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庸考     
《离骚》首二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研究屈赋的,从王逸以来,于屈原自述乃高阳的苗裔无异说,独于次句则解说不同。王逸认为“皇考”为原父,云“父死称  相似文献   

2.
我是杜离骚     
要说杜离骚,就要说《离骚》;要说《离骚》,就要说屈原。除了在语文书里有屈原以外,杜离骚同学跟屈原先生没有任何关联。关于屈原,杜离骚只知道有这么几件事:第一,屈原很自恋;第二,屈原投汨罗江死了;第三,每年端午节因为屈原的死可以吃粽子。屈原《离骚》的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  相似文献   

3.
一、高阳考屈原在其自传性的长诗《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中,开宗明义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家谱,说明自己是高阳的后代。高阳是谁?自西汉司马迁以来,历代学者几乎无不认为高阳就是黄帝之孙颛顼。司马迁《史记·楚世家》云:“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也说:“高阳,颛顼有天下之号也……颛顼娶于腾隍氏女,而生老僮,是为楚先。”司马迁之说同王逸一样,大抵都本于《帝系》:“黄帝产昌意,昌  相似文献   

4.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句中“皇考”一词,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课的随文注释为“皇考,太祖”。笔者认为,将“皇考”释为“太祖”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问:根据常识,在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帝才能自称“朕”,可是屈原在《离骚》的一开头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不是帝王,为什么也自称“朕”呢?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教学文言词语时,总是告诉学生说:“朕”是皇帝专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别人是用不得的。那么,为什么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开头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他并非帝王也可自称  相似文献   

7.
古代君王有许多称谓,每种称谓都有它的来历。朕:在古代,原为大家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如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首句中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朕"便成为帝王自称的专用  相似文献   

8.
算命     
那天的语文课堂上,我引导着学生学习剧原的《离骚》,读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时,一位学生扛举手质疑。  相似文献   

9.
论屈赋神话传说的图腾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传说理当与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屈赋的神话传说,迄今为止尚无人就此专门作过探讨。本文所论,期望得到读者的严肃批评。 一、高阳苗裔的含蘊 《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屈原自道本与君共祖,俱出颛顼胤末之子孙”;刘知几《史通·序传》:“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迹,实基于此”;以后林云铭、奚禄诒诸家亦多能触及《离骚》首句之重要含义。一个人的出生和来历正是古代氏族社会中最关紧要之事,中外  相似文献   

10.
一“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的首句,就自报家门。从极远(上古的圣王颛项)至极近(死去的父亲)以非常经济的笔墨概括介绍了屈氏的世系流源。《离骚》虽是一篇述高洁之志,表忧国之心的作品,但起始就叙述家世,其目的还在于向世人表明,自己之所以有此志、此心绝非偶然。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认宗、寻根的习惯,就有尊敬先人的传统。近年来西方兴起寻根热,有些人以为认宗、寻根肇始于欧美,其实不然。殊不知寻根、  相似文献   

11.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句中“皇考”一词,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课的随文注释为“皇考,太祖”。笔者认为,将“皇考”释为“太祖”是不恰当的。第一,“皇考”本来就指“死去的父亲”。《礼记·曲礼下》中有“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之说,并进一步指明“生曰父,死曰考”。由此可知,“皇考”即为“死去的父亲”。第二,据对屈原家世的考证,“伯庸”是屈原父亲的字,故本文中的“皇考”即“伯庸”,也就是“死去的父亲”。第三,从“太祖”这一称谓来看,它有两个含义:一为庙号,指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伟人的政治家。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屈原生前和身后的家事。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这在他著名诗篇《离骚》里,开篇就得到确认:“帝高阳之苗裔兮……”那么根据《史记·楚世家》再往前推;“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那么,屈原也就是黄帝的子孙。黄帝距我们现在四千五百年,为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史记·楚世家》  相似文献   

13.
王逸注《离骚》之“帝高阳之苗裔兮”云: (楚)武王求尊爵于周,周不与,遂僭号称王。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 汤先生《离骚今注》引此作“受屈为卿”(原注:“《章句》《补注》各本误作‘客卿’,此……  相似文献   

14.
算命     
那天的语文课堂上,我引导着学生学习屈原的《离骚》,读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时,一位学生举手质疑。问题是这样的:注解中“摄提”为星名,指的是寅年,“孟陬”指正月,“庚寅”指的是庚寅日,屈原就是诞生于寅年正月庚寅日。学生的问题是,古人说的生辰八字是怎么回事?与人的命运有关吗?问题一提出,就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几十双眼睛盯着我,都渴望得到答案。我也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便就我所知告诉他们,这是古人采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月、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叙事诗滥觞于《诗经》。《公刘》、《氓》、《谷风》、《载驰》、《东山》等篇,即略具叙事的雏形。不过在三百篇中,它们毕竟是吉光片羽、凤毛麟角。所以《诗经》终究只能算是一部抒情诗集。南方的《离骚》,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  相似文献   

16.
<正>《离骚》是我国“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节选了《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的两个章节,作为古典诗歌、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典范之作,要求学生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认识古典诗歌的各方面价值。基于此,笔者所设计的《离骚》(节选)的教学,一方面旨在促进学生理解《离骚》独特的语言艺术,把握其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另一方面旨在借助品味诗歌之美,与诗人对话,  相似文献   

17.
《离骚》“朕皇考曰伯庸”句所指究竟何义 ,为千古悬案 ,故近人各有所论。如于幽明中探赜索隐 ,皇考伯庸当指屈原对其祖先屈申的称谓 ,伯庸乃屈申之表字。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诗词韵文中当初谐和的平厌,今天有许多已不谐和了一,当初押韵的韵脚,今天用普通话读起来也不押韵了。如屈原的《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日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再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普通话读,这里的“降”和“庸”不押韵,“斜”和“家”、“花’他不押韵。有的书上注道,这里的“降”字应读为nong,这里的“斜’字应读为Xido这样一来,确实就押韵了,但这种注音是不科学的。也许有人认为这里注的是古音,这也是…  相似文献   

19.
古帝颛顼为楚族的远祖.故楚王族的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代表作《离骚》内,首句即言:“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即颛顼,《史记·五帝本纪》即称“高阳氏颛顼”,虽然太史公的说法是据汉儒整理的《大戴礼记·五帝德》诸篇而来,但高阳与颛顼关系十分密切,则是自古而然的.早年,徐旭生先生尝论及“帝颛顼之为高阳氏,毫无疑问”.可是,颛顼其人,乃是一个女性.则是前人所未论及的.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神抵与人王(酋长)应该是很多的.但古藉记载却恰好相反,我国远古诸神祗中,显赫者特少女  相似文献   

20.
屈原在推行变法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奉先功以昭下”,也就是要弘扬祖先功业,增强民族自尊自信,以振兴楚国。《离骚》用“帝高阳之苗裔”开头,“序其谱属”,正是诗人这一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这里说的“苗裔”,就是后代的意思;“高阳”当然是屈原所要“奉先功”的重要人物。这点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这里的“高阳”到底指谁呢?自古以来,几乎所有《楚辞》专家学者都认为是指黄帝的孙子颛预。近来,笔者从屈原作品和许多有关历史资料中发现,诗人称颂的“高阳”,不是指颗硕,而是指舜帝重华。一、有关“高阳”的几种说法先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