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理相通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的教育界 ,不约而同注意于通识教育 ,这是值得称道的现象。最初提出这一议题 ,当是针对人文与科技两个领域之间不仅有一条鸿沟 ,而且由于科技知识领域不断扩大 ,这条鸿沟也随着变深变阔。于是通识教育的意义 ,似乎相对于科学教育 ,意味着加强人文教育。其发展的源头 ,当初提出人文/科学两个文化的赫胥黎与斯诺诸人 ,其实是指出人文教育之中 ,没有注视科技知识。一般人未必是文盲 ,却大多是“科盲”。近代数十年 ,这一现象并未有显著的改善。反之 ,由于科技知识的领域发展迅速 ,日新月异 ,更由于学术分工日益细密 ,专业的学者在本门…  相似文献   

2.
摈弃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新花招”,简简单单的教语文,扎扎实实的学语文。通过词、句、段、篇的训练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为学生写作打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期望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疑"与"趣",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小学数学课堂若能以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联系两者,找准"疑"与"趣"的生长点、发展点、相通点、相融点,学生就能体会于疑趣、沉浸于疑趣、享用于疑趣,改善学生的课堂生活品质,从而达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和谐统一。"疑"与"趣"相通的课堂其基本特征是所有活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处在低水平状态,表现为学生作文内容空洞、乏味,捏造事实,千篇一律。究其根源,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脱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人为地拔高作文训练的要求,忽视了生活实际。那么,如何联系生活,让作文教学返朴归真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在教师们经历了课改理念的广泛汲取,课程实施的初步尝试,教学方式的表面转变后,愈加感到课程改革的深邃与不易,对教师的专业特征有了飞跃性的认识,教师专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智慧”。教师实践性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它的获得不能靠单向的“授课”式的教师培训模式,最朴实有效的策略和方  相似文献   

7.
21世纪,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以人的心性、潜质的充分发展和自由发展为内涵的人格教育的理念渐渐苏醒。世界各国母语教育,在重视语言能力开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工作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学生面对学习的顺与逆,考试竞赛的成与败,参与活动的得与失,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初中生正处于情绪感受性最敏感的时期,健康情感形成的最佳期,是社会性依恋情结的奠基期。而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情感资质,对学生情感发展和整个美好心态的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远离情感,知识之花将会枯萎;脱离情感,品德之魂难以铸就。但凡成功的教育,都不能缺少师生双方的情感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与文本对话、创设情境中、情节空白处,通过这三个方面涵泳文本情感,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情理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问题,立意于既讲理又讲情的情理架构,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三方面分别予以阐释和论证。认为在教育观念上要具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智慧"之魂,在教育内容上要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世界"之道,在教育方式上要应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教化"之求。  相似文献   

11.
王燕 《四川教育》2008,(2):68-68
【案例1】在“毫米、分米的认识”这节课下课前,我提出问题:“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成都到北京的路程有多远,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不好计量,数字太大了。”此时,我设置悬念:“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这样,在揭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教师要引领着孩子走进课文,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让语文课与孩子心灵相通,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很高……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不可低估。以读为本的语文课堂倡导应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14.
[案例1]   在"毫米、分米的认识"这节课下课前,我提出问题:"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成都到北京的路程有多远,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不好计量,数字太大了."此时,我设置悬念:"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这样,在揭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回味无穷.   ……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段的学生,习作要求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就是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概括言之,就是要让学生“自主作文”。所谓“自主作文”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成语言文字。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作文呢,我认为,自主作文,可以从自主拟题、自主选材、自由表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含英咀华返朴归真兰州市文科职业学校贺春燕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语文教学改革,经过春雷惊蛰、万舟竞发的历程,如今绚丽多姿,色彩纷呈。它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而且要求学生“会学”,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在实践指导上都强调规律支配,在实践方法上可以互补,在实践效应上能够协同,在实践目标上趋于一致,因此,实践性是其相通的根本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验和对听课的反思,让我逐渐对语文教学有了自己的理解,并形成了一些自己对语文及语文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以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语文课堂中,适当挖掘教材的“理”元素,能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以求达成“情感丰富”与“理思深沉”的相融相通,追求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的同步达成。明晰“道理”,让情感饱满厚重;感悟“文理”,让思维走向灵动;探寻“学理”,让课堂充满智慧。如能挖掘这些“理”的元素,小学语文课堂必将走向智慧与灵动。  相似文献   

20.
制度的制定、执行、调整必须以形成怎样的校园文化为原则。交大二附中以和谐合作、共同发展为校园文化的终极目标,势必在制度的制定、执行、调整的过程中以人为核心,体现情理融合的特点。情理融合既是理念、方法,也是结果,在制度制定、执行、调整得过程中它是理念、方法,通过情理融合的理念和方法植入制度之中,使学校制度体现情理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