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4月上旬,“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协作网首届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标志着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报业市场上“亮相”,并显示了其进一步蓬勃崛起的良好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报业市场空前繁荣。前些年,我国各省市的省级党委机关报都陆续创办了第一份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晚报(都市报)”。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报业市场的迅速扩展,新的办报空间继续被发现,全国大部分省级党委机关报又纷纷创办了第二份仍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早报(…  相似文献   

2.
一、地市党报面临的挑战 从纵向看,地市党委机关报上有中央、省级大报,下有县市报,处于第三个层次,可以说在夹缝中生存。发行中对于中央、省级机关报是绝对要“保”的,不能因任何报刊的发行而受到冲击。更重要的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省级机关报为扩大阵地,纷纷办起了一张风格与晚报相近,定位于城市市民的都市报。都市报一出现,便以其崭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全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策略,全方位报道市民生活,让人们很快接纳并喜欢上她,发行量成倍增长,版面迅速增加,并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收入。到目前,都市报这个报业中的后…  相似文献   

3.
谌笛 《新闻窗》2005,(3):51-52
在报业市场的竞争中,地市委机关报既要面临中央和省级机关报的竞争,又要面临晚报、都市报等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竞争。后者由于其目标读者群的大众化,这些年来,在同地市委机关报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发行量居高不下,广告收入逐年增加。这就使得上有中央、省级机关报的压力,四周又有晚报、都市报等市民生活类报纸挑战的地市委机关报,在报业市场竞争中,日子并不都好过。市场无情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的勃兴与挑战,正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这里所说的“都市报”有特定的含义,大抵是指由省级党委机关报主办,在省会城市里出版,以省会城市报纸为主要竞争对手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京、津、沪三直辖市不计,广州有省办《羊城晚报》是特例,以前各省会城市市民主要读市办机关报和晚报。一些省委机关报创办晚报成功,特别是《新华日报》创办《扬  相似文献   

5.
一、都市报崛起激活了报业市场 中国的报业长时期内曾经是以党报为主体的一统天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事业的向前推进,出现了“晚报热”,全国各地晚报风起云涌,红红火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陡然增长。晚报的兴旺发达,打破了旧的平衡,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各省级的党委机关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步履艰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之后,报业也逐步地走向市场。各地省报虽然依靠行政手段保持了一定的发行量,但绝大多数受众分布在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在大城市发行量很少。而当今报纸的运行,越来越有赖于广告收入。广告客户基本上都在大城市里,广告也盯住人口集中的大城市投放,以便于产生宣传效应,促使人们购买。这样一来,各地的省报虽然级别高,具有人才等等优势,但相对地却比较“穷”。因为广告少,远远不及晚报与市报。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80年代初期晚报复兴,90年代初期扩版潮之后,目前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并进入了以中心城市为地域特征,以都市报纸异军突起并将在相当时期呈上升趋势为特点的报业发展新阶段。脱胎于机关报所办子报,并在与晚报、服务类报等的激烈竞争中逐渐发展成型的都市报,以其“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具有强烈的市民化、城市化色彩”的市场定位、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在报业市场上脱颖而出,并形成强劲的冲击波,被新闻理论界视作一种“都市报现象”而予以特别的关注。都市报已成为我国报业群体的一支…  相似文献   

7.
第八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会议,于9月5日至9月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与会的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围绕省级晚报(都市报)如何根据自身特点,以“三贴近”为突破口,提高新闻宣传水平,进一步适应报业市场发展需要,增强竞争能力进行了研讨。代表们还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面对报业竞争、市场挑战进行了交流。会议评选了2002年度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好新闻,共评出新闻策划奖22篇,一等奖57篇,二等奖72篇,三等奖107篇。本届会议由春城晚报社承办。会议确定,第九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会议由燕赵都市报承办。(沈田云)第八届全国省级…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的都市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都市报是指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9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都市报.这些报纸以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方式,在新闻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形成了一个都市报的报业群体,被称为`都市报现象'.都市报已成为继机关报、晚报之后,我国综合性日报中一个新的报种,在全国报业大家庭里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席位. 都市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成为都市报群体的本质特征. 都市报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走向市场是其…  相似文献   

9.
由江南都市报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省级晚报广告协作网年会暨全国省级晚报广告经营峰会11月7日至11日在江西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晚报、都市报负责人及广告部主任,部分省报报业集团分管广告经营的副社长、副总编与会。此次年会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优势媒体的广告经营策略。与会代表就目前报业广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了研讨,交流了各报广告经营中的经验和体会,分析了省级晚报广告经第十一届全国省级晚报广告协作网年会在江西举行@赣广  相似文献   

10.
内陆省份大部分党委机关报广告发展的滞后,制约和影响了党报的进一步发展,也导致了目前我国报业市场化的不均衡发展。本文从党报广告发展滞后的内外因入手,探讨提高其广告收入的具体办法。文章认为内陆省份党报在报业市场化的今天,只要改变观念,引进沿海地区同级党报和城市晚报、都市报等成功做法和经验,努力张扬个性,开辟潜在市场,就能逐步增加广告收入,从而在改革大潮中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1.
李林容  陈翔 《新闻界》2002,(5):19-20
市场报的趋同化历程发端于都市报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在机关报、晚报二元交织的夹缝中,以开创性的“市民生活”定位和市场化运作理念,实现了报业与市场的对接,变计划经济办报为市场经济办报,构建了中国报业新格局,同时也点燃了中国报业大战的烽火。都市报以全新的理念和市场化的办报行为,优化了计划配置新闻资源的机关报结构和对日报填补式的晚报结构的同时,催生了一大批同质同构的市场报。市场报趋同竞争的几个成因市场报趋同的生成背景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的市场竞争逐步取代传统机关报、晚报的行政配置,报纸…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国内报业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报种──都市报。它立足于各大中城市.反映社会生活.内容鲜活,形式多样,颇受读者青睐。比较知名的有四川《华西都市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南的《三湘都市报》等。都者,大也。所谓都市报,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晚报。它迥异于传统的党委机关报,但往往是机关报派生出来的子报,是报业集团为走向市场而开发的一个新闻品种。在部分地市级机关报中,都市报暂时以专刊或专版的形式出现,它是地市报建立小型报业集团的突破口,也是地市报创办市场报的一个过渡。办都市报的意义不言而喻,办都市报…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党报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众多的晚报、都市报、晨报等生活服务类报刊的挤压下,党报的发行量、广告创收和经营利润逐渐下滑,但是党报并非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一些省级党报通过大胆改革与创新,充分扫挥了党报的“龙头”和“旗舰”作用,显示出了勃勃生机,这就是建立以党委机关报为核心,各个门类、品种丰富齐全,适应各阶层读者需要的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4.
唐林  邱振邦 《新闻导刊》2005,(5):20-22,14
十年前,当都市报呱呱坠地之时,晚报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它们当时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初生的婴儿放在眼里,没想到不到十年的时间,全国绝大部分大城市里晚报“老大”的市场地位,都被都市报所取代。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在机关报和晚报之间,其实也有类似的“物换星移”;在晚报大规模出现以前,各级机关报是报业市场(只不过这个市场是计划经济中的市场)的占领者,  相似文献   

15.
解放以来我国报业结构演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报纸全部属于国家所有。报业结构总体上为宝塔状, 上面是中央报纸, 其覆盖下有两个报纸系列: 条式———省级、地方级、县级报纸, 块式———部委级、局级、企业级报纸。这种报业结构是我国计划经济条块分布状况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突出表现是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由中央报纸与省委机关报占主导地位的报业体系变成了中央、省市、地县、部委厅局企业多级多层办报的报业体系; 由单一的党委机关报发展到今天党委机关报与以服务为主的经济类、科技类、教育类报纸, 以休闲为特点的文化类报纸、游乐类报纸、都市报等并存的局面。实际上50 年来, 我国报业结构的演变阶段大致经历了50—70 年代的全国和省级报纸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80 年代基层报纸大发展的阶段,90 年代城市报纸崛起的阶段三个时期。我国报业的这种变化, 反映了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政策促进与社会变化推动的结果, 我国经济模式的变革, 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与事业机构分权, 报业管理政策的调整, 报社企业化管理, 报纸发行渠道的拓展, 报纸读者群的变化等等都促使报业结构的演变向着市场的方向发展, 并逐渐用市场规律来解决报业发展中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6.
张海鹰 《新闻传播》2004,(12):42-43
8月1日到8日,笔者在河北参加了一次由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社主办)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全国29家省级晚报、都市报40余名代表参会,交流了自去年以来各报的办报及经营经验,并针对媒体市场上日益激烈的资本参与竞争、跨地区经营的形势,研讨了报业进入“战国时代”后,省级晚报(都市报)的应对策略。会间,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竞争、改制、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闻香茉莉花,启程看江苏7月7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大河报、楚天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2家省级晚报、都市报和部分有影响力的副省级城市晚报的社长、总编辑、新闻部主任近80人,在悠扬动听的江苏名曲《茉莉花》声中,正式启动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看江苏"采风之旅。采风活动由中国晚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扬子晚报承办。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水平为两件大事创造良好氛围徐光春由中宣部主办的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中央部委机关报总编辑研讨班,4月1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省级机关报、中央各部委机关报,部分省、市的晚报和中央主要报纸的80多位总编辑参加了研讨班。中共...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中的报业发展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都市报的崛起和城市日报、晚报的后劲勃发成为报业发展的新亮点。2001年,城市类报纸的广告收入达到205.92亿元,占到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的66.18%。同时,机关报、周报和经济、体育、娱乐等专业类报纸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市场定位,意识到把城市人群作为自己目标受众的重要性,并在经营策战略上逐步体现出一种城市化的趋向。那么城市化到底对报业发展带来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很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不同于传统的晚报,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全国已有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