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庆 《新闻窗》2009,(2):34-35
对于地方都市类媒体而言,本地新闻的竞争方是其生命力所在。作为本地新闻的三大支柱,社会新闻是凝聚人气的基础,经济新闻是服务和品质的体现,而时政新闻则是赢得公信力的“拳头产品”。如果一家媒体的时政报道弱,那么,它在当地不会成为一家主流媒体,从而也难以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新闻是都市类报纸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国际国内新闻、文化体育新闻等共同构成了都市类报纸丰富的新闻内容,深受广大受众的关注和喜爱。因为社会新闻广受关注,所以研究社会新闻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多时候,一张都市  相似文献   

3.
段毅 《新闻界》2005,(3):138-138
都市类报纸经过十年的发展,在发行量上已经不容小觑,当前,许多都市报提出二次创业,积极向主流媒体迈进。以往以社会新闻报道见长的都市类报纸纷纷强化经济报道,并把之作为竞争中体现品位高下,吸引有影响力人群的重要砝码。在此背景下,作为都市类报纸迈向“主流”重要承载者的经济报道必须以权威性和实用性作为核心价值,处理好经济报道硬化和软化的关系,才能使都市类报纸在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一般意义上讲,硬新闻新闻性强,题材严肃,突出的是权威性、指导性,强调的是时效性。软新闻则突出服务性、实用性,强调的是可读…  相似文献   

4.
马川 《新闻知识》2003,(6):48-49
社会新闻主打还是经济新闻主打? 大约从1996年开始,全国出现了“都市报热”。都市类报纸的迅速发展很快取代了晚报类报纸的垄断地位。都市类  相似文献   

5.
浅议广告新闻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舒允 《新闻传播》2005,(11):26-27
只要稍加注意目前的新闻传播媒体,有心人即可发现广告新闻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纸质媒体中尤以都市类报纸为甚,电子媒体中尤以广播为最,而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广告新闻化现象也越来越多地见诸网络。广告新闻化的运作者也由此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广告新闻,又称新闻广告。广告新闻,按其运作者的话来讲是一种带有广告性质的经济型信息,也就是一种与经济有关的新闻。而广大受众目前在媒体所见的广告新闻化,实际上只是借用了新闻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质仍然是广告,既然是广告,则根本不能与事实等同。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它关系到社会群体性的向心力或离心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媒体责任在身。从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应该充分发挥都市类媒体的作用。都市类媒体面向广大市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深深扎在市民心中,受市民的信赖。但在媒体变革中,都市类媒体的影响力在下降,需要加强都市类媒体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笔者以为: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能力是通过新闻舆论引导社会主流意识,凝聚社会共识和支配话语的能力。都市类媒体应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从提升引导力、技术创新、改革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新闻成为党报的主打产品之一。不过,相比较财经类、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新闻写作而言,党报的经济新闻写作一直显得过“硬”。尤其是经验性经济新闻的写作,被大家称为“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把经验性经济新闻做活,使普通读对其产生阅读兴趣,是党报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一家媒体独享某新闻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少。面对同题竞争的态势,通过新闻策划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取得报道上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9.
鲁中晨报是一份立足淄博,辐射鲁中的区域性都市类媒体。而淄博则是山东重要的工商城市,其工商业资源在山东长期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情况下,一份立足淄博的报纸,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经济新闻,将是媒体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王眉 《青年记者》2004,(9):37-38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报料,即由新闻线人提供新闻线索,已经越来越为媒体所重视。各媒体纷纷开出高额酬金征集新闻线索,并且开辟专门的热线版和热线栏目来刊播报料的新闻。据统计,北京的主要都市类报纸一周内的热线新闻有80%来自线人报料。由报料产生的热线新闻的大量出现给媒体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媒  相似文献   

11.
张军兴 《传媒》2019,(3):71-73
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步入"深水区",面对5G时代新闻传播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技术的深刻变革,地方报业集团该如何推进都市类媒体进一步融合发展?本文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深化都市报改革、做大做强上游新闻客户端为例,系统展现了地方报业集团在都市类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思考其深化融合发展的方法与路径,力求为地方都市类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民生新闻异军突起,成为众多媒体特别是都市类报刊精心经营的新闻品种。它以其贴近基层受众的实际生活而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晚报、都市类报纸大都是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很多媒体都是靠社会新闻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新闻。很多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探索。然而,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受众与党报不同,对时政报道的要求也不同。晚报、都市类报纸不仅要做时政新闻,而且要做得好看、可读,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么,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可读呢?近年来,《天中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向媒体从业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我们不仅需要像传统新闻从业人员那样,告诉读者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更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事件?它所带来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在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相对于新闻事实而言,后两者——也就是媒体向读者提供的对于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更是媒体间新闻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以经济和人文多重专业视角审视经济新闻事件,以便向读者提供更趋科学、理性的价值判断,也便成了新的市场形势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一、以专业视角客观描述新闻事实面对扑朔迷离的经济新闻事件,耍想对其进行客观的描述,仅仅看表象或者完全遵循采访对象的说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利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剥开重重迷雾现出事件本质。  相似文献   

15.
周宁 《新闻传播》2006,(9):61-62
我国新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积极转变陈旧的新闻教育理念。新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满足媒体需要。据悉,近三五年内,我国对于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经济发达地区的传媒对本科毕业从事一般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饱和,对于大专层次的毕业生需求量非常少。同时,各类非新闻专业毕业生也纷纷涌进媒体,“争抢”新闻专业毕业生的饭碗。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众多媒体尤其是经济类报纸来说,经济报道都是重头戏,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决定的,而不断发展经济报道的样式也成为各媒体努力的方向。于是一种介于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之间的社会经济新闻出现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何为民生新闻?通俗地讲,民生新闻是都市类甚至一些县级新闻媒体把大家的困难告诉大家,让大家关注大家、帮助大家。进一步说,民生新闻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从百姓的视角看问题,把老百姓身边刚刚发生的困难事、不幸事、不平事告知社会,通过新闻传播和评论发挥和强化媒体动员社会救援力量的信使功能,进而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民生新闻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部分,但已经独立成为都市类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中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特色板块。  相似文献   

18.
热线新闻因其事件性、情节性、突发性和冲突性而引起读者的关注,成为都市类媒体吸引受众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热线新闻也是媒体同质新闻同城较量的一块重要阵地。因此,做好热线新闻的制作是媒体提高新闻竞争力的要求。笔者认为,热线新闻采访与写作有三大原则,即最真实的现场还原、最真切的民生倾诉、最深刻的社会反思。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晚报、都市类报纸大都是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很多媒体都是靠社会新闻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新闻。很多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探索。然而,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受众与党报不同,对时政报道的要求也不同。晚报、都市类报纸不仅要做时政新闻,而且要做得好看、可读,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么,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可读呢?近年来,《天中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如何写活经济新闻,是长期以来新闻界探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或经济活动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多地关注经济生活,更多地关注经济活动,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搞好经济报道,越来越显得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