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三人成虎     
背景链接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的。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游说之士在游说各国或相互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它那铺张扬厉的文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极具文学色彩,今后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
三人成虎     
背景链接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的。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游说之士在游说各国或相互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它那铺张扬厉的文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极具文学色彩,令后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3.
三人成虎     
战国时,各国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能真正遵守信用,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会相信?"魏王回答说:"我不相信。"庞葱问:"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会相信?"魏王回答说:"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问:"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  相似文献   

4.
5.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相似文献   

6.
三人成虎     
[原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失了。  相似文献   

7.
法家思想在战国秦汉时期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战国到东汉末期 ,封建国家经历了由分裂到统一而又走向分裂的过程。在这过程中 ,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对于采用何种思想策略来富国强兵 ,进而完成和巩固统一 ,使国家长治久安 ,作了果敢的尝试。在这种形势下 ,诸子学说粉墨登场。其中法家思想更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这过程中法家思想是如何实践 ,这实践又给我们何种启示呢 ?下面从战国、秦、汉三个时期就这问题来阐述笔者的粗浅看法。一、战国时期经历着社会大变革的战国时期 ,富国强兵 ,进而统一天下乃诸侯所求 ,时代之需。为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和实现统一 ,各诸侯国国君经悉…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2008,(12):52-53
魏国大夫庞葱要陪魏国太子到赵国做人质,临行前,庞葱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看见闹市中有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葱又问:"如果是两个人这样对您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葱接着追问:"如果有三个人都说看见闹市中有老虎,大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我不能不信。"庞葱听了这话,深有感触地对魏王说:"众所周知,一  相似文献   

9.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相似文献   

10.
从西汉属国的设置看汉对匈奴的外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属国是为了安置归降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其中大部分是针对归降匈奴的,这也反映出匈奴问题在西汉外交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西汉属国的设置、管理方式以及属国设置的背景、目的和作用方面论述了汉对匈奴恩威并重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预测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策略。预测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联系文章线索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文章内容和结构等,使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德国历史上较之帝制德国具有民主性的魏玛共和国,在其成立后的最初四年,为了生存和发展,推行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适应德意志民族需要的对外政策。本文将简析:魏玛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原因;魏玛政府的外交策略和斗争及其成就。  相似文献   

14.
本系统地阐述了康有为变法的理论、主张及贯穿其中的策略思想,展示了康有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宏伟抱负及与封建顽固势力作斗争的大智大勇。既肯定和颂扬了康有为顺乎世界之潮流,欲将中国引向民主强国的爱国之志,又客观地分析了其采用的斗争策略虽高明,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这些策略不可能成功,只能给我们后人留下常常的遗憾和无尽的感叹。虽如此,康有为的爱国奋斗精神将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奋斗经历将是我们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在走向托洛茨基主义后,就开始以“不断革命论”即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由于陈独秀站在“取消革命”的立场,所以他就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在陈独有看来,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候,只有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他提出了“国民会议”的口号,作为革命斗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请愿的态度,一方面是对杀人者、对中国黑暗的专制历史的阴毒与凶残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革命青年的无比热爱与珍视。“我于是就逃走”,是鲁迅的自嘲,是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式的幽默,也是“壕堑战”的战法和“韧”的战斗精神的表现。总之,不论是对“请愿”的态度,还是“我于是就逃走”,都表现了鲁迅对历史、现实的深刻洞察力和清醒的斗争策略,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革命先驱者们斗争的艰难性和革命斗争的长久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分析历史环境造就了刘裕,刘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成功地扮演了他的历史角色。文章认为,刘裕是在高门士族彻底腐朽、后继无人的情况下,作为寒门武将的杰出代表应运而生的。刘裕备不顾身的进取精神、审时度势的敏锐智慧,使他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关键的成功机遇;刘裕严于律己,知人善任,善于识别潜在敌人,使他能恰当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因而能制人而不制于人;刘裕善于隐蔽战略意图,明确打击目标,注意分化瓦解敌方,故而斗争策略深谋周虑。正是这些主观因素保证了刘裕个人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19.
汉语成语中富含以各种动物意象来进行寓意表达的成语,而蕴含"虎"与"龙"两种动物的成语更是难以枚举。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分析蕴涵动物"虎"与"龙"的成语在英译中所采取的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社会对中国虎普遍关注的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文化背景。从畏虎、崇虎、打虎到护虎四个阶段,便是人类对“虎”态度发展衍变的心灵史。这个过程中,“虎”意象的不同蕴涵历时性存在的同时,亦有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为因袭而形成共时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