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古以来,有人在石头上雕刻文字,讲述故事。如石碑、石柱、石雕、甚至是石墙的上面,都铭刻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石头村庄清晨,朝阳照着于家石头村,村口的石屋上,升起袅袅炊烟。  相似文献   

2.
上两期的“石头村化装盛会”活动得到了咖啡们的热烈响应,大家都热心地为灰石头家族的华丽亮相“出谋划策”,优秀的石头画稿不停地跳进乐乐姐姐的邮箱呢!  相似文献   

3.
上期《石头村化装盛会》里灰洞洞的请求得到了很多热心咖啡的回应,纷纷寄来了他们为灰石头美装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旧石头厝建筑是平潭古村落、古民居文化的重要载体及传播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民宿业及平潭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文尝试对平潭旧石头厝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的有机改造更新论题开展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及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平潭旧石头厝改造成民宿空间进行必要性论证分析,研究总结出改造的设计原则,探讨旧石头厝建筑空间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研究结果以期对平潭旧石头厝有机改造提供创新设计思路,助力平潭民宿业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类似地区的旧建筑改造提供可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5.
吴垭石头村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旅游开发的可能性、实际操作性.本文通过吴垭石头村旅游资源的成因、现状分析,将吴垭石头村分为五大功能分区,即自然风光梯田区、古建筑区、古树名木区、碑碣区、中长期发展预留区,从而为昊垭石头村开展自驾车旅游、古建筑考察游、青少年科普教育游、青少年夏令营基地、豫西南山地丘陵区农村题材的影视基地、吴垭石头村的修学游给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举     
阙诗婷 《初中生》2012,(35):28-30
"咚锵,咚锵,咚咚锵……"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从小山村里飘出来。村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个名叫石头的小山村已经脱胎换骨,从一个贫穷闭塞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富裕文明的村庄。去年,村里还建起了活动中心,里面有各种现代化设备。这天,村里三十多名党员和部分群众聚集在会议室里。他们在干什么呢?"咳,咳,大家请安静,今天我们的主要议题是选村党支部书记,这是我们石头村政治生  相似文献   

7.
海阳县石头乡石头村石景先,4月14日赶集买了一瓶种良剂,种花生用。又为孩子买了两瓶芒果汁饮料。石景先跨入家门之后,刚将买来的种良剂和两瓶芒果汁饮料放到桌上,便迫不急待地打开一瓶芒果汁饮料逗儿子贝贝玩。贝贝见爸爸给买来了好吃的东西,高兴极了,没等爸爸给他,便自己跑到桌前抢了一瓶抱在怀里,两只小手在拨弄着想打开瓶盖。  相似文献   

8.
速成的宫殿     
《课外阅读》2010,(7):64-64
有个孩子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术结构,而欧洲人却用石头造屋?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有一种解释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凶为在金属工具的雏形阶段,处理木材相对显得容易……这种说法显然是把石头建筑的出现推置于术建筑之后。  相似文献   

9.
石头砌墙传统建筑是洱海流域白族先民创造的本土建筑文化。银桥镇磻曲村占地48亩的44个古民居院落保存较为完整,在选址布局、规划控制、建筑风格、起居习俗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建筑学、生态学等研究的重要宝库。磻曲村民居保护要立足文脉性、坚持原真性、发挥主体性、注重协调性、突出发展性,实现乡土建筑传承与村落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当人类有了记忆,便想用一个可见的、又最容易做到的东西记录它,于是用一块石头砸在地上,这便是纪念碑。古代人就是用石头来记录自己的思想,石头也成了建筑的第一个字母;然后慢慢就开始有了单词:石头堆叠起来——石棚:再接下来就开始著书了,这就是建筑。建筑是人类凝固的历史,是人类智慧的外现,是民族文化的标志。而和音乐相结合的伟大建筑,是音乐的延续,是音乐的翅膀,它可以永恒地表达对美的追求,它本身就是诗.是画,是音乐高贵的家。——编者  相似文献   

11.
贵州韭菜坪石林形态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贵州韭菜坪石林进行采样测量的基础上,根据石林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石林形态进行了分区,分析了不同微地貌部位石林形态特征的差异性以及影响石林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石林形态的测量数据,对石林形态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也显示了不同地貌部位之间石林形态的差别,方差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了韭菜坪石林形态的差异性是由于地貌和岩性构造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细石器是用间接加工法或软锤技术加工制成的一种细小石器,青海地区的细石器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早期,甚至青铜时代仍在使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考古发现的青海细石器文化遗存的梳理,对其分布范围及时代特点作出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最新发现的考古材料 ,结合历史文献 ,对六朝石刻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并从佛教石刻雕塑艺术、陵墓神道石刻雕塑艺术、铭文石刻书法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六朝石刻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石崇拜是初民社会中自然崇拜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有关大禹及其子启的神话传说中显示出与石崇拜的密切关系,传说大禹降生与石有关,大禹与石崇拜的外在及内在联系说明禹为石的后代,禹乃石所衍生。现今羌族仍盛行白石崇拜,联系到有关禹与启相关石崇拜的记载与遗迹,便不难看出禹与羌确实有着族源与文化上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先把桥陵的石雕定性为环境雕塑,再用环境雕塑的一些审美准则分析石雕,然后通过桥陵的空间布局和背景、石雕与桥陵的空间、石雕自身的空间这三个方面来论证桥陵石雕的空间性。  相似文献   

16.
碑文的形成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其形成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文体自身演进的结果。碑的形制由古代的识日影、丽牲、下棺之碑发展到汉代的墓碑,汉碑的形成还受刻石文字等的影响。一般来讲,碑文主要是指墓碑文。  相似文献   

17.
碑文的形成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其形成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文体自身演进的结果.碑的形制由古代的识日影、丽牲、下棺之碑发展到汉代的墓碑,汉碑的形成还受刻石文字等的影响.一般来讲,碑文主要是指墓碑文.  相似文献   

18.
试论纳西族白石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西族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白石崇拜现象;纳西族的白石崇拜与纳西族的东神崇拜和色神崇拜紧密相连;纳西族的白石崇拜主要根源在于纳西族对白石的崇拜,玉龙雪山在纳西族白色崇拜转化为白石崇拜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新石器时代中国黄河中游、长江下游和北方地区石犁的主要发现情况、形制大小、使用时间和方式方法,及其出现和使用的意义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汉画像石棺有着很强的地域性,但在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上与汉画像石是一致的。从时间上看,汉画像石棺出现并流行于东汉;从地域上看,以四川盆地最为集中;从宗教内容上看,主要表现死升仙的愿望。通过对“天门”、仙界等的深入认识,在相关的比较后,汉画像石棺为我们理解汉画像石的宗教内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