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饮酒文化是世界上每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日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两国的酒文化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由于认识形态不一,导致两国间的饮酒文化都存在着差异。本文试着从酒度、酒令、酒名、酒情等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两国酒文化的特征及差异。  相似文献   

2.
话说酒令     
自从人类发明酿酒以后,历史上便有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横槊赋诗的曹操、“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在有意与无意间形成了一种酒知识、酒文化,即酒诗歌、酒故事。随着酒文化的发展和丰富,又出现了一种雅于小品,俗如俚语,严于对联(对联晚于酒令,五代时产生),趣如笑话,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口头文化——酒令。酒令这一口头文学,产生于东晋时期。隋唐时酒令便有了很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到五代时期,酒令规格放宽,不再追求工整。至宋朝,酒令受当时诗、词、歌赋的影响,又有了新的…  相似文献   

3.
漫话酒令     
酒令是旧时人们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它往往是推选出一人为令官,其它人听令轮流说诗词,或者做其它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写到酒令的地方很多。如第四十回写道:“(鸳鸯)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红楼梦》中写到酒令最繁复的要数第六十二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酒"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人墨客钟情吟咏的意象。"酒"给文人带来了创作灵感,也成了文人之间交流感情的桥梁。在词的兴盛上,酒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对酒的喜爱之情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她的词常常以"酒"意象来抒情遣怀。李清照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为,有的含恨而作。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愁情意绪都离不开"酒"这个意象。酒赋予李清照无限的创作灵感,而词则为李清照的饮酒增添了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5.
酒令是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酒席上的助乐游戏。它不仅能在酒席上娱乐宾客,也是古代礼仪教化的方式之一,是文化入于酒,是酒中的文化。汉代酒风炽盛,席间助兴的游戏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六博和投壶。对此,史籍和汉画像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6.
上古时代有"酒池肉林"之说.对于"酒池"真相,今人存在误解.夏桀、商纣所谓"以酒为池",蕴涵上古饮酒遗俗,"酒池"只是添入酒的水池.由于群聚饮酒,集合众人共饮,人数一旦增多,远古"汗尊而杯饮"的小坑,不能满足需求,到桀、纣手上,依凭王权,发挥"创造力",小坑凿扩为大池,以逞其欲.这便是"酒池"的历史真相."酒池"从真实历史到传闻历史的演变,转捩点是两汉时期.两汉以后,史籍对于"酒池"记载,分为两条主线:一条引述历史借鉴,尚存史事意味;另一条夸饰宴饮丰盛,成为文学修辞.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古就有"诗酒相生,醉乐天真"的文化特征,元代也不例外.而且由于元代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元代作家相较于其他朝代作家而言,与酒更加亲密,"醉翁更多,醉歌疏狂,醉语益奇.""酒为欢伯,除忱来乐."人们乐时饮酒,意在欢庆;愁时饮酒,旨在除忱.元代作曲家们又有着怎样的忧和乐,寄托在酒的物质消解中.而诗酒不分家已成共识,元散曲作为广义的诗歌形式,与酒关系尤为密切,其中存在的种种酒饮酒文化又透露出曲作家们怎样的人生态度呢?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酒令”琐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占坤 《天中学刊》2002,17(6):71-74
酒令,是我国封建时代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致生活情趣的产物,是封建时代慢节奏生活方式派生的文化形态现象,也是广泛流传民间的民俗活动。它的基本功能是为人们饮酒助兴服务,但也有培养、训练人们的文化修养和机敏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酒使企业尽可能地寻找充足的理论根据,对产品进行文化包装与文化宣传,赋予产品以文化个性,以此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和文化心理需求。红楼梦酒应首先确立酒的营销定位、传播定位等问题,其品牌传播可以借《红楼梦》的酒令文化传播,并借助互联网以体育赛事为平台形成整合传播之势。  相似文献   

10.
文化酒使企业尽可能地寻找充足的理论根据,对产品进行文化包装与文化宣传,赋予产品以文化个性,以此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和文化心理需求。红楼梦酒应首先确立酒的营销定位、传播定位等问题,其品牌传播可以借《红楼梦》的酒令文化传播,并借助互联网以体育赛事为平台形成整合传播之势。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一生因酒写下了数百首精妙诗篇,这些诗既表明了诗人与酒结下的非同寻常的缘分,同时还揭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在酒的朦胧与醇香中,白居易或喜或悲或愁或叹的情绪起伏和忧伤国事虑念百姓的赤诚之心赫然映于我们眼前.对于白居易而言,酒可谓"知己",酒也是他用以讥讽豪族奢华冷酷的"武器",酒还是他诗情萌发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在酒与诗交融结合的过程中,诗人的个性美以及这些饮酒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哲学意蕴更令我们敬佩.  相似文献   

12.
宝鸡西山酒歌,无任何伴奏乐器,采用陕西关中方言清唱,歌词简单直白、通俗易懂,多采用羽调式和徵调式,节拍多采用四二拍,律动感极强。从艺术属性而言,其符合酒令艺术四大要素,属于罕见的民间酒令艺术形式。早时,它与当地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发挥着劝酒、健康、助兴、娱乐、沟通等重要功能。它的生成,与当地音乐文化生活、气候环境条件、民众居住分布结构、地理位置独特等因素均有直接关系。现在,由于社会发展,其载体与受众的缺失、传承方式的保守等因素,使得西山酒歌已经处于濒危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明代邵宝诗云:"相看莫谓人间味,一滴先天万古情。"说酒具有超越人世的非凡魔力,哪怕仅仅一滴,也蕴含了漫漫古今的无穷情韵,正道出了人们对酒的由衷礼赞。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变成一种流动的文化,是一种文化象征。中国古代文人借酒抒怀寄意,留下了大量描写饮酒的诗文,从而构建了一个独特的酒文化体系。【酒之德行】  相似文献   

14.
中西诗歌中的酒文化比较略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作为一种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但在中西诗歌作品中,酒的文化意义表现出很大差异.在中国,饮酒多为一种个人化行为,饮酒诗大多表现个人的借酒消愁,醉酒中仍有太多的理性和清醒;在西方,饮酒诗大多表现一种群体的狂欢、追求快乐,醉酒常常是一种大众行为,表现着人们最本能原始的冲动.  相似文献   

15.
酒文化在我国渊源流长,汉画中反映汉代酒文化的画像甚多,主要画像有酿酒、沽酒、饮酒等,出现在画像中的常用酒具有壶、樽、卣、勺、耳杯等。酒令的种类有投壶、六博、猜拳等。酒的用途主要可分为自娱、待客、祭祖祀神以及逐疫驱鬼数种。  相似文献   

16.
一次,久负盛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起饮酒聊天,侯宝林对华罗庚说:“饮酒讲究行令,今天我们用数学问题充做酒令吧!”华罗庚高兴  相似文献   

17.
饮酒礼仪     
<正>沧海桑田,天荒地老,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饮酒有不少礼仪。在新春佳节,一家人在一起一边享用美酒,一边品读饮酒礼仪,既可以增添节日气氛,又能给人带来愉悦心情,可谓是"锦上添花"的惬意事情。先喝为敬: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中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这一点,与  相似文献   

18.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数千年来自带一缕芬芳,沁人心脾。被冠以"千古第一才女"的她,在两宋词坛"自是花中第一流"。她之词作虽"婉约、灵动",她之本身亦温润如水,然却极善饮酒。从她诗、词作品中的"酒",则能体味她不同时期不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久负盛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起饮酒聊天。侯宝林对华罗庚说:“饮酒讲究行令,今天我们用数学问题充当酒令吧!”华罗庚高兴地答应了。于是侯宝林问道:  相似文献   

20.
酒令是富含文化特色的娱乐方式之一 ,深刻反映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本文分析了《红楼梦》酒令中几组文化承载词的英译在民族色彩、形象性、联想意义等方面的损失 ,从而得出结论 :在文化承载词的翻译中 ,意义与形象往往难以兼得 ,难就难在不同文化价值的兑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