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学校校院管理体制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目前高校管理体制在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学院办学主体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高等学校通过抓学科建设、完善学院管理工作机制、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优化绩效评价机制等措施,落实"战略在学校,协调在部门,办学在学院"的校院两级办学管理思路,才能确保高校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有序、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规模较大、学科较多的高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扩大和完善学院一级办学自主权,是高等教育发展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这项改革成为高等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部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与学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与学校对策韩克敬《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这一思路,为中央业务部门办学的体制改革提出了重大课题。一、部门办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院办学活力,从而促进学院内涵发展和自主发展。高校二级学院长期以来一直习惯于按部就班地依据学校政策开展工作,缺乏自身的相关规定和办法。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二级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院办学活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学校赋予的使命。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学院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改革。  相似文献   

5.
为深化"二级管理、院(系)为基础"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高校需要逐步实行财权下放,提高二级学院(系)的办学自主权,急需建立校院(系)两级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编制与执行是校院(系)两级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文章介绍了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对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校院两级管理是地方本科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时间不长,学校的行政部门还存在行使职能与两级管理体制脱节,行政部门过度放权,缺乏服务意识和监控考核体系不完善等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提出行政部门职能应该进行转型,行使职能应该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从具体的事务性管理向服务性管理转变,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方式,改变经费管理与使用方式,完善对二级学院的监控与考核体系,找准职能转型的方向,使行政部门职能转型成为推进校院两级管理的保证,切实提高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管理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方教学型高校的规模与效益:一个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规模效益是地方教学型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九江学院通过转变办学思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抓住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使学校的规模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走出了一条地方教学型高校克服经费困难、实现学校良性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学校宏观调控和学院自主办学的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是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提高办学自主性与办学效益的内在需要。在赋予学院必要的办学自主权的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调整,重新定位,坚持自主管理的原则,转变管理思路的模式,转变管理职能以及管理方式,真正实现学校及学院两个层次的宏观调控,确保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办学自主权正在逐步加大,校院两极管理体制为基层管理赋予了更多的责、权、利,在学校整体办学方针的指导下,学院可以更好的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增强学院办学活力,促进内涵发展,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然而长期以来一直习惯于按学校政策办事的二级学院,没有自身的相关规定与办法,只是一个二传手的角色,因此二级学院必须进行自身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完成学校赋予二级学院的使命.可以说改革既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是对二级学院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实行学院制,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二级单位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水平,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目前教学型高校学院制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用历史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学院制的科学内涵、职责划分,从顶层设计、建立配套制度、提升学术权力、特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教学型高校实行学院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淑梅 《文教资料》2011,(8):170-171
高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近年来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分析两级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四点建议,进一步理清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职责;对二级学院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加强对二级学院的指导;二级学院党政合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成为目前高校发展的趋势。多校区办学开拓了高校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缓减了一些矛盾,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实现多校区办学高校的科学管理、发挥团学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重要作用十分值得研究,它有利于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的仪器设备是学校办学的物质基础,是学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的仪器设备无论在数量上、结构上、使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管理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然而从目前许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具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5,(4):115-119
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就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重构,其实质是激励主体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校内部办学活力。中国大学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重心过高,权力过分集中在学校层面。实现现代大学的理念和功能,就要把学术权力真正下放到学院一级,构建起学校宏观调控权和学院自主发展权利的科学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诸多高校建立以绩效和贡献为导向的二级学院建设目标管理机制,通过建设目标确立、任务下达、绩效考核,不断强化二级学院支撑学校发展的主体意识和动能,进一步推进高校治理模式由"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二级学院作为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单位与办学主体,在高校切实深化改革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办学自主权逐步下放到二级学院成为一种趋势,二级学院应担负起的主体责任也越来越重,如何用好这些权利创造出更大的功效,成为二级学院发展面对的新课题。在大学章程治下,理性分析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院系内部治理结构的思考和布局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江苏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葛锁网一、历史与现状江苏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实践起步较早,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江苏在80年代对一些办学历史短、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不符合高校设置条例规定标准的学校,果断进行了合并。如将徐州师范专科...  相似文献   

18.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又一次面临的紧迫问题。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近年来在建设部和省市委的领导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办学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办学活力,以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从97年12月份开始,学院把启动新一轮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深化院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最终也要走向市场。在这一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作为高校重要工作之一的工会工作,如何适应新时期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高校内部管理,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广大教职工服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新贡献,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切实抓好教代会建设,着力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办学,发挥教职工办学主人翁作用的一个重要形式。实践证明,全面实施教代会条例,使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需要,也是学校…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管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必须及时研究和解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需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研究生教育的需要。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实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内部传统的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改善学校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已经启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