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学似知识丛山中的一片神秘的森林,审美经验则似这森林中通幽的曲径,沿曲径而幽出需要辨路的慧眼,需要理论的武装。为了提高我们古老民族的审美意识,将当前兴起的“美学热”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我们在这里向中国的广大读者介绍几本在当代西方盛行的美学名著。  相似文献   

2.
冰野 《兰台内外》2007,(1):64-64
“市”最初叫作“市井”,是买卖货物的场所。《国语》有“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之说。《汉书》有“商相与语财利干市井”句子。那么。为什么叫作“市井”呢?据《管子》云:“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当然,古籍中关于“市井”的释义还有很多,如《汉书》颜注说:“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风俗通》所收俗说:“市井,谓至市者当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洁”。较为后人认同的是《春秋井田记》说:“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同财货。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也。”  相似文献   

3.
宁静以致远     
宁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一种古朴的情怀。细细品味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花蕾的树下,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抒几句深情的感悟,倾听那四季花开的声音。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的扁舟,摇进那古色古香的荷花丛中,轻吟“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那份纯净似水的清凉与感动。也许这些会让人觉得平凡,但平凡也有高雅的风度。  相似文献   

4.
宁静以致远     
宁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一种古朴的情怀。细细品味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花蕾的树下,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抒几句深情的感悟,倾听那四季花开的声音。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的扁舟,摇进那古色古香的荷花丛中,轻吟“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那份纯净似水的清凉与感动。也许这些会让人觉得平凡,但平凡也有高雅的风度。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越办越有生气了。它给我总的印象是:栏目众多,内容翔实,可读性强,实惠有用。就以“一月报评”来说吧,1988年第9期贵刊登载了一篇题为《《光明日报》开辟“学者答问录”专栏,社会精英探讨时代重大问题》的文章,就当前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到改革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既符合民意,又引人深思。又如同期“业务交流”栏目中刘文峰的《绝妙好题从何来?》一文,读了很受启发。作者依照自己多年的实践,推敲标题的准绳,对“真、新、实、活、短、情、俗、韵”八个字进行了具体、生动的阐述,读来如拉家常,丝丝入扣。  相似文献   

6.
情采     
《情采》是《文心雕龙》第三十一篇。情指情理,所以說“情者文之經,辞者理之緯”,就是以情理为經緯,即把思想感情交織起来成为文章的內容。采指文采。采不能离开情,只有文采而沒有深厚的思想感情,就会“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情采結合,以情为主,即根据思想感情来选择体裁,确定音律,运用辞藻,才能成为情采并茂的好作品。怎样才能情采并茂呢,先要有深厚的思想感情。打个比方:一个人的顾盼生姿要依靠美好的丰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酒城,唐朝诗人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城》云其“万仞峻为城,沈酣浸其俗”,但那只是意象中的境界,诗人实写的只是置身皇天外,忘却显晦,无烦冠带的士人情怀。在德国一个叫吕德斯海姆的地方,却有一处实在的酒中城邦,名为德洛赛尔胡同,我称之为“德国酒巷”。  相似文献   

8.
第六个字名曰:“情”。所谓“情”是指感情、激情、情趣、人情味,也就是说写通讯要抒发感情,通讯本身要富于感情色彩。什么是情?情是主观对客观事物感受后发出的喜、怒、哀、乐。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个“爽”就是主观对客观事物感受后发出的情。“文以情动人”。我欣赏《红楼梦》中写在秦可卿房间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有一次,薛铸为我写字,问写什么,我说就写这两句。“人情炼达即文章”道出了写文  相似文献   

9.
张灯先生的《文心雕龙新注新译》行世以来,除《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着力予以报道评说外,《人民日报》、《文汇报》《文艺报》等也先后刊出多篇评论,一致认为这部新作是雅俗共赏的佳著。这是很恰当的评介道出了该著最基本的特征。作为此书的责任编辑,我这里想就“雅”、”俗”二字稍作剖析,来说明这本新书的学术价值和传承价值。所谓”雅”,指的是雅丽端正。这不是浅尝辄止所能奏效的。《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是南朝齐梁时代的大学者,贫穷无娶而为和尚,成书在1500年前。年代久远导致了版本的歧误,注家众多又造成了诠解的纷纭,因而给后人…  相似文献   

10.
趣说清明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都在农历三月(阳历每年4月5日左右),故又称“三月节”。古往今来的清明节,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俗演为节日的只有清明。据考证,清明源于“清明风”,早在春秋时《国语》中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至汉代时,刘安《淮南子》云:“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另一说,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史载,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大败商师,平治天下…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大理州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郭锋同志的著作《情洒声屏》 ,作为《中国地方中青年学者丛书》中的一卷 ,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郭锋同志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市 ,从小扎根于银苍玉洱的沃土上 ,勤奋探索声屏新闻之学问 ,刻苦学习、勤于笔耕 ,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30多年来 ,先后发表新闻、文学、论文、摄影和电视专题片作品5000多件 ,其中一些在省、全国获奖。《情洒声屏》一书 ,是从作者发表的大量作品中选择成集的。内容包括 :“声屏创优篇”、“视听评论篇”、“名士采风篇”、“边陲风情篇”、“艺苑放…  相似文献   

12.
元旦·春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的意思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谓之“元正”;晋代瘐阐《扬  相似文献   

13.
写出感情来     
文章贵乎情。不仅文学作品如此,新闻作品亦如此。新闻作品如何写出感情来? 首先要敢于写情。清代学者袁枚在《读诗品》中说过:“作者情生文,读者文生情。”一篇文章能否抓住读者,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否用真挚强烈的感情影响读者,从而激人共鸣。但也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并非文学,以客观实在为好;还有的同志认为:写情易形成卿卿我我的情调,会影响先进人物形象。这两种顾虑实无必要。前者把写情同新闻的真实性对立起来,很无道理。现实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新闻作品中如果不去反映和表现这种感情,写出的稿子,就会干干巴巴,一  相似文献   

14.
《诗经·魏风·伐檀》“君子”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伐檀》共三章。每章结句分别是:“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对其中的“君子”一词.晚近学者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认为用反语的修辞格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区事实上,在原典中。人们使用“君子”一词都极谨慎持重,略无轻忽戏德的表示,如《诗经》中“君子”一词凡186见,《论语》中凡107见,《孟子》中凡82见,以上375个“君子”中,按下《伐檀》一诗的三个“君子”不论,其他372个“君子”也从无学者和注本作过反语和讽刺的解读,此可疑者第二,在《诗经》160篇国风中,除…  相似文献   

15.
王静 《兰台世界》2008,(7):49-50
清代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中关于“南澳气”的记载,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考证。本文试图从地图地理、地名学等角度,并结合现代学者对东沙群岛的研究成果,考释“南澳气”中“气”、“尽北处有两山”、“长沙门”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不知道算不算“创记录”:一本总共12万字的小册子,差错竟达115处之多,将近千分之一的出错率。难怪刘绍棠等在《北京晚报》上提出的批评中大声疾呼:把大学者、语言学专家的著作《龙虫并雕斋琐语》印成这个样子,“何以对广大读者,何以对八十四岁高龄的王力先生!”(见《出版工作》1983年第9期第40页的摘录)。《出版工作》摘录中所说的68处差错,还只是王力先生最初指出的,以后作者和出版社又续有发现。  相似文献   

17.
<正>《特别关注》杂志的“书中事”栏目极富特色,为杂志的品位和格调,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特别关注》确立了独特的叙事模式,即“雅事俗说,俗事雅说”。一、编辑智慧的结晶“雅事俗说,俗事雅说”,这八个字的率先提出,并运用于办刊实践取得成功的人,是作家韩少功先生。20世纪90年代,韩少功创办《海南纪实》,定位“雅事俗说,俗事雅说”,要让“初中以上的人,都能读懂、感兴趣”。后来,韩少功改造《天涯》杂志,设“特别报道”栏目,也沿用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中的《物色》篇,是论各种自然现象和文学创作关系的,而它首先论述的就是自然景色影响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得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精辟结论。那就是说,作品中的情来自物,而辞则表达情,因而作品的言辞必然是外物的折射,可以“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无论文学体裁或新闻体裁,都离不开写物。问题是文章在进行必要的景物描写时,怎样才能做到“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呢,南朝刘勰总结《诗经》的经验值得借鉴,他提出的“以少总多”论点是很可贵的。他说的“少”,虽指少量的文学语言,但主要是指最有特征的事  相似文献   

19.
青岛图书馆收藏的山东诸城人王玮庆的论诗之作《澫舱诗话》(稿本一册)可能是该书唯一传世的本子.王玮庆是清朝嘉、道年间的高官,也是有名学者.前人提起王玮庆,多称其《澫唐诗集》和《沧浪诗话补注》,《澫舱诗话》却很少论及.《澫舲诗话》体现了王玮庆的诗论见解.他论诗主一“情”字,《诗话》中关于“情”的论述比比皆是.他对于时人时事的议论也见于书中.同时,该书还录存了不少当时人的诗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成语“戛然而止”往往误写成“嘎然而止”。 嘎,音gā,象声词,形容嘹亮而短促的声音。戛,音jiá,古意为敲击。 “嘎然”,意思是“嘎的一声”的情境。“戛然”,在古文里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嘹亮的鸟鸣声,如苏东坡《后赤壁赋》就有“戛然长鸣”一语;二是指声音突然停止。如清代李绿园《岐路灯》第十回:“那些看戏的轰然一笑,几乎屋瓦皆震,忽的锣鼓戛然而止……”。《人民日报》1988年10月8日8版有许士杰先生《听红线女演唱会》七律一首,内称:“激越戛然情未尽,华灯明月照清渠”;《文艺报》1992年2月4日5版有陈梦麟先生一文,内称:“戛然而止,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