18.
吴志杰 《教师》2016,(5):52-53
魏源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也是晚清时代以林则徐、龚自珍为代表的"睁眼看世界"的开明知识分子之一。文章重点分析了魏源的"经世致用"观的基本内容,并且从两个方面论证了魏源"经世致用"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中国,在欧洲风暴的冲击下,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起步。从本质上来说,现代化乃是一种化的变迁,是传统化在新的经济政治和外来化冲击的条件下发生的深刻变革,并由此而导致新的经济政治的长足进步。因此,伴随着晚清中国现代化的起步与发展,中国现代化思潮也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演进着,从观念和化的深层结构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何时期翻译活动的开展都受到特定历史条件和文化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对翻译的目的、题材的选择以及翻译理论的发展诸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讨论了鸦片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期间中国翻译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总结分析了该时期翻译活动的历史务件和思想基础,论述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