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之所以充满活力与希望,原因在于它不断得到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文明理念的强力支撑.而社会文明理念的主要产出者是知识分子,也就是西方社会所亲切指称的“理念人“.他们总是以批判的眼光对所处的社会保持一种必要的警觉,从而不被世俗并吞与消溶.……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并不是有了一定的知识就成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有知识的,同时又是具有特殊使命的。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中说:“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椐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工作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的问题大量的和主要的是思想认识问题。而思想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如果不能从理论上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解决思想问题。马克思说得好:“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一定的思想问题,又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二战以来,西方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他们在资本的国际积累中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而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后,在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又都遇到了体制上  相似文献   

4.
如果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至少已延续了两千五百年,而且流风余韵至今未绝。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舍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这里所用的“知识分子”一词在西方是具有特殊涵义的,  相似文献   

5.
“多余人”是俄国文学中一组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性格矛盾而复杂。他们之所以成为“多余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二重性冲突 ,而构成其性格二重性冲突的深层原因 ,则是俄国独特的文化土壤以及社会、历史生活状况。细言之 ,即文化的冲突 (包括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底层”文化与“上层”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性与现代文化中的先进性的冲突 )、先进意识与阶级地位的冲突、历史使命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本文着重从文化冲突上探讨形成“多余人”二重性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阶级斗争人生哲学的迅速崛起与全面普及,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必然结果;而了早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对国人进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启蒙,无疑又是率先自我思想革命化了的知识分子社会阶层。从“五四”时期所倡导的西方现代人精神的化启蒙,一直到“左联”时期所倡导的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思想启蒙,知识分子作家群体几乎都是以其时代引路人的社会精英身份,牢牢掌握着他们主宰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绝对话语权。但是,随着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运动的逐渐走向深入,知识分子与平民大众之间的社会关系却发生了根本性的位置变异:原先的思想启蒙(知识分子群体)变成了被启蒙,而被启蒙(平民大众群体)则变成了启蒙。这种社会角色的历史互换现象,对于中国现代学的发展运行过程,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各高等学校都有一支相当数量的既从事领导工作,又不脱离教学科研工作的“双肩挑”知识分子队伍。从这支队伍的构成来看,高级知识分子又占很大比例。如我院31个“双肩挑”干部中,高级知识分子19人,占76%;院系级领导成员中,“双肩挑”的有22人,其中高级知识分子13人,占59%。“双肩挑”高级知识分子在高校党政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中担负着主要角色。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有的是本单位的业务尖子,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他们与师生朝夕相处,了解情况多,掌握信息快,做思想工作具有针对性,说话办事内行,令人信服。他们不仅懂得高校管理之道,又是教学科研上的“行家里手”,因而在教师学生中有着特殊的诱发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校领导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并进而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8.
“多余人”是俄国学中一组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形象,性格矛盾而复杂,他们之所以成为“多余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二重性冲突,而构成其性格二重性冲突的深层原因,则是狐国独特的化土壤以及社会、历史生活状况,细言之,即化的冲突(包括东方化与西方化的冲突、“底层”化与“上层”化的冲突、传统化中的落后性与现代化中的先进性的冲突)、先进意识与阶段地位的冲突、历史使命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本着重从化冲突上探讨形成“多余人”二重性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国内复古风气甚炽,大有颠倒五四、恢复满清之势。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很强。现在讲国学,当然就使人想到“整理国故”。然而知识分子应当甘做局外人和搅局者。“流亡者”也许是他们最恰当的名称。知识分子应该构成社会的良心。知识分子当然应当介入社会,但他应该发出独立的声音,而不是成为特定民族、团体的代言人。他对权威、偶像、政党、国家、民族、传统,永远说“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处于贫弱中的中国,纷纷转向西方寻求治国之道,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科学文明”重视。但是,在一场向西方学习“物质文明”和“科学文明”的热潮中,却有部分知识分子对此持更为审慎的态度。他们在肯定西方“科学”与“物质”对中国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并由此指出了个体精神发展的重要性——鲁迅和梁启超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群很特殊的人:相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是知识分子,相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又是农民。工作上,他们担负着为下一代启蒙的重任;生活上,他们又必须利用闲暇时间养牛耕地。这个群体就是乡村小学教师。他们处境艰难,但却是农村孩子们不可缺少的“麦田守望者”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推广者,又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者。针对当前部分教师双重角色相互分离乃至相互对立的现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提出了知识分子“进化论”,成为解决该矛盾的重要参照。该理论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做富于知识能力的“传统知识分子”,还要成为宣传意识形态的“有机知识分子”以及综合育人的“专家知识分子”,以实现思政理论课双重目标的相互协调,完成“思想”、“政治”与“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三) 在前面,我们已谈到《三国演义》一书,既是为市井细民写心,又是为知识分子写心的。倘是我们单就其为知识分子写心这一面来透视它,首先还必须看到这“知识分子”并不包括那一时代的“文人”的全部。而实质上他只包括生活在社会下层的那一部分知识分子。是“村学究”、落第秀才、“书会才人”、隐士这一流不曾得官,未食君禄的文人。这一类文人虽未能入仕,但既然是读书人,其视野却要比目不识丁的“市井细民”开阔得多。即所谓“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另一方面,这些人读书为求仕,即使终身不得入龙门,但由经史子集的熏陶而培养出的参政意识,却不可磨灭。唯其不能入仕,他们对于政治以及忠孝节义的要求亦大不同于那些达官显宦和市井细民。尤其是对于“忠”的理解,更能体现出这一阶层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第一代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是在“五四”时期造就的,其思想发展不能不带有那个时代的特色。近代中国受人欺侮、贫穷落后的基本状况,迫使先进的中国人无暇旁顾,而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根本改造社会的问题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以求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国家富强,依然是“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出发点,也是他们的社会变革思想迅速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中国第一代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大都表现为首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  相似文献   

15.
两次世界大战,给西方世界投下了一层难以抹掉的阴影,特别是对西方知识分子造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恐怖。战后西方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高度发展,又使他们深深感受到西方社会的危机意识和人性的“异化”。再加上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海德格尔和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的泛滥。凡此种种,造成了非理性的神秘主义、不可知论的现代派创作思想的盛行。现代派作家认为文学所要表现的“真实”不是外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指中世纪结束以来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涉及社会文化诸层面的复杂变迁,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具体表述和追求目标是人文理性,人文理性的首要任务就是造就一大批“有勇气在一切事务上运用理性”的“思想战士”──知识分子,从而为现代化的改革或革命大业提供足够的民心基础和智力支持。在西方现代化事业中,“社会重建”和“文化重建”是分别由市民阶级和知识分子来承担的。而在中国,二者基本上是由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一肩挑,一些作家则用自己的创作来推动1现代化进程。鲁迅、巴金正是妨熟地…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知识分子,是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前提。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一部分。这是当前知识分子队伍最基本的状况。不承认这一点,或是忽视这一点,对知识分子的正确认识就无从谈起。林彪、“四人帮”污蔑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把知识分子列为“专政对象”,进行残酷迫害,百般摧残,他们这一套随着他们的垮台而破产,广大知识分子在以华主席  相似文献   

18.
从新时期“伤痕”、“反思”小说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看出,政治话语对主体意识的剥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及西方文化参照的缺失,都使得在粉碎“四人帮”后相当长的一段创作时期内,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是社会批判者和反思者,也即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士”的精神的体现者,他们更多地表现为“道德受难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追求近现代化历史文明的过程中,有两种因素和力量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一种是知识分子,一种是农民。觉醒了的现代知识分子如吕纬甫·魏连殳等人,由于深受二十世纪初侵入中国的西方近现代文明和近现代文化的影响,现代意识增强,自觉意识增强,自觉地把人的个性的解放和社会、群体的解放这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一直难以协调起来的一个矛盾两个方面的任务放在自己的肩上。他们拥有中国走向近现代文明的文化意识和思维方式,他们执着地追求,他们就象刚刚诞生的孩子,一旦睁开双眼,就再也不能把它闭上。他们身上背负着过多的个人、民族、世界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象身负重  相似文献   

20.
教育到底是为了“人” ,还是为了“社会” ?这个问题人们长期争论不休。而美国流行的“开明教育” ,是其素质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玛莱特博士认为 ,“开明教育”的根本责任是为了培养“人”和“公民”。也就是说 ,素质教育的根本责任是为了人。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的美国的品德素质教育是为了塑造人 ,美国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培养仍然是为了人。本文试图从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的角度来看一看 ,美国的素质教育是怎样“为了人”的。从理论上看 ,人离不开社会 ,而社会又是由人组成的。人组成社会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不组成社会 ,人类就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