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有在两大数学猜想中贡献突出,一是哥德巴赫猜想,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4”、“3+3”和“2+3”、“1+4”。潘承洞证明了“1+5”。陈景润证明了“1+2”。二是庞加莱猜想,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彻底证明了这一猜想。运用汉密尔顿一佩雷尔曼的理论。朱熹平和曹怀东第一次成功处理了猜想中奇“异点”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数学猜想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使用价值。文章首先介绍了数学猜想与数学猜想的一般方法,通过对数学猜想一般方法的分析探究数学猜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会涉及以下几种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教学模型思想、猜想反驳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强调“两种价值”的体现,一是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价值体现,二是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的人格发展中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一幅地图上,凡是有共同边界接壤的国家,任何相邻区域的颜色都不同,那么最多需要几种颜色?数学家要告诉你:四种颜色已经足够。但是,长久以来,没有人能证明这个猜想,它成为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并且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它叫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  相似文献   

5.
四色猜想     
名的“四色问题”也是与拓扑学发展有关的问题。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根据元极学中“和”的理论,“和”是认识自然的准则,分析了数学中数的运算、命题证明、函数等蕴含“和”的思想,揭示出“和”在研究数学对象的关系时,具有一定的价值,元极学与数学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史上,曾出现过很多著名的猜想,而正是为了证明这些猜想,人们对这些猜想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猜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更是解决问题或促进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方法。猜想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猜想带给学生发现的喜悦,猜想教会学生多变的思维,猜想指导学生解题的方向,猜想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猜想让我们的数学世界不再枯燥,猜想让学生领会了数学的奇妙,猜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猜想带给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史学分析方法全面探讨了数学猜想的特点、类型,提出方法及解决方法。揭示了数学猜想的方法论意义体现在不仅是推动数学理论发展的强大动力、创造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科学方法论研究的丰富源泉。  相似文献   

9.
丘成桐是著名的华裔美籍数学大师、1983年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获得者,获奖时年仅34岁。丘成桐原籍中国广东,后来迁居香港,1966年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197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博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哈佛大学数学教授。1994年6月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并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由此成为第一位荣获菲尔兹奖的华裔人士。本文是丘成桐先生2005年7月4日在“浙江人文大讲堂”的讲演,原文较长,本刊节选了其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数学定理严格证明了非传统数论是对人类社会全部科学体系的重大突破,科学地引进了有关自然数性质的PRC公理、哥德巴突赫公理、斋藤慎二公理,严格证明了Peano公理系统的不完备性,突破了Peano公理系统对于数论的垄断地位,使数论从传统数论发展到了《非传统数论》。本文还科学地指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四个误区.笔者通过多年大量正确的计算,找到了费尔马猜想、PRC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斋藤慎二猜想等四个猜想为什么成立的规律,并用这些规律以数列极限为工具,用一个定理同时证明了这四个猜想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数学的精髓。“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的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有利于教师以较高的观点分析处理小学教材。本论文从分析教材和参考教育资料上探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搜索和概括小学数学中几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策略,例如符号化思想、数学模型、统计思想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中证明:有目的、有计划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从中受益,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现象。是数学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的进步离不开数学猜想。了解数学猜想形成的方式、特征、提出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能获得数学发展的机会,大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他拒绝了菲尔兹奖 2006年8月,当陶哲轩与其他两位菲尔兹奖获得者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接受全世界数学家的敬意之时,另一位菲尔兹奖获得者,世界七大数学猜想之一的“庞加莱猜想”的攻克者,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身影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这也是菲尔兹奖历史上第一次有获奖者拒绝领奖。这倒不是因为佩雷尔曼与国际数学家大会有什么矛盾,而是因为这位老兄根本就是个“怪人”。  相似文献   

14.
哥德巴赫猜想有新解众所周知,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有名的猜想,就是“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简称“(1+1)”,是世界上数学难题之一。许多数学家已经付出了极大的辛劳,证明从(9+9)→(7+7)→(6+6)...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文化》2006,(7):4-5
“七大世纪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近日被科学家完全破解。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其“最后封顶”工作——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曹怀东运用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和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理论,以一篇300多页的论文给出了世界级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杨乐都对此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张景中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博士生导师。他不仅在数理科学领域成绩卓著,开拓了定理机器证明的理论与方法,创立了“教育数学”的思想,而且在科普创作方面也造诣颇深。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数学猜想,你也许会立刻想到被喻为“数学王冠上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但若问你:数学中还有哪些重要猜想?你也许会摇摇头,或只说出一两个,对其他的便一无所知了。殊不知,数学就像汪洋大海,数学猜想数不胜数,哥德巴赫猜想只不过是千百个猜想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许社华 《知识窗》2011,(4X):47-48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数学教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应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主。猜想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本文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不只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同时是一种思维模式,它所产生的结果是“数学思想”的体现。对数学思想深入的理解会使我们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主要谈及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如何更好的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这个领域里,存在着许多让人怦然心动的“猜想”。诸如,人们早已熟知的“哥德巴赫猜想”、“莫德尔猜想”等等。它们像巨大的问号,吸引和激励着探索者运用自己的智慧,去给它画上圆满的句号。1952年,美国著名数学家卡勒比提出了关于高维空间曲率的一个几何理论的假设,被称为“卡勒比猜想”。这一“猜想”,以她无限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世界许多著名数学家顶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