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多”与“多么”字的感叹句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副词“多(多么)”赋予了句子强烈的感情色彩,使感叹句有明确的对象性,并且它们的句法位置都很灵活。但带副词“多”与“多么”字的感叹句在语义和语用上具有情感强度和交际效果的差异,句法结构方面的个性特征差异更加突出,集中表现在几种句式或结构对“多”和“多么”选择上的不同倾向性。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多(么)”作为感叹标记与其所修饰的名词相互适应,进行语义协商,从而临时性地滋生出整体意义,所形成的“多(么)N”感叹结构主观性强,言简意赅,而且具有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梁栖英 《快乐阅读》2011,(20):157-158
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它表示说话时的惊异、喜悦、气愤等情绪。感叹句句末用感叹号"!",读时用降调。感叹句多用how和what引起,how和what与所修饰的词放在句首,其他部分用陈述语序。  相似文献   

4.
"多(么)A的N"式感叹结构焦点前置,言简意赅,表现力强;句法功能多样,在句中主要做谓语,用来对主语的某种特质或属性进行评价性咏叹。当其出现在复句中时,一般处于起始分句或结束分句的位置上,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近代汉语中的"我把你这(个)NP!"句式从结构角度看,是一种特殊的"把"字句,省略了谓语成分;从语气角度看,它是一种感叹句,通常用于詈骂,感情色彩突出,仅限于在口语中的特殊场合出现.从整体上讲,它是一个语义自足的句式,不表示省略,强调责骂的对象;该句式不仅具有"把"字句和感叹句的语用特点,还具有其自身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学术界围绕"振聋发聩(瞆)"一词展开了一场争论.有人认为这个成语"组词没有客观依据",因而是错误的,在规范性和理据性上都是站不住脚的.要再使用就应将"聩"改为"瞆".为澄清这种用所谓"客观依据"来检验一切语词"意义理据"的错误观点,本文对"振聋发聩(瞆)"一语的版本依据、意义理据、源头流变等进行了辨析考证,认为这不过是一种修辞上的夸张性的比喻说法,应重视文学修辞语言与科学逻辑语言的区别,对"振聋发聩"的版本依据和意义理据不应再有怀疑,对它的规范地位不应再有动摇.  相似文献   

7.
《孽海花》中以语气词“哩”为标志的感叹句的大量出现与该作品带有苏州方言特色有一定关系。“哩”字句在语气上比一般语句夸张、感叹色彩重;在结构上多采用复句形式,有利于《孽海花》中人物个性特征的塑造。至今“哩”在晋语和吴语等方言中仍然很活跃,但在北京话中已经消逝。  相似文献   

8.
简化字中有一些字的声旁是"卖(卖)",实际上应该是"(買)',这是隶变后字形相溷造成的.经传中多不见"(買)"字,而常见"儥"字,实则二者为一字之分化,"(買)"字后以假借字形"鬻"或"粥"行,"儥"字则仅见于经传中且鲜用,他们所代表的字义逐渐被"买"和"卖"取代,这是因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9.
关于现代汉语语气词"吗"的来源,学术界有基本一致的看法,认为"吗"来自"么",而"么"来自"无".<红楼梦>产生的年代正是"吗""么"使用的过渡阶段.本文对<红楼梦>中"吗/么"的用法进行分析,从而可以考察其从宋元到现代在用法上的顺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
感叹句有显性标记与隐性标记之分.汉语感叹句的显性标记主要有副词、指代词、语气词、感叹词、叹语和感叹号;英语感叹句的显性标记主要有how、what、感叹词、一些固定说法和感叹号.借助显性标记,可以将典型的感叹句区分出来.汉语和英语感叹句的显性标记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杨清澄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31-132
对《左传.僖公四年》“寡人是征(徵)”中“征(徵)”字的各种注释进行了较为广泛考察,通过对比品辨,认为训之为“责问”比较合于原意。  相似文献   

12.
在敦煌文书中,频繁出现张擖(扌夭韭)、李擖(扌夭韭)、康擖(扌夭韭)、刘擖(扌夭韭)、安擖(扌夭韭)、石擖(扌夭韭)、孙擖(扌夭韭)、令狐擖(扌夭韭)等某擖(扌夭韭)之类的名字.实际上,擖(扌夭韭)并非某人的真实名字,而是其绰号,反映了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这些人一般经济条件差,生活贫困,以借高利贷艰难度日;社会地位低下,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苦群众.  相似文献   

13.
进入"多(么)V~"感叹格式V处的动词主要是心理动词和使令动词。心理动词的使用让整个格式带上很强的主观色彩,而使令动词的使用置感知主体于被动感知的地位,整个格式因此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体验性。此外,还有少量双音节动词和三音节动词及其复合结构,这些动词(结构)由于句法格式的强制作用,发生转喻,生发出抽象的程度义。  相似文献   

14.
龙东林 《考试周刊》2010,(45):24-26
本文以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切入点,从翻译的语言、结构、过程等方面,集中阐述了在翻译中译本的多相性产生的原因,以及翻译标准多相面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马祖毅在他的著作《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中将历史事实和翻译活动结合起来,系统的回顾了中国自夏商开始直至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翻译活动,对帮助翻译初学者了解中国翻译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里""里面(里边/里头)"与名词组配时既有共性又有倾向性差异."里""里面(里边/里头)"都可以与名词组配,但是在组配对象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里面(里边/里头)"与划界物类、群体集合类名词的组配能力强,"里"与非离散物类、抽象事物类、时间类名词的组配能力强."里""里面(里边/里头)"与名词的组配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UG(CAD/CAM)"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OBE理念,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以成果为导向制定了课程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建立网络课堂;强化校内外实践;改革课堂考核方式,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机械类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9.
对2005年至2014年十年间CNKI中国知网上收录的公开发表的翻译硕士(MTI)期刊论文从文章数量、期刊分类以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做了统计分析,旨在了解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的现况、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翻译硕士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B)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在这五种能力中,翻译是最难也是最高层次的技能,而且现阶段在电大网考中学生的翻译能力也极为薄弱。本文针对英语翻译教学,通过应用课文中的词、句的语境教学翻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