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何谓人文性?笔者认为,人文性不是文学性,不是文化性,也不是人的自然性,它应该是三者有机融合而折射出的人之为人的东西,是一切有利于人"健康"(身心健康、情感健康、道德健康等)发展的东西。就语文教育而言,谈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作了探析,旨在阐述人文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教材中的文本是作者的生活感悟和思想升华的物质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教学中挖掘文本中的人文之道。理解感悟作品的深蕴,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丰富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读了《人民教育》2006年第10期《旧话重提:人文精神与语文知识》一文后,笔者也想发表一点浅见。笔者认为,我们探讨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问题,平台还应该更高  相似文献   

4.
5.
学校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首要的是德育.语文学科以其"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学科特点担当着德育的重要角色.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德育与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相脱离或者被弱化,德育往往处于被忽略、被漠视的尴尬境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地方。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让学生在德、智、体、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德为首,与智、体、劳四者关系相辅相成,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起导向和促进作用。《初中新课程语文  相似文献   

7.
8.
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人们喜欢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形容教师的工作,原因就在于,教师传播的不只是知识,同时也在洗涤人们的心灵。初中学生正是性格形成期,此时就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样,我们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双手精心雕琢,才能让他们成为一块块的宝石,而我们雕琢的方法不是只传播知识,而且还要注重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思想品德、感情态度及价值观方面进行塑造.本文立足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试从语文德育存在的误区及如何实现语文德育的有效教学两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于漪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这是我出于对语文教学现状的反思。应试教育带来了种种弊端,最根本的是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影响所及,一直到小学低年级。我们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2.
一、人文性是语言文字本身所必需的   语言文字并不仅仅是传达意思的工具,它更构成我们感受、理解、想象事物以及自我意识的基本形式。人类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直接决定着他们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和暗示性,所以,语言文字一定不会只有清晰、便于逻辑表达的一方面,还有繁密、模糊、复杂的一方面。如果真有一天,所有的词汇、语法和使用习惯都一清二楚、界限分明,一切“模糊”的概念和用法都被消灭得干干净净,那么,也许人类会因此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要把语言文字的发展同文学联系起来,甚至把文学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不仅把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这个工具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内涵。它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决定了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统一。综观我国古代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德育渗透艺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德育渗透艺术,当代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我们不难发现,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富有魅力的一个表征。没有了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学,就等于没有了灵魂。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描写革命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的,有颂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有描写祖国秀丽河山的,有反映祖国发展文化、科技的等等,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与丰富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凭借语文教材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读书写字的工具,更应该是工具和人文教育的统一。"本文拟就语文教学如何以文载道、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等方面来探讨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17.
沈金元 《成才之路》2012,(20):12-13
当前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过分强调其工具性的弊端已是越来越突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人文性回归.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充满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从而构建起自主、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新的知识呢?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成性呢?  相似文献   

19.
生成性语文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满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从而构建起自主、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新的知识呢?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成性呢?一、把握生成性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胆怀疑,自主生成知识,而不能怕多花时间,只注重结果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思维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敢于向老师发难,向教材发难,向权威…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片面地强调人文性或工具性,都是不可取的。而从教学实践来看,人文性的一面相对而言是较弱势的。这具体表现为:人们往往注重于字、词、句在语法及表意上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其中美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