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三到万》是篇课内自读课文。阅读帮助积累,点点滴滴,由少到多。不但课本中的讲读课文有利于积累,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材料等都无不从语言材料、写作方法、思想认识等方面提供养料,帮助提高语文水平。《从三到万》可以给我们增加一些什么积累呢? 就说它的题目吧,它很有点特别。究竟是什么意思?以它命名的文章又是写什么的?这在刚翻开课本时,是难以理解的。等到读完课文,才知道作者只是借用明清笔记中的一个故事,论说了有关学习的、普普通通的内容。作者的巧妙在于没有沿袭“谈循序渐进”、“重视积  相似文献   

2.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该教什么,应该说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教材的编排意图很明确。单元“导读”规定的单元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了解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并把这种方法应用于自己的作文练习。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只要求学生弄清三个问题。1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2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3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如果从积累材料的角度来欣赏这篇环保色彩十分鲜明的文章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3.
新的英语教学大纲强调加大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的量,特别是要注意扩大语言材料输入的量。语言的输入有听、说、读、写等各种途径,但背诵这个古老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容易被忽视。背诵在语言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教学手段,任何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在初学阶段都有一个模仿的过程,而模仿必须先有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必须以丰富的目标语语料积累为基础。在英语课文的教学中,背诵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输入,是学习和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4.
顾洺 《中学教学参考》2013,(22):102-1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们该如何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呢?这是每一个高中英语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做好课文教学工作 阅读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需要平时的积累和关注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课文教学无疑是开展阅读教学的最佳平台.  相似文献   

5.
有不少学生,在高考写议论文时,常常为材料的贫乏而大伤脑筋,这固然与平时不注重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不会灵活运用材料,不能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即不会“一材多用”。因此,要使高考议论文写作不至于空洞说理或者运用老掉牙的材料,除了平时留心积累之外,掌握一点“一材多用”的技巧,同样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有不少同学,在高考写议论文时,常常为材料的贫乏而大伤脑筋,这固然与平时不注重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不会灵活运用材料.不能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即不会“一材多用”。因此.要使高考议论文写作不至于空洞说理或者运用老掉牙的材料,除了平时留心积累之外,掌握一点“一材多用”的技巧,同样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平时一遇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是抓耳挠腮,到处找作文选来看,抱怨不知道怎样写。语文老师也常常是感到作文不好讲,抱怨学生写作水平低,难提高。高中现阶段没有专门的适合学生用、老师讲的写作教材,但如果善于挖掘的话,语文课本其实是一本很实用的写作教材。老师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常常将注意力放在思想内容、情感、基础知识的积累等一些方面,如果我们能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将每  相似文献   

8.
许军 《小学语文》2012,(12):52-56
武松打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甚至在戏剧以及多种曲艺形式中都有与之相关的作品。人教版教材从《水浒传》中截取精彩片断,编成《景阳冈》这篇课文。故事因酒而起,至今好多人一说起武松打虎,就会想起“三碗不过冈”的酒旗。我们来看课文中武松在酒店喝酒的豪气。  相似文献   

9.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有一个空白点: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离。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任务驱使,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要授受完的,课文教学任务不完成,就等于没完成教学,而作文一般只要求完成一定数量,很多老师都不能很满意地完成学期任务,但这样也没人深究;二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课本设置的课内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补充和延伸。这类课文要求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每篇课文一课时。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不注重学法指导,不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是把它处理成讲读课文。如何处理这类课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明确教材特点,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法、学法。从讲读课文到课外自读课文的过程来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课内自读课文处于由扶到放的中间环节上,属于半扶半放的那一类;从课内自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来看,课内自读课文紧承于讲读课文之后,利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来学习这类课文,其编者意图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陈建先 《江苏教育》2022,(33):40-43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不能一味说教而不见语文,而要遵循语文课程之“本”,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出发,紧紧抓住语言运用这一基础素养,坚持语言材料积累,坚持语言意义理解,坚持语言文字运用,坚持语言方法迁移,坚持语言个性创生,让革命文化在儿童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扎根。  相似文献   

12.
作文素材不在多,而在精。试想,课堂上学了那么多课文,课外读了那么多美文,考场上提笔作文时又能想起多少?所以,平日要积累能"多用"之"一材"。这"一材"当然不能是细小、芜杂的,必须是大而化之、寓万于一的典型素材。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阅卷中发现一些考生文笔本不错,但最终不能得高分,这是很可惜的。笔者也对一些得三类文、四类文作文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发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考生空话连篇,泛泛而谈,在文中找不出一则有效证明观点的材料。也就是说学生的材料积累太少了,不能有效地为写作服务。有些考生说,在备考阶段,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哪来时间去收集、积累材料呢?这是实际情况,但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这一观点,早为广大教师所熟悉;但在实行中,会遇到三种问题,我这里姑且称为“三题”。一、取例材料涉及多篇课文.怎么办?教学中,有时为着解决某一知能点,需从多篇课文中取例,而这些课文又不在同一册书上,教学时很不方便,怎么办?从多课选取材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材料在已经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写作时最大的困惑是虽然了解社会热点,但不会结合生活运用素材;虽然背了很多精美语段,却不能结合生活观察思考。把学和用割裂了开来,积累的材料不能用到作文中,了解的时事不能结合自身实际,不能小处着眼、大处立意。怎样才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来提高作文得分呢?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新动向,就是从课文中选择材料,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关联起来,推陈出新。命题材料回归文本(课本),改变“教考分离”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这一课的内容是围绕本单元“注意积累材料”这一训练重点编排的。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写他在西湖玉泉公园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中视课文为例子的做法,很值得反思。在古代,从“三百千”到四书五经,文本就是学习的对象或内容,而不是什么例子。现代以来,有了一个语文的学科设置,课文或文本就下降为例子了。降课文为例子的做法,体现了语文学科自身的追求,这本来无可厚非。尤其是横向比较来看,各学科大都有自身的知识或对象,语文也不例外。不过鉴于语文学习的特殊性,有些做法仍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8.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作文的材料应丰富、新鲜,有个性色彩。可见材料的积累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高三的学生却常常感叹作文难写,缺少素材。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则大发作文素材,令其死记硬背,又显得多而杂。而这些作法常常舍近求远。其实,就高中所学过的课文,可用的材料就很多,因此如何学会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巧用课文中的素材,拓宽作文思路,丰富作文内容就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徐楠 《新课程研究》2009,(2):154-155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阅读,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来说,学生不能很好地阅读所学课文,对文章主题不甚了了。考试中遇到阅读也倍感吃力。尤其是科技文章阅读,不能筛选信息,也不能整合信息。至于在作文过程中,就更不能很好地谴词造句、表情达意了。如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学生往往没有很恰当、很充足的论据。无论是从眼前的学习、还是从长远的成长来看,学生的这种状况都是不容乐观的。  相似文献   

20.
孙云 《考试周刊》2013,(97):48-48
<正>小学中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进入写作的门槛,对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提高一个层次。教师如何指导中年级学生写作呢?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是相当重要的。从小学生作文整体来看,没有一定的语言、素材、写作技巧、作文修改方法,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来的。一、摘抄课文佳句,丰富语汇新课标明确提出积累词汇、加强背诵的要求。如何积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