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乔慧 《采.写.编》2021,(1):165-168
盖格尔是德国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开创了用现象学方法分析审美心理审美体验的先河,因而成为现象学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价值论美学,《艺术的意味》一书在审美价值主客统一的基础上划分审美对象与主体的层次,又吸纳心理哲学和生存主义哲学形成独特的开阔视野.探讨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盖格尔的现象学美学方法为我们探索审美活动提供全...  相似文献   

2.
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与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古希腊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美本身”这一要领到鲍姆嘉登对美学内涵的界定,再到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及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命题的提出,美学始终处于认识论的范畴,具有较浓厚的理论色彩与纯思辨色彩。直到20世纪初期,存在论才开始被引入美学研究领域,并于大半个世纪以后再度勃兴,逐步进入主流美学思潮。西方现代美学由此实现了由哲学美学到人生美学的转向。著名美学家曾繁仁先生的美学探索也经历了一个由认识论到存在论的过程。他新近结集出版的《…  相似文献   

3.
李艳华 《大观周刊》2011,(44):144-144
写意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精粹。所谓写意,若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写意之“意”,体现了人类对客体世界的审美认识;而写意之“写”,则是人类表现对客体世界的审美认识的方法。这样看来,“写意”这个美学范畴,已经是一个既凝注了世界观又涵括了方法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了。  相似文献   

4.
对编辑美学原则及其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左军 《编辑学报》1995,7(4):224-226
“美学是哲学性质的科学,它对各门艺术理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对于编辑艺术来说,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作理论指导,可以减少盲目性,使编辑审美追求由不自觉走向自觉,从而提高出版物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现代传播》2002,(2):21-26
“审美观照”是一个颇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审美范畴 ,在学术界被广泛运用 ,但却并未得到学理上的建构与阐析。“观照”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观照是在艺术创作中摄取、形成审美意象的重要途径。审美观照不是一般的观看、观察 ,而是审美主体在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之后 ,以充满独特情韵的眼光来看对象物的观赏与晤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观照的主要方式 ,是“仰观俯察”、“远观近察”的“流观”。中国的审美观照方式与传统哲学中的道家、佛学与理学都有某些内在的联系。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意境 ,是与其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艺理论和美学的专家学们常常把“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艺术纳入美学范畴,把艺作品看作是作家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然而,却很少能包容新闻及新闻报道登堂人室,甚至有人明确提出新闻作品不能进入主体的审美视野和进行审美观照,笔以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认为新闻“来源于生活”而又“拘  相似文献   

7.
影视动画大体上属于影视门类的艺术形式,但又包含了大量美术视觉传达的特性.探讨影视动画美学视觉传达的研究范畴,不妨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如果,美学的方法论也适用于影视动画美学的研究,便可选取文艺学、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论对影视动画作品的不同角度进行美学应用分析,如“象征研究法”、“精神分析法”等,从而找到打开影视动画作品美学意义存在途径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与新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科的属性来讲,这两门学科都不是非常“专”的学科,而是属于比较“泛”的学科。从题材上来说,新闻的内容几乎可以包含所有学科;美学也与它有点类似,可以拿来“审美”的东西,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学科。  相似文献   

9.
梁娜 《大观周刊》2012,(47):45-45,33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和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学》是西方美学和哲学史上最宝贵的一份遗产。西方的悲剧学说主要起源于古希腊,而古希腊的悲剧学说主要体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中,他《诗学》中的悲剧论影响了西方悲剧学的发展和演变,为西方“悲剧”这个范畴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剖析悲剧的艺术特征、构成要素、审美意义和价值, 在论悲剧中展开他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鱨ѧ��ѧ�����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角度对情报学进行了系统的哲学基础研究,得出了情报学的本体论基础是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情报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价值美学也叫做价值论美学,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它建立在哲学价值的基础之上,是将审美活动当做是一种价值活动来进行研究与探索的一门学问。对于审美活动来说,价值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少了价值评价的审美活动可能连审美都算不上,审美活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价值评价活动。笔者主要分析价值美学理论下影视传媒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旭  孙红 《今传媒》2016,(12):148-150
审美同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审美方式的特有表现.二十世纪初西方出现审美主体间性转变,而审美同情在物我合一,间性交融的本体论层面的追求则体现了审美主体间性特质.中国书法创作的两个阶段是书者通过审美同情的方式对于被欣赏对象和创造对象情感的体验过程,是审美主体间性的活动.当代书法创作流于形式主义,出现审美主体间性的缺失现象.文章尝试从中国书法创作的视域下解析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并提出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对于当代书法创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装帧设计中的“意”(二)刘丰杰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术语之一,它是在唐代田佛学引人“境”和“境界”的概念后,逐渐演化成的艺术批评术语。意境,指乏术家的审美体验、理想、情趣以及再造客观现实交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层次和高度。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层面来说,沉浸其实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概念和古老的美学问题,无论是我国古典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境界”,还是西方酒神文化中的“狂迷”、悲剧文化中的“净化”等都是沉浸感的重要美学特性。通过对“沉浸”概念的追溯、数字时代审美感官问题的分析、数字沉浸式艺术审美发生机制的探讨,结合传统美学范畴与命题中的“意境”“审美经验”“审美距离”“移情作用”,从美学的视角考察沉浸式体验,有助于为数字艺术领域深层次情感的共鸣、知识的传递、趣味性的设计等审美发生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由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构成的哲学内核中,方法论连接本体论和认识论,认识论决定方法论并主导科学技术。在科学哲学的科学发展范式框架下,指出科学应符合逻辑性、可检验和定量化三性原则。图书情报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在哲学上归属认识论主导,其发展特性应符合科学三性原则,研究程式适用2S2R模型。倡导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适取定性或定量方法,并提出以广义二重证据法思想实现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实证检验与理论推演的双重整合。图2。表1。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6.
吴娇霞 《大观周刊》2011,(19):71-72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书法中所透漏的审美和艺术体验,能给人带来诸多的内在思考和心灵震撼。一旦深入学习书法,就会发现它内在的艺术意蕴和美学魅力。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书法.并分析了书法之中所含的审美及艺术——包括虚和实、形态和情感的特殊魅力,以及其传承和进步之处,从而表达了重视书法美学意向的研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邢继洪 《大观周刊》2012,(50):40-41
在我国理论法学界,关于法律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存在两个基本观点:1、法律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或说法律是人的行为规律;2、法律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笔者认为,这两个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从哲学上讲,法律属于价值论中的规范领域,客观规律是属于本体论中的基本范畴,法律规范与客观规律有本质区别。反映是认识论中的范畴,它与价值论中的法律规范也有本质差别。而且,法律规范不一定都要符合客观规律,有的要尊重,有的要遏制。这是由于有的行为合规律也合目的,有的行为合规律但不合目的。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应谨慎提"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在图书馆界有一定影响,本文分析指出“用户对”是借助一种错误的认识论表述形式来表达一个特定价值取向的价值论命题;价值论在一定的条件下,用户的需求是对的,有其积极意义,但这又容易和用户平等、效益等重大问题缠绕在一起,引起新的混乱和矛盾。以用户的需求作为图书馆价值标准是片面的,故应谨慎提之。  相似文献   

19.
广播节目以接收方便独秀于媒体之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融合于听众的审美活动之中。如何发挥其通感与联想的优势、提高主体的审美趣味,是我们应该很好研究和探讨的美学课题。审美主体──听众的审美趣味,是对广播节目质量层次、高标准的美学要求。法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说过:“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美学’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黑格尔又说: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广播节目从采访、写稿、编辑到录音、播音、合成、制作,最后通过技术发射,传播出去,是一门严密性极强的综合艺术,只有以…  相似文献   

20.
杨毅 《东南传播》2022,(2):56-60
本文尝试将“电影工业美学”放在“主旋律”的谱系中加以考察。从“新主流电影”到“电影工业美学”体现出“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做出的历史变迁、产业调整与主体重构。电影工业美学的提出源于产业化生存下的新力量导演的创作实践,但单纯强调经济因素的看法不仅掩盖了当下电影产业的真正问题,也遮蔽了“新力量”真正的潜能所在。“主旋律”与“新力量”应当在情感结构的层面上发挥积极作用,充分调动起创作主体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作用。想要认识到电影工业美学的真正价值,有必要重新回到“电影是什么”的历史起源,在全球产业革命的前提下调动创作者的主体性,进而形成电影工业美学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