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的踊跃支前是党的群众路线成功运用与贯彻的体现,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淮海战役中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支前的历史为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是在中国革命形势由量变到质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它具有鲜明的战略特色:一方面这场决战规模之大,人民支前之踊跃,取得胜利之辉煌,都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在战役的进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决策的高度民主化、战略战术的灵活创新、后勤工作的坚强有力等特色。正是这些使广大指战员的集体智慧得以发挥,使人民群众的支前积极性空前高涨,保证战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这次战役的成功经验和鲜明特色,也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山东解放区的支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农民革命动员的一个成功案例。从党员到群众、从青壮年到妇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不同方式参与这场运动。支前动员过程是一个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理性双向互动的过程。在革命动员的宏大背景下,解放区各阶层农民有着差异化的理性选择和行为特征。针对农民不同层次、复杂多元的理性表现,中国共产党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和措施,从而成功实现了整合解放区资源支援革命战争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共在淮海战役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集中表现在战役第一、第二阶段作战方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审时度势、灵活机动、集中优势、各个击破等战略战术方面  相似文献   

5.
淮海战役发生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在党史、军史和现代战争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蕴育内涵丰富的淮海战役精神,即听党指挥,直面强敌谋主动的决战决胜精神;爱党爱国,奉献牺牲求解放的小推车精神;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夺胜利的十人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7.
60年前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一举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了解放。当时,我在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的华东野战军9纵75团7连任指导员,亲历了淮海战役中的一些重要战斗。虽然时过60年,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却。  相似文献   

8.
淮海战役精神蕴含着多方面的深刻内涵:听党指挥,众志成城的政治担当;信念如磐,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兵民双拥,无往不胜的人民立场。将淮海战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确保党后继有人、奋进新时代征程具有重大意义。要把淮海战役精神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新体制机制,多维联动互动,扩大淮海战役精神覆盖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与我党的各项英明政治决策是分不开的,而统一的战略性与策略性方针的制订与落实,科学决策机构的建构,民主集中制的推行又是保证政治决策科学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以上几点因素对战役中我党我军高层政治决策的科学实施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48年9月初,我华野警卫团三营接到紧急命令,要我们前往中野总部驻地——宝丰,完成一项“特殊任务”。我们奉命迅速整装,从华野总部驻地濮阳出发。因敌情相当复杂,必须多次穿插迂回,绕道前往。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我们多半是夜间行军。进入太行山脉,  相似文献   

11.
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历史功绩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淮海战役谋划阶段,力谏中央暂缓分兵渡江南进,为淮海战役的发起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主攻战场,屡出奇招,分割包围国民党军各兵团,实现各个歼灭的战略目的;淮海战役后勤补给战线,精于筹算,有效保障部队后勤供应,保证了战役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为补充淮海战役作战兵员,沂蒙解放区开展了参军动员运动。政治教育和思想动员是参军动员的中心环节,各地采取了自上而下、由党内到党外的动员方式,以形势教育、阶级教育、勇气教育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军动员对象,组织参军。尽管这次参军动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违反政策的现象,但总体说来,仍是一次成功的扩军运动。  相似文献   

13.
解放区小说文本中农民语言、新文学叙述语、时代政治语汇交错并存的状态,折射出作家建构语言共同体的愿望,语言共同体内部的裂隙以及作家缝合的努力,则从更深的层面反映了现代文学挥之不去的语言表达焦虑。  相似文献   

14.
革命老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落后态势.随着红色旅游浪潮的掀起,革命老区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应该科学地规划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发展,加大开发红色旅游的力度,从而有效地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诞生于特殊的战争年代的解放区小说,体现出了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特色。因此,不少人在评价解放区小说时,往往认为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审美性已丧失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的认同中。只要创作主体是从表现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出发,文学受众就能透过文本看到基于社会性、阶级性之下的人性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论述中原解放区减租减息运动的发动、政策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散文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自由言说提供了广阔空间。而解放区散文是在抗日战争和党的意识形态规范下产生的,所以,在显示了解放区作家的思想活力和独立精神的同时,也因为战争而进行的社会动员和对《讲话》政治标准的僵化坚持,导致了其散文活力的逐渐丧失,及表现自我心灵散文的日益萎缩。江震龙的专著《解放区散文研究》探索的就是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是国民党的左派。蒋介石反对这项政策,属于右派。中国共产党认为孙中山的主张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政纲基本相同,可以作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并在管辖区内大力贯彻,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蒋介石发动内战,共产党奋起抵抗,不仅解放了山东地区,还解放了整个大陆地区,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19.
淮海地区现代化起步早,但发展缓慢。辛亥革命前,淮海地区的现代化趋向仅具端倪。辛亥革命加速了该地区现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后淮海地区现代化进程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阶段,现代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人文历史环境、政局、区位等因素是影响淮海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时期曾经开展过许多的“运动”,这些运动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事务等多个领域,总体上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参与性、突击的时效性、相互间的关联性等四个特点。同时,从“运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失误的地方,需要全面、科学、历史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