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滕州辛绪及周边村庄加快了从传统礼俗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形成一种地方性礼俗:喝喜酒,不收喜礼。这一礼俗的形成既有地方历史文化渊源,也是传统文化观念在新时期同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礼俗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礼俗的形式,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引发我们对传统与现代不同文化观念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的“礼”的概念,通常是指被先王制度化了的善美的习俗。先秦儒家认为: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礼俗,它是一个“外壳”,包含“仁”这个思想道德“内核”,即礼俗是形式,仁德是内容;仁德通过礼俗表现出来,遵循礼俗又可以培养仁德。“仁”是有等级的,因而礼俗也有等级。礼俗具有既制约人的言行又制约人的思想的作用,因此它是比法令更有效的治国良方,但并不排斥法治。后世的“封建礼教”是统治者对先秦儒家礼俗思想的歪曲,应区别。  相似文献   

3.
程浩 《华章》2009,(16)
本文从礼俗的社会等级特征入手,分析了礼俗的社会结构特征,礼俗的社会认知特征,礼俗的社会规范特征,礼俗文化的特点就在于,礼和俗相互依存、胶着,双向地增强了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或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礼"的起源与原始祭祀活动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的程序与礼仪演变为一种规则与规范,以协调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于是就产生了作为最初社会规范的"礼"。作为最初社会规范,"礼"起源于对神、对天的祭祀;其敬畏神灵、崇奉天帝的意义与"人神"之间、"人人"之间相互尊重、尊敬的精神,遵守公序良俗等等内容是通过祭祀礼仪得以传达的,所以,祭祀礼仪也就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礼乐教化"活动。  相似文献   

5.
礼——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建筑“内外有别”、“尊卑有序”、“宗庙为光”皆源于传统伦理规范——礼。笔将“礼”梳理为礼俗、礼法和祭礼三个层面,进而分别论述了礼俗与“内外有别”、礼法与“尊卑有序”、祭礼与“宗庙为先”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哭丧是一种古老的丧葬习俗,是一种以哭的形式来表达哀思的礼俗。资料显示,挽歌入礼,在汉晋时代兴起,到南北朝时更加流行。专职哭丧人现象可以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来解读。  相似文献   

7.
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仪”一词,在我国很早就被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手段来使用了。我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礼仪一直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以“礼”治国是古代中国的一大特征,而且由于礼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国古代以“礼”为核心的独特社会文明。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留下了“礼”的文化基因,成为对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素质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一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礼起源于把神与祭祖。《说文》中讲:“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I-?,。亦声,,古文礼。”王国维说:“盛玉以奉神之器谓之若丰,推文而奉神人之酒醒亦谓之因,又推之而奉叩之事、通谓之礼。”①郭沫若认为,“礼是后来的字。在金文里,我们偶尔看见用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盘庚篇》面所说的‘具乃贝玉’,就是这个意思。大概礼之起起于把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各种仪式。”②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礼起源于原始巫…  相似文献   

9.
拱手礼是中国传统礼仪中典型的日常礼仪。从拱手礼与揖礼、叉手礼、鞠躬等礼俗辨析入手,论述拱手礼的基本形式,分析其"敬天"、"尊人"的文化内涵,进而探讨了拱手礼在构建现代礼仪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拱手礼是中国传统礼仪中典型的日常礼仪。从拱手礼与揖礼、叉手礼、鞠躬等礼俗辨析入手,论述拱手礼的基本形式,分析其"敬天"、"尊人"的文化内涵,进而探讨了拱手礼在构建现代礼仪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说话茶礼     
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被异化为感情的载体,也衍生了许多情趣盎然的饮茶礼俗。饮茶礼俗多姿多彩,其中一俗为人鲜知,即茶礼。古时订婚,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称茶礼。茶礼,订婚聘礼的代称。品茶名家曹雪芹在他的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里也记述了这一有趣的礼俗:“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吃人家的茶,就要做人家的媳妇。这一吃茶礼俗,明代早有记载。据郎瑛的《七修类稿》和陈跃文的《天中记》云:“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生,故聘妇…  相似文献   

12.
张静互 《教育史研究》2007,(2):26-32,90
孟子的“礼”概念有“门”、“心”、“人伦”三重含义。孟子说“礼是门”,暗示“礼”是具体的、规范性的行为模式和在道德实践上的程序;“礼是心”,“礼”作为辞让之心,成为在人心中存在的四端之一,他把“礼”看作是人性本有的一种内在道德性的目的,在于要建立人们与“礼”的必然的内在关联性;“礼是人伦”,“礼”在本质上是“仁义”的道德精神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规范秩序,即“人伦”中的体现。孟子把“人伦”规定为一种“礼”,从此肯定了“礼”不仅是一种心性,而且是社会的、具体的脉络中存在着的基本原理。这三重含义联系在一起构成孟子“礼”概念以及通过“礼”的自我修养的整个体系。  相似文献   

13.
“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孔子先言“礼”后讲“仁”,反映了其思想的升华和演进,是他随着社会政治实践的发展,认识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礼”作为社会规范,具有法的性质,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仁”作为人的内心修为,具有自觉性、主动性的品格。具备了“仁”的道德操守,才能自觉遵循“礼”的法度;“齐之以礼”,才能起到“礼”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代婚嫁礼俗,在继承了六礼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不少新的内容,使礼俗更加完备,更加丰富多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这三个方面做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5.
揖礼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流传广远的社交礼仪,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尤其明代的揖礼,更是对现今礼俗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拟在传统文献中发掘揖礼在我国各时期的流变,并着重介绍明代揖礼的特点及适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士”的结构是十和一。性情是生命的两个方面。申和神同义。“王”的结构是一和三,一象征王权,三是天地人。“言”字从口从辛,辛是罪的意思。“德”与得同义。“义”是指礼。巫是向神致问的人。  相似文献   

17.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俗等。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观念淡薄,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18.
基于西北乡村法庭实践的经验研究发现,虽然在法律上,性别平等是自明之理,但父死子继是天经地义的法则,外引的法律制度与乡村社会的实际生活相背离,法与礼存在着冲突,地方司法的礼俗化普遍存在,两种规范在价值观上存在冲突。当纠纷诉至法庭时,法官在庭前进行教化式劝解,在庭审中阐明“正义”理念,从法和礼两方面进行调解。法庭调解既渗透着伦理关怀,又融入了法的平等自由精神,引导当事人逾越价值观上的差异和冲突,实现了当事人“和好”的目的。礼以和谐作为最高价值,法以平等、自由等为基本价值,但二者在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目标上是一致的,地方法庭通过礼俗化的裁判方式,可以实现二者在价值目标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婚恋现象和婚姻礼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礼文化和制度.<诗经>形成的时代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这一"礼"笼罩的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与礼相关.文章以<诗经>为例,重点论述先秦时期婚礼进行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礼".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礼俗文化视野中,晚清士人婚姻中的妻和妾是不同的.妻从“礼”,即以“六礼”程序迎娶进门,并在实际生活中恪守礼的规范;妾从俗,迎娶不尊“六礼”,地位低下,在婚姻生活中不完全遵守礼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